鼓勵其他人,給人們帶去希望。曾一度想自殺的他,“找到了活下去的意義。”他創辦了自己的演講經紀公司。足跡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他們的人生。力克在鼓勵一個和他一樣沒有手腳的小男孩時,小男孩的媽媽說:“當我擁抱你時,就好像擁抱著自己24年後的兒子!是你在我們絕望時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是啊,沒有永遠的絕望,沒有凝固的生命,沒有亙古的荒原,隻要你肯給別人叩亮希望之燈,用你滿腔熱忱執著地澆灌,任何的消沉都會綻放出瑰麗的神奇,任何的絕望都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燈亮著,彼此精彩。

例3 理智的愛,讓孩子走得更遠

理智的愛,讓孩子走得更遠。現在許多父母對孩子過分關愛,缺乏理智。什麼事都是一手包辦,讓孩子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比如孩子的玩具亂了,父母給他收拾;孩子吃剩的東西,父母幫他吃掉;孩子闖下了禍,父母幫他承擔等。父母深愛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但請不要溺愛,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理智的愛。力克·胡哲天生沒有四肢,理應得到更多更細微的照顧,可他父母把他送進一所普通小學就讀,而不是去為殘障兒童設立的特殊學校。“這是父母做出的最佳抉擇,讓我變得更加獨立”。因此,他學會了刷牙、洗頭、騎馬、遊泳、衝浪、打鼓、踢足球……樣樣皆能。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兩個機構的負責人。假如他父母盲目地寵愛、庇護、包辦,他還能獲“傑出澳大利亞青年獎”嗎?父母理智的愛,能讓孩子有更多自我服務、為他人服務的機會,有更多吃苦和受挫的機會,孩子會走得更遠。

“根叔”火了

素材快線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院士在該校畢業典禮上以“記憶”為題致辭,感動得7000多學子高喊“根叔”,以示尊敬、愛戴。“根叔”演講,勝不在“技術”,而在他對學生的拳拳愛心。講稿是他從海外回國的飛機上一字一句斟酌寫成的,這位校長給畢業生的臨別箴言,沒有一句“官話”。在演講中,“根叔”並沒有回避該校的不足之處,比如宿舍冬天太冷夏天太熱,食堂飯菜質量不好,等等。“根叔”迅速走紅網絡,並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學校長”、“重塑中國大學精神”等話題的討論。“根叔”的走紅,不僅因其與時俱進,懂得網絡熱詞,更因其真正“以學生為本”,真誠麵對學生的訴求。受“根叔”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大學校長在學生畢業典禮上,放棄固定的講話套路而代之以靈活生動的個人語言,反響十分強烈。

多向運用

根叔,以其真誠的態度、鮮活的語言和對學生的摯愛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引發了網上的熱捧,對此我們可以多角度進行解讀。

一、從“根叔”走紅的角度,適用論題:①真誠之心自動人;②平等,“根叔”親切的源頭;③教育的真諦在於愛;④拒絕捉刀,身體力行。

二、從根叔演講內容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官話與人話;②教育家的平民視角和人文關懷;③時尚,一種生活的姿態;④網絡語言,想說愛你也容易。

三、從“根叔”受到他人效仿的角度,適用論題:①效仿與盲從;②敢問大學精神在何方?③求真,但不必刻意模仿。

論證示例

例1 真誠之心自動人

真誠是律己的準則,也是對人的態度。古語有雲:“誠能動人,至誠可以感天。”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隻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與他素昧平生的劉備卻以真誠之心,屈尊降貴並克服重重險阻而“三顧茅廬”,這才有了深受感動的諸葛亮為劉備“隆中定計三分天下,匡扶蜀漢六出祁山”,才有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佳話。古語又雲:“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講的便是對他人貴在真誠。當華中科大校長以真誠開啟7 000多學生的“記憶”,當他對學生的拳拳之心自然流露,學生怎能不親切地稱之為“根叔”,怎能不為之動容,為之呐喊。可見真誠拉近的是心的距離,啟動的是人心深處的良善之根,如果每個人都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以真誠報真誠,社會道德文明之花自然能越開越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