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軍在戰役間隙經常會進行一些小規模的反擊,這些反擊是沒什麼戰略目的的,不過是為了掠奪一些物資,本土現在變成了焦土,倭軍已成強弩之末,滯留和被轟炸後再次湧向華夏大陸的倭國難民嚴重缺乏食品、藥品、衣物,總之什麼東西都缺,因此倭國人不管是士兵還是普通國民,都變成了強盜和小偷。而倭國上層也提出過全力防禦東四省的戰略計劃,華夏的東四省比倭國本土富饒的多,如果能守住,長期的占領,盡管本土被轟炸,可相比之下還是賺到了。因此東四省防衛戰也成為了倭軍的現有戰略。
趙家集原本是個大鎮子,有五六千人口,倭國人來了之後人口隻剩下了三四千,後來經過倭國人幾年的經營,又恢複了些許的繁榮。趙家集一麵臨河,三麵是公路,交通便利,是個戰略要地。原本這裏駐紮了倭軍一個守備中隊,華夏軍逼近後,這裏成了第二防線,兵力也增加到兩個中隊。這兩個中隊隸屬於在南部防線與華夏軍新編第五師,對峙的高田聯隊。
這次華夏決定在冬季對倭軍發起一次攻擊,一來是被倭軍零星的掠奪式的襲擊搞的煩了,二來是想再在談判桌上加點籌碼。
袁世江和新五師的師長受領了任務後,馬上組建了前敵指揮部,由於新十七師是主攻師,所以袁世江成為了司令員。
兩次反擊戰役後,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規律,那就是一旦發動大規模的戰鬥,華夏軍是必贏的,但是小股部隊的戰鬥倭軍就占上風;這裏麵其實還是存在一個兵員素質的問題,但是華夏軍雖說戰爭潛力也在逐步下降,但是對於倭軍,那是占了絕對優勢的。
袁世江是第一次單獨擔任一個進攻方麵的主官,因此傾盡全力來組織這次進攻。集中兩師的炮火攻擊一個聯隊,這場仗是必贏的,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殲滅高田聯隊,而不是擊潰。為此袁世江又把主意打到了程子強身上。
袁世江準備組織一個特遣隊,滲透並攻占趙家集這個交通樞紐,這樣既可以阻擊高田聯隊的援兵和後勤運輸隊,也可以截擊高田聯隊的潰兵,可謂一舉兩得,這相當於在敵人的交通樞紐上釘下了一顆釘子,前提條件是,這顆釘子必須要夠硬。袁世江放眼全師,能夠勝任的隻有程子強一人,於是找來程子強商量。
程子強聽了之後,沉吟了一會兒說:“滲透奇襲簡單,打阻擊就難了,既然戰爭都要結束了,能不能少死點人呐?”
袁世江道:“若是別人去,死的人更多,而且不一定攻得下,守得住啊。”
程子強道:“非要殲滅嗎?擊潰不是也一樣能達到效果嗎?我指的死人可不單單是指的華夏啊。”
袁世江道:“這話你也就是說給我聽啊,別人聽了還以為你通敵呢。”
程子強道:“漢奸都當過了,還在乎什麼通敵?”
袁世江道:“其實我也不想多殺人啊,可是不行了,遠的不說,就前幾天,倭子搞突襲,其實咱也知道,倭子現在飯都沒的吃,突襲是為了搞吃的,可你吃就吃吧,為啥還殺人?如果是大家都拿著槍,那殺也就殺了,可幾次遭罪的都是老百姓啊,就這個幾天,已經滅門好幾戶了,男人殺光,女的都奸了……真搞不懂這些倭子,飯都沒的吃了,哪裏還有這些勁頭啊。”
說到這兒,袁世江停頓了一下,看了程子強一眼,見後者沒有反應,就又說:“現在倭子已經瘋了,對待瘋子,那就得先打倒在治療。我們現在答殲滅戰,看似多殺了一些人,可如果這能讓停戰協議簽下來,就能救很多人的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