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王殿裏杏花飛
連天沃野迷春雨
拔地奇峰映晚暉
一曲西廂千古韻
風情無限動心扉
蓬萊水城
旗影空翻鎮海瀛
當年曾駐戚家兵
劍鋒指處妖氛散
炮火飛時蜃氣清
萬裏波濤憑保障
一朝幹戈賴安寧
英名百代垂青史
邊草江花說到今
2009正月遊蓬萊
詠太原
(一)
唐叔開疆不可尋
立基始肇晉三分
蔭祠古柏留人駐
夾道新鬆送客行
煤海鋼都稱霸氣
文壇學界擅才名
振興更賴高科技
再鑄輝煌捷報頻
(二)
千年雄鎮古並州
北國名都第一籌
表裏山河真氣派
古今人物足風流
雲屯汾水開唐業
火滅龍城貽宋羞
往事莫教空浩歎
爭先更待續春秋
2003.9
遊狐爺廟
(一)
鬆柏蒼蒼景色幽
晨嵐夕照望中收
衣冠儼立新廊宇
樵牧無侵舊壟丘
三代勳勞扶社稷
一門忠烈壯春秋
關王義氣狐候節
千載風流孰與儔
(二)
秋風初肅馬鞍山
俯仰群峰眼界寬
殿宇新開鬆掩映
霞光乍起鳥盤桓
晉家霸業三分盡
狐氏貞名千載傳
忠義幾曾隨世泯
壟丘高處鬥牛寒
2006.9
注:狐爺山,一名馬鞍山,位於古交與交城交界處。上有
晉文公舅狐突祠及狐氏家族墓地。為古交名勝。
村居
山中雨霽曉窗開
遍野秋光撲麵來
日染鬆林騁遠目
風翻雲海蕩襟懷
村居喜有尋根意
詩筆慚無詠絮才
待得他年公務了
溪橋菊徑任徘徊
無題
卅年人事變滄桑
說到前途意渺茫
山外浮雲遮望眼
杯中濁酒暖愁腸
無心名位爭高下
有味詩文較短長
滿腹牢騷誰問取
羞將蒙學教兒郎
吊劉浪
慣寫丹青亦賦詩
浪形才氣兩堪奇
葡萄著露凝秋色
蘭蕙含香映曙曦
心仰莊周追蝶夢
身隨道濟著鶉衣
滿城爭重先生畫
睹物思君一淚垂
注:劉浪,婁煩縣人,工作於古交。其人擅畫,詩亦可
讀。不修邊幅,放浪形骸,詩酒自娛,亦一方之奇人也,病逝
於2009年夏,時年五十出頭。
金水灣小區詠
駐足欣瞻天一園
嵯峨樓宇展新顏
橋橫碧水飛虹落
廊掩青藤曲徑連
黨為災情勤擘劃
民由惠政喜喬遷
和諧景象安居樂
報國當思竭湧泉
注:金水灣小區為古交市政府安居工程,用於安置因采煤
沉陷之災區農民,為古交之新亮點。
夢故園
莫歎流年運數乖
故鄉情景總縈懷
秧歌祈雨迎神社
塔火當燈照戲台
汾水一灣窗外過
棗林千樹路邊排
青山百匝圍不住
羈旅匆匆逐夢來
注:吾村舊俗,農曆六月十八日過節唱戲,台前用煤磚垛
塔狀旺火,高丈八,上覆砂鍋,黃紙剪成獅頭樣貼其上,謂之
獅子火,火燃如燈。亮如白晝。
贈兒
喜見嬌兒學賦詩
多情渾似我當時
文章有望傳薪火
學問猶疑拾唾餘
海闊天空憑傲嘯
山高路遠任馳驅
初聞雛鳳清音發
應放胸襟效楚辭。
2004.5.19
二龍山歌
二龍山頭風正烈
二龍山下花如雪
清溪出山不暫歇
柔柳弄絲春三月
健步登高草莽中
時驚脫兔出岩穴
汗滴石徑歎力疲
縱目倚鬆空原野
襟懷頓覺山海寬
舉手似可攬日月
紅塵瑣事漫隨風
蒼峰咫尺雲千疊
浩歌一曲無人聽
回______看斜陽燦如血
注:二龍山位於古交、交城與婁煩交界處,為古交名勝,
上有五龍洞及五龍祠。
詩論
我愛詩中好華章
由來天性本張狂
十五讀詩不明義
唯覺其中聲抑揚
試將拙筆為文字
通與不通賞孤芳
自今求詩三十載
頗知尚未登奧堂
李白作詩豪意氣
杜甫作詩多憂傷
山川美景紛爛漫
詩人眼裏倍生光
家國興亡人代謝
詩人筆底斷愁腸
而宋而明詩愈下
雕章琢句老生常
更有新詩開新局
格律盡破不成行
時而先鋒時前衛
讀之不解心迷茫
詩人下筆千萬語
詩壇愈攪愈荒涼
我欲棄之終不忍
我欲為之難開腔
千年詩國成往事
遺音絕唱教兒郎
無題
戲贈山中友人
白雪紛飛又一年
霜風撲麵怯衣單
望群山渺茫間
天地混頓
乾坤不勝寒
回首歎從前
雄心不再鬢毛斑
丟了千重念
贏得一身閑
才放下牧羊鏟
又拾起釣魚竿
有朋酒三盞
無事詩一篇
華樓作茅舍
市聲當林泉
心靜處
日日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