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篇 開啟心靈之鎖(2)(3 / 3)

聖菲利普說:“你已完成了贖罪的第一部分,現在要進行第二部分。你必須回到你來的路上,撿起所有的雞毛。”

女孩為難地說:“這怎麼可能呢?在這個時候,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也許我可以撿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

“沒錯,我的孩子。那些你脫口而出的愚蠢話語不也是如此嗎?你不也常常從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謠言嗎?然後它們不也是散落路途,口耳相傳到各處嗎?你有可能跟在它們後麵,在你想收回的時候就收回嗎?”

女孩說:“不能,神父。”

“那麼,當你想說些別人的閑話時,請閉上你的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

不同價格的忠告

智慧有三果:一是思考周到,二是語言得當,三是行為公正。

——德謨克利特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班牙的某城有一個叫約翰的人,他以賣忠告為職業。有一天,一個商人知道後,就專程到他那裏去買忠告。約翰問商人,要什麼價格的忠告,因為忠告是按價格的不同而定的。商人說:“就買一個1美元的忠告吧!”他收起錢,說道:“朋友,如果有人宴請你,你又不知道有幾道菜,那麼,第一道菜一上,你就吃個飽。”

商人覺得這個忠告不怎麼樣,於是又付了兩倍錢,說要一個值2美元的忠告。約翰就說了這麼一個忠告:“當你生氣的時候,事情沒有考慮成熟,就不要蠻幹。不了解事實的真相,千萬不要動怒。”

像上次一樣,商人覺得這個忠告也不值那麼多錢。於是又要一個值100美元的忠告。

約翰對他說:“如果你要想坐下,一定得找一個誰也攆不走你的地方。”

商人還是覺得這個忠告不理想,又要一個價值110美元的忠告。約翰就對他說:

“當人家沒有征求你的意見時,你千萬不要發表議論。”

商人感到,這樣下去會弄得自己身無分文。於是決定不買任何忠告了。他把已買來的這些忠告一一銘刻在心頭,就走了。

有一次,商人讓懷孕的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到外地經商去了。一連20年都沒有回家。妻子一直沒有得到丈夫的消息,以為他亡命他鄉了,感到萬分悲痛。她在兒子身上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

終於有一天,已經發了財的商人,拍賣了他的全部商品,回家來了。他沒有對任何人吭一聲,就直接來到自己的家並閃身躲進一個難以被人察覺的地方,窺視著屋裏的動靜。

黃昏時候,兒子來了,媽媽親切地問道:“親愛的,告訴我,你從哪兒來?”

商人聽到自己的妻子這麼親昵地對那個年輕人說話,不由心裏產生了一種惡念,恨不得當場殺了他倆。但是突然想起那個用2美元買的忠告,他沒有動火。

天黑了,屋裏兩人在餐桌旁坐下用餐。商人看到這一情景,又想殺他們。但那個忠告又在耳邊響起,使他克製了自己。

夜深了,母子倆準備入寢。商人惡念又起,幸虧約翰的意見使他沒有下手。

熄燈之前,母親哭泣著對兒子說:“唉!兒呀。聽說,有一條船剛剛從你爸爸那裏來。明天一早,你就去打聽一下,或許還能打聽到他的消息。”

聽到這番話,商人不由想起,他離家的時候,妻子已經懷孕了,原來那個年輕人,就是他的兒子。他高興得不知怎麼是好,更覺得買的忠告實在有用,因為有了它,才沒有動火。僅僅2美元的忠告,就這樣可貴!

魅力源於內心

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

——朗吉弩斯

鬧鍾響了,又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布朗本來可以好好睡一下懶覺,但是有一種強烈的罪惡感驅使他去教堂做禮拜。

布朗洗漱完畢,收拾整齊,匆匆忙忙趕往教堂。

趕到禮堂時,禮拜剛剛開始,布朗在一個靠邊的位子上悄悄坐下。牧師開始祈禱了,布朗剛要低頭閉上眼睛,卻看到鄰座先生的鞋子輕輕碰了一下他的鞋子,布朗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布朗想:鄰座先生那邊有足夠的空間,為什麼我們的鞋子要碰在一起呢?這讓他感到不安,但鄰座先生似乎一點兒也沒有感覺到。

祈禱開始了:“我們的父……”牧師剛開了頭,布朗忍不住又想:這個人真不自覺,鞋子又髒又舊,鞋幫上還有一個破洞。

牧師在繼續祈禱著:“謝謝你的祝福!”鄰座先生悄悄地說了一聲:“阿門!”布朗盡力想集中心思禱告,但思緒忍不住又回到了那雙鞋子上。他想:難道我們上教堂時不應該以最好的麵貌出現嗎?他掃了一眼鄰座先生的鞋子又想,鄰座的這位先生肯定不是這樣。

