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三節(2 / 2)

失望的雨鵑無法形容她內心的感覺,也許她對於美國有著過多的期待,也許她聽了過多傳媒誤導性報導,也許她了解的美國隻是表麵上的美國,總之,雨鵑失望了。這個失望帶給雨鵑的是很大的痛,她那麼仰慕的美國大學應該最能代表自由、民主、公正的美國,然而它不僅沒有弘揚自由民主的美國,反而也充斥著陰暗、低級和庸俗的東西,看來在許多人心目中占據美好形象的美國大學對於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並沒有免疫力。在剛剛工作的第一年,雨鵑就領教了令全世界人民都仰慕的美國大學的民主、自由的學術空氣是什麼樣子,雨鵑非常感慨: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敢說它有真正絕對的民主。

現在的雨鵑已經沒有選擇,為了生存,為了剛剛開始的事業,雨鵑告誡自己要適應美國大學的現實情況,她命令自己必須適應,不適應也要慢慢適應。她知道自己再也不要對美國的大學有什麼過高的期望值,否則自己會跌到最深的失望之穀。

然而,克裏教授給雨鵑上完生動的一課以後,並沒有放過雨鵑,即使雨鵑把兩隻耳朵堵起來,把兩隻眼睛蒙上,她也不能逃避那些是是非非,隻要你是這個遊戲中的一員,那麼你必須得出牌,必須完成這個遊戲,你不出牌都不行。

事情源於學校成立了遠程教育部,它從國家教育部申請下來了三百萬美元的基金,用於發展大學的遠程教育。按計劃,雨鵑所在的係有五門課需要搬到網上教,其中有一門是雨鵑現在正在講而且下學期還要講的課。這門課原來由克裏教授教,克裏教授教了很多年,這是一門基礎課,上的學生最多,但是克裏教授最討厭這門課,終於來了一個新手,所以他就把這門課給踢了出去,於是雨鵑就成了這門課的新主人。

遠程教育部招聘了很多人來完成這項龐大的基金工程,他們雇傭了程序員、圖片與音響編輯、項目總經理,惟一他們沒有雇傭的就是教材專家,因為教授們就是教材專家。如果你想把一門課搬到網上去,那麼這個教授就是提供教材內容的人。為了鼓勵教授積極參與、合作,遠程教育部將給提供教學內容的教授八千美元,作為他的個人收入,放到他的工資當中。

克裏教授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找係主任拜倫教授去談,他的想法是雨鵑教課,他則提供教課的內容。在美國,一般情況下誰教課,選什麼教材就由誰說了算。很明顯,克裏教授是衝那八千美元去的。當係主任找雨鵑談時,雨鵑很生氣,但是沒有表現出來,她跟係主任說要好好想想。回到家後,雨鵑氣憤地跟鄺野說了一通,但也沒有研究出個更好的方案。於是,雨鵑就把電話打給莫罕教授。

莫罕教授來自伊朗,是個和善的人。由於他是當時招聘雨鵑的人,雨鵑有什麼事都願意找他去談。當雨鵑把事情的原委說給莫罕教授聽時,莫罕教授卻說,這是個自由的國度,隻要你認為不公平的地方,你就需要爭,你需要戰鬥,沒有人能救你,隻有你自己能救你自己。

雨鵑原以為莫罕教授能給她出個萬全之策,沒想到他要她戰鬥,要她抵抗。雨鵑想用一種不直接對抗而又能保護自己利益的方法,結果雨鵑沒有找到兩全齊美的辦法。

雨鵑於是又誠懇地去找係主任去談,拜倫教授是個不折不扣的美國白人,雨鵑並沒有從他那裏得到什麼公正的評判,他說克裏教授可以那麼做,畢竟他講了那麼多年的課,他的教材內容最係統、最詳實、最能給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雨鵑是新來的,在教課上還沒有克裏教授有成熟的經驗,所以雨鵑應該采納他的教學材料。之後,拜倫教授又說,我最喜歡亞洲人,工作非常刻苦,勤奮,出了成果也多,而且比較尊重領導,尊重領導的意見。

雨鵑卻說這樣做有欠公允。克裏教授提供的教材是1998年編的,很多內容都已過時,恐怕很難用得上,拜倫教授卻說,我相信克裏教授選擇1998年編的教材自有他的原因,他連續五年被學校授予金粉筆獎,如果他講課內容過於陳舊,恐怕他很難獲得學生的歡迎,也不會獲獎。

雨鵑最後還堅持說,這樣做很不合適,拜倫教授卻說,現在經濟不景氣,我們有一個專業已經連續兩年招生不足,如果情況持續惡化,那麼我們將砍掉這個專業,而且還說現在有課講,有工作做就該感謝上帝了。拜倫教授的話引起雨鵑極大的反感,因為現在雨鵑講的一門課就是這個專業的基礎課。盡管雨鵑認為自己新來乍到,忍為上,但是她還在做最後的鬥爭,就像莫罕教授說的那樣,一直鬥到底,她不想這麼快地屈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