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陰謀詭計(3 / 3)

就在這當兒,忽聽黃門侍郎高喊道:“太後駕到!皇上駕到!”俄頃,在眾多太監、宮女、禦前侍衛的簇擁下,沈妙容和陳伯宗乘坐龍輦進入了金鑾殿。殿上的“嗡嗡”聲頓時安靜下來。陳伯宗款步坐上龍椅,沈妙容則端坐在龍椅之後,中間用一道珠簾隔開。緊接著,群臣在丞相歐陽壽和大司馬盧宣懷的率領下,排班向太後和皇帝行三跪九叩禮。隨後,內廷總管馮遠達和禦林軍督統曹德林相繼出班,分別奏報了陳伯茂夜闖台城被捕、周若蘭越獄未遂後自殺身亡的消息。

陳伯宗在龍椅上正襟危坐,始終不發一言。這位十四歲的少年天子,臉色蒼白身體瘦弱,一副病懨懨的模樣,眼下他僅僅是皇權的象征,真正主宰大陳命運的,是坐在珠簾後的沈妙容。但隻有沈妙容心裏明白,自己也不過是個傳聲筒,但這個傳聲筒她當得心甘情願,當得樂在其中。陳伯宗在朝堂上從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沈妙容偶爾也會問一句:“皇上意下如何?”他總是輕輕說道:“母後聖裁。”

聽完馮、曹二人的奏稟,沈妙容哽咽道:“我與周若蘭姐妹一場,今日她落得這般下場,本宮心裏委實難過得很。”抹了一把眼淚後,她衝群臣問道:“眼下,該如何料理周若蘭的後事?”

侍禦史毛庸出班奏道:“依《大陳律》,在押欽犯畏罪自殺,當棄屍於荒野,但周若蘭曾貴為皇後,為顧及皇家體麵,可酌情予以法外施恩。”

“怎個施法?”沈妙容抽抽搭搭地問。

毛庸道:“太後慈悲,可賞周若蘭以宮女身份下葬。”

聽了這話沈妙容的眼淚又撲簌簌滾了下來,連連搖頭道:“讓她以宮女身份下葬,叫本宮於心何忍,萬萬不可!”頓了頓又道:“本宮想以嬪妃之禮將周若蘭下葬,不知眾愛卿以為如何?”

徐靖、馮遠達、毛庸等人異口同聲頌揚道:“太後悲天憫人宅心仁厚,此乃民之大幸!國之大幸!”

歐陽壽、梁懷仁、邱爽等人則冷眼旁觀默不作聲。

馮遠達又奏道:“現在陳伯茂暫時被拘押於冷宮,接下來如何處置,請太後和皇上明示。”

沈妙容略一沉吟,說道:“陳伯茂涉嫌勾結周振業餘黨,共同策劃謀害先帝,交禦史台徹查。”

徐靖道:“遵旨。”

歐陽壽擔心徐靖對陳伯茂刑訊逼供,忙出班奏道:“先帝遇刺案疑點甚多,坊間又眾說紛紜,鑒於此案關係重大,而且案情錯綜複雜,老臣保舉梁懷仁、邱爽協助徐中丞共同審案,此二人德才兼備,又深諳律法,值得太後和皇上信任。”

沈妙容見歐陽壽出來搗亂,心中惱恨,但礙於他是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隻得強作歡顏道:“丞相老臣謀國思慮周詳,實在是國之棟梁,不過,徐靖執掌禦史台多年,辦事穩重經驗豐富,偵破了無數大案要案,先帝生前對他十分器重。本宮以為,他一定能秉公執法審清此案,因此無需梁、邱兩位愛卿協助。”

歐陽壽道:“徐中丞確實是辦案的高手,但陳伯茂這件案子關乎國運,而且眼下坊間謠言不斷,有些已直接指向太後和皇上,老臣覺得,為慎重起見,還是多派幾位能臣一同會審更好!”

歐陽壽語氣很誠懇,但話鋒卻咄咄逼人,沈妙容一時進退維穀,朝堂上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就在這節骨眼上,大司馬盧宣懷出來打圓場,他向沈妙容奏道:“啟稟太後,臣以為,可先由禦史台負責案件的初審,然後再當著太後、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麵,公開廷審定案。”

歐陽壽覺得這樣一來,包括自己在內,滿朝文武都可當場見證審案的全過程,就算徐靖有通天的本事,也難以溜奸耍滑。盧宣懷的提議,比自己往禦史台摻沙子更妙,於是他當即表態:“盧司馬這法子想得好,廷審更具權威、更彰顯公平,可正視聽,可讓天下人心服口服!”

徐靖跟著附和:“歐陽丞相所言極是,盧司馬確實高瞻遠矚,對於廷審,我舉雙手讚成!”

徐靖的這一表態,讓歐陽壽、馮遠達、邱爽等人大感意外,他們做夢也料不到,一貫靠刑訊和詭計審案的徐靖,居然會讚同公開廷審!

沈妙容的目光在盧宣懷臉上停留了片刻,點頭道:“好,就依盧司馬所奏!”隨即,她習慣性地衝簾外的陳伯宗問道:“皇上意下如何?”按慣例,陳伯宗應該回答:“母後聖裁。”然而,這回陳伯宗沒有吭聲。沈妙容以為兒子走了神,便又問道:“皇上對廷審有什麼看法?”等了好一會兒,陳伯茂才蚊子般輕哼道:“母後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