禱告結束了,唱起了讚美詩,鄰座先生很自豪地高聲歌唱,還情不自禁地高舉雙手。布朗想,主在天上肯定能聽到他的聲音。奉獻時,布朗鄭重地放進了自己的支票。鄰座先生把手伸到口袋裏,摸了半天才摸出幾個硬幣,“叮啷啷”放進了盤子裏。

牧師的禱告詞深深地觸動著布朗,鄰座先生顯然也同樣被感動了,因為布朗看見淚水從他的臉上流了下來。

禮拜結束後,大家像平常一樣歡迎新朋友,以讓他們感到溫暖。布朗心裏有一種要認識鄰座先生的衝動。他轉過身子握住了鄰座先生的手。

鄰座的先生是一個上了年紀的黑人,頭發很亂,但布朗還是謝謝他來到教堂。鄰座的先生激動得熱淚盈眶,咧開嘴笑著說:“我叫湯姆斯,很高興認識你,我的朋友。”

鄰座先生擦擦眼睛繼續說道:“我來這裏已經有幾個月了,你是第一個和我打招呼的人。我知道,我看起來與別人格格不入,但我總是盡量以最好的形象出現在這裏。星期天一大早我就起來了,先是擦幹淨鞋子、打上油,然後走了很遠的路,等我到這裏的時候鞋子已經又髒又破了。”布朗忍不住一陣心酸,強忍著眼淚。

鄰座先生接著又向布朗道歉說:“我坐得離你太近了。當你到這裏時,我知道我應該先看你一眼,再問候你一句。但是我想,當我們的鞋子相碰時,也許我們就可以心靈相通了,在一定程度上,你叫我知道,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不是外表。”還有一句話布朗沒有說出來,這位老黑人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的。布朗從心底深深地感激他那雙又髒又舊的鞋子,是它深深觸動了自己的靈魂。

照章辦事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萊蒙特

忙完了一天的事,已是深夜。拉裏夫·維內爾想起他應該理理發,刮刮臉。於是,他走進車站理發店,向理發師說明了來意。

“非常抱歉,”理發師和藹可親地微笑著,“我隻能為手裏有票的旅客服務。”

“店裏一個顧客也沒有,”他說,“是不是可以來個例外……”

“尊敬的先生,我們得遵守規定,一切都應照章辦事啊!隻有旅客才能在這兒刮臉理發!”說完,他把臉扭過去了。

於是拉裏夫走到售票窗前:“我買一張火車票。”

“您上哪兒?”

“哪兒都行。”

售票員發火了:“您起碼應知道您上哪兒去!”

“我根本就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我想理發。”

“砰”的一聲,售票窗子關上了。

拉裏夫等了一會,又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玻璃。“姑娘,”他竭力討好地說,“請賣給我一張票吧!是理發店向我要車票。”

女售票員把窗子打開一條縫:“理發師要什麼?”

“他要車票。他隻給有車票的旅客刮臉。”他急忙重複道。

“好吧,賣給您一張去萊布尼茨的票。”她說。

拉裏夫手裏攥著買到的車票第二次走進理發店:“請看,這是我的車票,現在我想刮一下臉。”

“我看出來您並不打算乘車上路。”理發師微笑著說道。

“可我已經給您看過這張到萊布尼茨的車票了呀!對您來說,我就是乘客!”

“如果您為了刮臉才買車票,盡管您有車票,也不能算乘客。當然,在我們理發店您就難以達到目的!”理發師雙手交叉在胸前,冷淡而有禮貌地說道。

拉裏夫隻好又來到售票窗前。“姑娘,”他對女售票員說,“車票也不頂事。請給我退掉吧。”

“不能退。”她遺憾地兩隻手一攤。

“為什麼?我還沒有用它乘車旅行呀!”

“如果您是為了旅行而買的車票,結果卻沒有乘車,那麼可以退票。”女售票員笑容可掬地解釋道,“一切都應照章辦事。您一開始就宣稱並不打算旅行,因此您無權退票。”

“也許您能代我為這張票付款?”拉裏夫又找到了那位和藹可親的理發師,他知道理發是無望了。

“請等一下。”理發師放下手裏的報紙,然後,他拿起桌上的電話。“好了。”打完電話後,他說,“您可以刮臉了……”

“總算可以了!”拉裏夫高興地喊出了聲。

“……不過不是在這兒。”理發師最後一句話是:“而是在那兒——在萊布尼茨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