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辛中體驗祖國幅員遼闊的錦繡山河和幾千年的燦爛輝煌文化,別有一番滋味。且不說藏羚羊、野驢、犛牛等高原靈的優雅美,油菜花、青稞麥、雪蓮花的芬芳,就是那穿山越嶺跨激流的青藏鐵路,像傳說的巨龍蜿蜒在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之間,也已令人心潮澎湃!
……是誰把西藏的藍天清洗得這般淨?淨得讓人看也看不夠;又是誰將天邊的雲朵燃燒得這般紅?紅得讓人賞也賞不完……這些奧妙與新奇,是西藏之行給我留下的,讓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西藏有了人類地理上的高原,所以才有人類超凡的美麗,而人類有了精神的高度,才能越過艱難險阻,欣賞和感受到很多人無法欣賞、感受的美麗。
有一種感悟,你不去衡量就分享不到其中的幸福;有一種生活,你不去奮鬥就感受不到其中的快樂;有一種挑戰,你不去抗爭就領會不到其中的意義;有一種旅遊,你不去觀光就領會不到其中的美景。
西藏的山,險峻得使我把自己往“小”裏看,看的是那樣的必要與真實;高原的水,清澈得讓我隻羞愧自己的“汙濁”,羞愧的是那樣的理性與客觀!這,就是我在高原挑戰自我、觀賞美景的一個巨大收獲!
走出城市“森林”
大自然的造化,隻要你親近它並用心欣賞,就會程程有勝景,步步能醉人,隨時隨地都是一首風景如畫的絕妙詩。
市場競爭條件下,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繁鬧、喧囂加忙碌,常常讓人身心疲憊得喘不過氣來。然而,當你走出城市,或漫步在高山,或徜徉在河流,或席地在草原,盡享著大自然的風光美景,盡享綠色的意蘊深情時,便會感覺到格外地輕鬆,感到美妙仙境般地爽心悅目了。
誠然,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然而城市化打造的鋼筋混凝土“森林”,在給人類生活提供諸多便利的同時,也衍生出五花八門的“城市病”,並由此引發“圍城”效應:城外的人想要擠進來,城裏的人渴望走出去的欲望。
在城市化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走出城市“森林”,已成為城內居民的一種時尚。舉家出動來到郊外。在那裏,人們或跑步、騎山地車、打滾球、垂釣,或在林間草地上聊天、野餐、慵懶地享受陽光。在他們看來,城裏隻是工作的地方,他們真正的生活點應是遠離城市的鄉間別墅。當然也有部分人購住流動房車,或者以一艘漂泊的遊艇為家,更為時尚的一種是擇林而棲,樂做“樹上人家”。
發端於美洲的“樹屋熱”,現在似乎也成了歐洲愛好者們追逐的目標。遠足山野、公園、森林,在離地麵幾米甚至幾十米的空中,借助樹枝樹幹巧妙搭建起“樹屋”。
“樹屋”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小環境,它能給人以快樂和滿足感。據親身體驗的人說:生活在“樹屋”裏,如同住在一條小船上,風吹樹動,屋子在空中蕩漾,藍天樹蔭下聽鳥鳴蟲叫,那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真是奇妙以極!
眼下城市迅猛擴張帶來的問題成堆,擁擠、噪音、汙染和疾病流行等等,對廣大城市居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如何逐步清除城市中的“危險堆”,讓城市回歸綠色、回歸自然,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是人類麵臨的共同挑戰。
走出城市“森林”,走向自然界中的森林,置身“綠海”之中,不但綠色養眼,環境養神,而且簡直不知道自己呼吸的是清風,還是淨水,還是氧吧了。夜晚遠眺繁星閃爍的夜空,更可使人心思崇高,默感蒼穹之遼大……從城市走向森林,也許這隻是人類一種被動的選擇,但隻有讓森林走進城市,擁抱城市,人人愛綠、護綠,營造出綠色的家園,城市才會變得更加宜居,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