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們總是喜歡更便宜的綠鬆石1(1 / 1)

人們總是喜歡更便宜的綠鬆石

?古城小道

下午,我們三人一同前往獨克宗古城。“獨克宗”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據說當年古城的興建是就地取材,工匠們發現當地出產的一種白色黏土可用做房屋外牆的塗料,於是古城民居外牆皆塗成白色,這種風格一直延續到現在。夜晚,在銀色月光的映襯下,

白色的古城會顯得愈加寧靜與神秘。

古城陽光明媚。在這裏,最想做的事就是抬頭擁抱陽光。這是一個很安靜的古城,懶散的人們,猶如午後躺在屋簷上的貓。與麗江的商業化過度、小資情緒泛濫相比,月光古城比較質樸。我們在古城內遊走,在古城的石板道邊吃烤餌塊和烤土豆,還去看了看古城內的大轉經筒,又叫咕嚕咕嚕。古城中央有個大廣場,到了夜晚,廣場中心會燃起篝火,人們紛紛在那裏圍起圈載歌載舞。

購物狂Elle開始把各種民族飾品和玩意收入囊中。龍行客棧的老板駱駝提醒我們,綠鬆石是香格裏拉的特產,所以我們走了很多家小店想買幾串作為禮物贈送給親友們。杏子剛看了兩個琳琅滿目的鬆石小店,就開始嫌麻煩了。瞎逛了一個上午後,我們來到一家看起來很特別的掛飾小店。這個店的綠鬆石飾品色澤美而且設計也更多元。疲憊的杏子忽然雙眼放光,她對一串碩大的綠鬆石項鏈產生了興趣。老板熱情地介紹起自家店的各種石頭,還說前兩年綠鬆石價格最貴的時候,賣得也越多。現在價格便宜了許多,買的人反而少了。杏子納悶地嘀咕了一句:“東西不是越便宜越好嗎?怎麼價格高的時候,人們都爭搶著要買,價格低了,買的人反而少了呢?”

這是一個很迷惑人的問題。

一個東西的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決定的。對於需求來說,有一個最基本的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比,即商品的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價格升高,需求量就減少;價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價格與需求量永遠是同一條街道上相向而馳的兩輛車,不可能並駕齊驅。所以總是東西越便宜,人們買得也越多。

但是,幾年前綠鬆石的高昂價格,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價格和需求的問題。因為價格時常被打上許多其他標簽,諸如“高品質”、“財富”、“虛榮”、“氣派”和“炫耀”。這個時候,價格可能提供了一個這樣的信號:因為價格昂貴,所以質量可能更勝一籌。這時候,實際上人們追求的不是“價格昂貴”的商品,而是“高品質”的商品。

因為擁有的有關綠鬆石的信息很少,我們在搜集信息時就必須耗費大量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我們在各個小店裏進出所要耗費的時間,精挑細選所耗費的眼力,和老板詢價再討價還價的精力。而我們本可以把耗費在購買綠鬆石的整個上午用於在古城內的咖啡館裏坐著休息。這樣,杏子這個向來隻求速戰速決的人,就對整個挑選綠鬆石的過程煩不勝煩了。最後,在這家店裏,雙腳發酸的杏子直接買了店裏最貴的那一串綠鬆石。

這時候,那串綠鬆石的高價格向杏子傳達了一個這樣的信號:“我的材質比其他綠鬆石更好,我的色澤經久不褪,我的設計比其他綠鬆石更加獨特,長期佩戴也不會斷線。”所以,即便在價格昂貴的時候,購買綠鬆石的遊客仍然可能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