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蘭德獲得一筆巨款,因而下半輩子(或是在三十億克朗應該可以維持的時間內)不愁吃穿之後,首先做的事之一就是找公寓。房地產市場對她來說是新的經驗,以前花錢頂多隻是買一些臨時要用的物品,要不是付現就是分期付款。而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各式電腦和那台川崎摩托車。摩托車花了七千克朗,相當便宜;但零件的花費幾乎一樣多,而且還花了幾個月將整輛車拆解重整。她原本想要一輛車,但為了謹慎起見還是沒買,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分配預算。
她知道,買公寓又是不同的買賣。一開始她先上《每日新聞》電子報看分類廣告,這本身就是門學問。她看到的信息是:
一臥室及客飯廳,地點佳,近梭德拉站,兩百七十萬克朗或最高出價者。管理費每個月五千五百一十元。
三房及廚房,公園景觀,赫加裏,兩百九十萬克朗。
二又二分之一房,四十七平方米,浴室翻新,一九九八年新裝管道。哥特蘭街。一百八十萬克朗。管理費每月兩千兩百元。
她隨意撥了幾個電話,卻根本不知道要問什麽,不久自覺太過愚蠢便連試都不試了。不過她在一月第一個星期天出門,去看了兩間開放參觀的公寓,一間遠在雷莫斯霍姆的溫德拉佳路,另一間在霍恩斯杜爾附近的海倫堡街上。雷莫斯霍姆那間是個明亮的四房公寓,位於大樓內,可以看到長島和埃辛根。住在這裏她應該會滿意。海倫堡街上那間髒亂不堪,而且隻能看到隔壁的建築物。
問題是她無法決定要住在哪一區、要什麽樣的公寓,又或是關於新家應該提出哪些問題。倫達路那間四十九平方米的公寓是她童年的住所,從來沒想過要換,而且通過當時的受托人潘格蘭律師的協助,她也在滿十八歲時獲得了公寓的所有權。她一屁股坐到工作室兼客廳裏那張凹凸不平的沙發上,開始沉思。
倫達路公寓麵向一個院子,屋內空間狹窄,一點也不舒服。從臥室窗口看到的是一麵山形牆外觀的防火牆,從廚房看到的則是鄰街建築的背麵和地下儲藏室的入口。從客廳可以看見一盞街燈,和一棵樺樹的少許枝丫。
新家的第一要件就是得有景觀。
她這裏沒有陽台,總是很羨慕較高樓層的富有鄰居,可以在暖天裏坐在自家遮陽篷底下喝冰涼啤酒。因此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有陽台。公寓該是什麽樣子呢?她想到布隆維斯特的家--位於貝爾曼路,改裝過的頂樓公寓,六十五平方米,開放式空間,可以看到市政府和斯魯森水閘。她曾經很喜歡那裏。她想要一個舒適、家俱不多、容易整理的公寓,這是第三個條件。
多年來她的居住空間始終狹小。廚房僅僅十平方米,隻夠擺一張小餐桌和兩張椅子;客廳二十平方米,臥室十二。因此新家的第四個條件是要有很多空間還要有衣櫥。她希望能有正式的工作室,和一個能讓整個人好好舒展的大臥房。
這裏的浴室是個沒有窗戶的小空間,地麵鋪著方形水泥板,有個用起來不舒服的簡單淋浴間,而牆上的塑膠壁紙則是無論如何都洗不乾淨。她希望有瓷磚和一個大浴缸。希望洗衣機就在家裏,而不是在地下室某處。希望浴室氣味清香,希望能打開窗戶。接下來她上網研究房屋中介提供的選擇。第二天,她起了個大早去找諾貝爾房屋,有人說這是斯德哥爾摩信譽最好的中介公司。她穿著黑色舊牛仔褲、靴子和黑色皮夾克,站在一個櫃台前,麵對著一名年約三十五歲的金發女子,她剛剛登錄諾貝爾房屋網站,正在上傳公寓照片。最後終於有個矮矮胖胖、頭上紅發稀疏的中年男子走過來。她問他現在有什麽樣的公寓出售,他驚訝地看了看她之後,用長輩的口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