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在高原挑戰自我 (2)(2 / 2)

走路不觀景

遊覽黃山之行,令我終生難忘。

那是我作為《哈爾濱日報》“十名最佳通訊員”之一,參加報社舉辦獎勵的一次活動——學習考察安徽農村建設與發展的經驗。考察結束時,我欣然遊覽了黃山。此次之行,不僅絢美絕妙的景觀讓我大飽眼福,而且導遊的“走路不觀景”這句提醒話,也讓我深受啟發、受益匪淺!

老天好像偏愛黃山這個地方,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的自然環境和獨有的地貌特征,造就了群峰競秀;漫長而奇妙的地質構造運動,孕育了奇山秀水。我有幸在一次遊覽這個號稱“世界名勝”的景觀時,被這琳琅滿目的絕佳景色深深吸引。

“走路不觀景”,這是導遊在我們登山觀景時,不時提醒我們的一句話。 乍聽有些茫然,仔細一想,卻讓我恍然大悟。黃山地貌險峻,山路崎嶇,稍有不慎,就會被旁逸斜出的岩石樹枝磕傷碰倒,甚至跌下萬丈深淵。走路不觀景,為的是更好地集中精力欣賞美景,更為的是自身的安全。

比照現實生活,這句話也蘊涵著發人深思的道理。

人生如行路,每個人都是這條道路上的行者,不停地跋山涉水。在起伏不平、曲折多變的旅程中,多元的生活、激烈的競爭、動人的誘惑,有時慷慨地饋贈給我們各種各樣的機會。但也有時,在這些色彩斑斕、光怪陸離的“美景”之下,可能潛藏著一個個或深或淺的“陷阱”,隱伏著一些或大或小的危機。在人生“苦旅”中,我們專心“走路”而不“觀景”,是為了安全而順暢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很多地方,都要我們處理好“走路”與“觀景”的關係,專心走路。如,當領導幹部就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而不能總想著一己之私,聚斂財富;經商者就要合法經營,而不要見利忘義,總想著最大限度地打擦邊球;白衣天使就要盡到治病救人的責任,而不要在與富商巨賈攀比時心理失衡,更不能因此亂收患者紅包。每一個人,不管幹什麼,都要專心致誌,心無旁騖;做任何事情,都要潛下心來,踏踏實實。古人雲,“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個隨就是心思雜亂,遊移不定。任何在自己行業做出成績的人,都有著心專意一的敬業品格。

人的欲望在有些時候,特別是在失去監督和製約時,容易膨脹,無所顧忌,什麼好處都想得到。因此,在行旅般的生活之路上,也不管路有多窄,道有多險,忘卻了種種規則和提醒,一些人被旁邊不時閃過的“奇景異色”吸引住了,不停地東張西望,隨心所欲,四處遊蕩,以至於失足絆倒,甚或跌落山崖!人世間,有多少人就是在這種心態支配下,摔了跟頭。一些欲念極強的貪官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就是一眼望著官位,總想拾級而上,步步高升,而另一眼則不停地逡巡,不擇手段地搜羅各種不義之財。到頭來,目光迷離,腳步飄搖,一失足成千古恨。

當然,我們也大可不必機械地把“走路”與“觀景”完全對立起來。在一定條件下,兩者也可以兼顧。在漫漫人生路上,會有各種坎坷曲折,走得太累了,也可以放慢匆匆腳步,靜心欣賞美景勝色,體悟人生百味,梳理散亂思緒。這裏需要把握的是,在一些法規失之不全的時候,在一些製度還約束不到的地方,需要在思想深處打牢一道防線,不要縱情山水而忘乎所以,不要目迷五色而失魂落魄,不要心猿意馬而失去方向。要守住人生的底線,看準行走的方向,糾正走偏的腳步,時時處處恪守做人行事的道德準則。這樣,我們才能走穩人生的每一步,在順利地到達預設的目的地欣賞到美麗景觀的同時,也讓自己的人生旅途成為一道美麗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