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1 / 1)

“該禦史請將《時務報》改為官報,進呈禦覽,擬請準如所奏。該禦史請以梁啟超督同向來主筆人等實力辦理,查梁啟超奉旨辦理譯書事務,現在學堂既開,急待譯書,以供士子講習。若兼辦官報,恐分譯書功課,可否以康有為督辦官報之處,恭請聖裁。”

孫家鼐由此改變了事情的性質:原是康黨要求奪回《時務報》,並以此控製全國的報刊輿論,孫卻順勢將康有為請出北京,政治手段運用得相當圓滑老辣。光緒帝當日明發諭旨,同意孫家鼐的提議,“著照所請,將《時務報》改為官報,派康有為督辦其事。”

汪康年本是消息靈通人士,五月二十九日諭旨一發,他就十分注意孫家鼐的動作。他的堂哥汪大燮正在北京張蔭桓幕中,隨時與他通消息。六月初八日晚上,汪康年剛得到一簡單的消息,立即發電武昌:

“報館事,奉諭歸官辦。此事於大局有關,應如何辦法,乞為主持。康。”

然在“張之洞檔案”中,該電及汪康年此期發往武昌的電報,大多沒有收電人的名字,很可能是張之洞,或是張幕中的重要幕僚如梁鼎芬、王秉恩、錢恂、梁敦彥等人,隻能根據內容進行推測。汪該電初十日(7月28日)午間到達武昌,張之洞當日夜間發急電給汪康年:

“上海趙竹君轉交汪穰卿。急。電悉。聞派康管上海官報局,大局壞矣。此事甚難維持,惟有速請節庵為總理,即日刊布。則康雖來,必有以敵之。此是急著要策,先辦此節,然後可徐思補救。此外更無他法,萬勿遊移。康是否特派,抑係總署奏派,係何字樣、章程?速詳示。須加急字,不可吝電費。即複。壺。蒸。亥。”

由此可知,張收到汪電,立即作出對策,以梁鼎芬出麵與康有為對抗。同時也可以看出,張在京另有情報來源,但內容過於簡單,他要求汪報告其中的詳情。汪康年得電後,於十一日(7月29日)發電武昌:

“急。蒸電敬悉。頃奉電諭,知竟歸康辦。章程三條未詳。現擬將《時務報》三字空名歸官,而另行出報,改名《時務雜誌》,與從前《時務報》一氣貫注,並請節庵為總理,已電焦山。謹候電複。康。真。”

汪康年剛到得到六月初八日的上諭,方知《時務報》交給康有為辦;但他卻以極快的速度提出了對策,即僅“將《時務報》三字空名歸官”,另行出版《時務雜誌》。此即後來汪、張所采用之計。汪在此電中還同意梁鼎芬出為總理。六月十三日(7月31日),汪康年發電錢恂:

“督署,錢念劬:報擬改《時務雜誌》,請節庵為總理。時報即歸官。一、不背旨;二、有以對捐款、代派諸人;三、大局不致掣動。懇告帥及節庵。即電複。康。覃。”

汪康年要求錢恂此中幫忙做工作。他還同時發電張之洞:

“前電言改名出報,似非奏明不可。鈞意若何?候電示遵行。康。覃。”

“前電”似指六月十一日汪康年之電,要求張之洞設法上奏,請光緒帝旨準。六月十七日(8月4日),汪康年再發電武昌:

“諫電敬悉。報從七月朔起遵即改名《時事新報》,並請節庵為總理,聲明報首。《農報》事,容會商再複。敬詒極願相助,必留。康。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