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癮”是一個常見的詞,煙癮、酒癮、毒癮、賭癮……所有這些,已廣為人所熟知。人們常談“癮”色變,凡上“癮”者,都不可遏製地對成癮物產生一種強烈的依賴性,像陷入旋渦而不能自拔,且越陷越深。然而,在這個人類走過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和幾百年的工業社會並大踏步走向嶄新的信息社會之時,在這個信息激變、經濟繁榮、社會開放的年代,非但舊有的“癮”的形式沒有消失,新的“癮”的種類又在增加,隨著網絡的迅速擴張和向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的滲透,一種新的“癮”的形式出現了——網絡成癮症。
理論訓練·網癮——e時代心理病
你是否注意到自己一上網簡直就停不下來?你的朋友或是愛人是否在抱怨你已經完全消失在電腦中了?家裏的孩子是不是幾乎已經認不得你了?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就是一名因特網成癮病的患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癮與染上吸毒、酗酒或是賭博等惡習沒有什麼區別。
網絡成癮,又稱網絡成癮綜合症,英文簡稱IAD,臨床上是指由於患者對互聯網絡過度依賴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異常症狀以及伴隨的一種生理性不適。有台灣學者認為,網絡成癮是由於重複地使用網絡而導致的一種慢性或周期性的著迷狀態,並且帶來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時對上網帶來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賴。也就是說,因為網絡的許多特質帶給使用者許多快感,同時又因很容易重複獲得這些愉悅的體驗,使用者便在享受這些快感時漸漸失去了時間感,一方麵逐漸對網絡產生依賴,另一方麵導致沉迷和上癮。
上網的人,在網上可以獲得超逾生活的感受,滿足他在日常生活中難以滿足的某些精神需要,如網上遊戲中那曲折離奇、懸念百出、緊張而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的血腥打鬥,給人提供強烈的感官刺激,來彌補生活中的寂寞與空虛;網上聊天,直敘胸懷,沒有麵對麵交談的壓抑與戒備;還有那網上情人、網上婚戀、黃色網頁等等,更容易獲得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精神滿足,從而對人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以致在上網後,由於樂趣不斷增強,上網時間不斷延長,到後來就與“網”難解難分,產生身心依賴。
若因故不能上網,就會出現與吸毒成癮相仿的戒斷症狀: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症狀,並且非上網不可。這樣,就迫使上網者不斷延長上網時間,而上網時間過長,輕者導致“網絡綜合征”,出現手腕關節不適、腰酸背痛、活動不靈、肌腱炎、腱鞘炎、視力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緊張、焦慮、失眠、心情抑鬱等心身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像練氣功一樣“走火入魔”而導致精神異常。
雖然網絡成癮的概念受到了不少學者的質疑,有人認為,網絡成癮是一種被心理學家和研究者誇大的說法,但是由於過度使用因特網而導致心理、社會功能受損這一行為已經存在,並嚴重影響到網民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甚至影響到整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一、網絡成癮的特點
網絡成癮具體表現為成癮者毫無節製地整天沉溺於網上漫遊、衝浪、聊天或進行網上遊戲,並由此而產生心身依賴現象。
(1)強烈的依戀
網絡成癮者的心理和行為被上網這一活動所支配,上網也演變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網時間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漸加大,進而導致了個體生物鍾的紊亂。當無法上網的時候,會體驗強烈的渴求,甚至產生煩躁和不安的情緒及相應的生理和行為反應,上網後情況好轉;上網在其生活占主導地位,注意和興趣單一指向網絡,工作、學習動機減弱,生活質量下降。
(2)情感淡漠
成癮者對網友如膠似漆,相比之下對有血肉聯係的親人則顯得冷漠。網絡成癮者情緒低落時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緒隱藏起來,轉而在網上傾訴和宣泄,網上交友使人在網絡虛擬空間中得到感情的支持和滿足,甚至會獲得某種成就感。另外網絡成癮者由於家人對其上網的限製而與家人時常發生衝突。
(3)人際交往範圍變窄
網絡成癮者往往尋求較高的社會讚許性,但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卻遇到了相對較多的困難,從而產生嚴重的社交焦慮。網上社交的遊刃有餘與現實生活的不斷遭受挫折,兩者的反差勢必導致更多的重複上網行為。網絡成癮者將自己的人際交往轉入虛擬的網絡空間,現實的人際關係逐漸疏遠或惡化,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采取逃避或對抗的態度。另外,網絡成癮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出現人際交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