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堅心苦誌慕黃庭,朝夕殷勤尋仙跡(3)(1 / 3)

“棺中人原來是九陰教的!九陰教勢力不小啊!”

他清楚地記得蘇家滅門的情景,孫仙屏身首異處,僅僅逃出元神,可見棺中人功力極高,可能還在師父青陽真人之上。

相比之下,他還要努力修煉,必須達到修道第三界,也就是仙人的境界,才有把握報仇雪恨。可是他目前的功力剛剛抵達真人界第二重,前麵還有十六重天需要攀登,不知要修煉到何年何月!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歎了口氣。

當葉昊天回到張家的時候,家人正等得心焦。

他沒有提棺木的事,隻是道:“道人已經逃走了。”

眾人心裏都很不安:“哎呀,那可怎麼辦?”

葉昊天安慰大家不要緊張,然後讓張員外請來說書先生,叮囑他若是有人問起,就說小姐隻是偶恙,現在已經藥到病除了。

說書先生久經人世,自然曉得其中的利害,當下唯唯稱是。

隨後,葉昊天又在張府擺了個比長安王家更加複雜的大陣,差不多將一半的房間都包納進去。他把穿行大陣的方法教給張成,告訴他這個大陣不懼鬼物,不懼刀兵水火,情況緊急時所有人員都可以躲在陣裏。隻要儲藏足夠的糧食,再鑿一口水井,呆上一年半載都沒有問題。

眾人開始時狐疑不定,後來試了幾次才相信了。

閑來無事,葉昊天找了個青銅爐鼎,放入人參、黃精、首烏、龜板、鹿茸、枸杞、磁石等,先以五雷天火化去雜質,再用三味真火慢慢鍛煉,日夜不休,七天以後,丹成百粒,大若龍眼,圓潤晶瑩,顏色微黃。他心下有點可惜,這爐丹隻能算上品,如果能色呈純白那就是極品了。

緊接著,他又取人參、黃杞、白術、甘草、芍藥、靈芝等煉了一爐補中益氣丹,這爐丹煉得很快,隻用了一天時間就成了。丹形較小,色呈黑色,約有兩百餘粒。這是為煉氣準備的,可以大補元氣,對練武之人極為有益。

此後,他每晚都服下一顆補神丹,繼續修煉元神。他的元嬰又長大了不少,已經接近四尺高,看來百粒補神丹服完,元嬰就可以長到等身大小。那時候就可以修煉“煉神還虛”的功夫了。

行萬裏路,讀萬卷書。

身懷通令寶玉,隻有多走動,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機會。

十月的天氣逐漸轉涼,葉昊天又一次出發了,沿著官道一路向東行去,不久抵達洛陽,再往前便到了王屋山下。

王屋山號稱“天下第一洞天”,主峰天壇高五千尺,相傳乃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擎天地柱”。軒轅黃帝於元年正月甲子在王屋山設壇祭天,統一華夏,三年後的八月十五日又在王屋山重會西王母,欣賞了天女宋妙英的仙歌仙舞,品嚐了西王母賜給的瓊漿玉液,這時的軒轅黃帝已經功成名就,十分羨慕和向往天上的神仙生活,於是就在王屋山建立上訪院,拜廣成子為師,最後得道成仙。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各路神仙、四方善士皆雲集王屋山,這裏的總仙宮便成為“五嶽四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會之所”。今年的朝會已經結束了,但山上的道士卻沒有散盡。

鑒於山上修真人太多,葉昊天不願將自己的真實麵目暴露在眾人眼裏,於是早早地取出麵具戴上。

一路行來,但見王屋山峰巒疊嶂,氣壯勢雄,宮觀林立,泉瀑爭流,樹古石奇。登臨絕頂,山風吹來,衣袖飄飄,遠望白雲悠悠,黃河如帶,綠樹蔥蔥,風景如畫,令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

天壇之頂有“老子煉丹池”。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

葉昊天圍著煉丹池轉了一圈,想找找老子煉的仙丹有沒有漏下一顆兩顆,可惜卻沒有任何發現。

當他走到離開丹池百餘丈的地方,胸前的通靈寶玉卻忽然熱了起來。仔細辨認之下,他發現熱源位於懸崖邊一個深深的石縫中。他抽出寶劍運勁砍掉周圍的石塊,下麵暴露出一個黑黝黝的東西。又砍了半天,挖出一個七尺大小的烏龜殼。

山頂上本有不少人,這時都趕過來圍觀。好多人見是一個龜殼,覺得沒什麼奇怪,看了一會兒就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