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
當前,高考競爭的白熱化程度愈演愈烈。為了在高考場上穩操勝券,不少考生都充分利用近些年高考作文命題中的“三自”(自擬標題、自定主題、自選文體)選擇而在考場中選寫議論文。據某省高考語文評卷場近三年的統計,2008年選擇寫議論文的考生為81%,2009年之後考生寫議論文的比例已經達到或超過90%。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不是選擇寫議論文就能夠讓高考作文“穩操勝券”了。考生由於平時積累不足而腦子空空,或者材料處理不當而使文章觀點模糊泛化,導致作文成績不佳的情況屢見不鮮。文章素材陳舊、材料與觀點油水分離等問題成了突破提高作文成績的瓶頸。
“史上最溫暖圖書館”不拒乞丐入內讀書
素材快線
2011年1月18日,杭州圖書館成了熱門話題:常常有乞丐和拾荒者到杭州圖書館閱覽,圖書館對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幹淨再閱讀。而圖書館卻因此遭到一些讀者的投訴。“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就是杭州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對投訴者說的這句話,在新浪微博上被轉發了數千次。
為求證,記者連線了褚館長,然而,一向低調的他婉言謝絕了媒體的采訪。幾經輾轉,記者找到杭圖辦公室主任。“這也算新聞嗎?我們一直覺得,這是公共圖書館本來就應該承擔的責任。”劉主任驚訝地說。
記者來到杭州圖書館,除了外麵漫天飛雪,一切如常——自修室內幾乎滿座;白發的老人戴著耳機安適地窩在沙發上聽音樂;閱覽室裏有民工模樣的人靜靜翻書。著名作家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據悉,目前的杭州圖書館,正在努力向這個方向邁進。
多向運用
眾生平等,人所共知;作為公共圖書館,每個人都有權利閱讀。但圖書館進去乞丐和拾荒者像個傳說,幾天便紅遍網絡。
一、從公共圖書館行為的角度,適用論題:①給予公平的社會環境;②零門檻開放,向文明邁進;③公益精神不動搖;④做好服務,傳遞溫暖;⑤以人為本,熠熠生輝; ⑥用尊重贏得尊重;⑦不是新聞的新聞。
二、從一些讀者投訴圖書館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學會與所有人相處;②尊重他人的權利;③扔掉習慣性偏見;④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⑤等級觀念依然根深蒂固;⑥物質不富足並不代表精神貧窮。
三、從乞丐與拾荒者的角度,適用論題:①懂得享受公共資源;②邊緣人也有文化需求;③注意在圖書館裏,你是一個讀者;④人會被環境所改變。
四、從社會反響的角度,適用論題:①媒體,你反思了嗎?②人人都需要有尊嚴地生活著;③將人格尊嚴回歸進行到底;④巨大反響背後的思考;⑤加強享受公共資源意識;⑥建設文明、成熟的社會任重道遠。
論證示例
例1 給予公平的社會環境
公平的社會環境是人類社會不懈追求的理想,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公平的社會環境,指的是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生存、發展的權利和機會。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前提。“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館長表示,公共圖書館的精神就是要向所有人開放,特別是要給那些得不到教育機會的階層提供學習機會。給予公平的社會環境,再窮的人也能成功,而圖書館就是他們成功的第一個台階。蘇格蘭的窮孩子安德魯·卡內基,就是到美國後通過免費的圖書館自學成才,並經營鋼鐵工業成為巨富的,他一生捐建了2500多座圖書館。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杭州圖書館對乞丐和農民工開放是知識之暖,是文明之暖,是平等之暖,是公益之暖,期盼這樣的“暖聞”能夠有蝴蝶效應,激發起更多地方的“暖聞”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