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四·情思 山窗讀畫記(2 / 3)

仇英真跡有《彈箜篌圖》,《相馬圖》,而我最喜歡一七一號的《鬥雞圖》。雄雞一對鬥於金階之前。一位皇帝模樣的人騎著白馬,宮女宦官簇擁前後,並有許多庶民扶老攜幼共來觀看。看了這圖,令我聯想到許多天寶時代的風流韻事。這畫中的皇帝,想必就是那位風流天子唐明皇吧?還有許多元明無名畫家的作品,亦稱上選。

動植類的寫真,好的比較少。第三號宋人摹韓幹《呈馬圖》,西域汗血名駒黑二白一,牽以胡奴數人,並有番僧二人前導。馬背障泥及人物衣裳皆有金繡。障泥繡甲士馳馬尤精。按韓幹為曹霸弟子。杜甫詩雲“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似乎韓所畫馬不及其師遠甚。但現在看來他畫的馬固然不十分像真馬——中國人畫動物隻有蟲鳥逼真——可是除了元代的趙子昂,似乎更沒有第三人及得他。

第四四號清高宗命金廷標摹宋代陳容《雲龍圖》,鈐有“太上皇帝”和“古稀天子”、“乾隆賞鑒”、“嘉慶禦覽之寶”,高宗並親題二詩。畫中龍八九條盤旋雲霧山水之間,蜿蜒翻騰,鱗甲如生。山澗石色如積鐵,樹木皆倒垂,橫柯作拿攫勢,與龍倔強之態相稱。中國的龍原是“力”的象征,此畫可說能將“龍”的精神傳出,宋以後的龍便失去這“力”的優點了。

第一百號郭乾祐畫鷹。大澗水上著老樹一株,柯幹臃腫,滿緣藤絡,蒼鷹二棲枝間,頗具搏擊的雄姿。第一二六,一二七號,元人《八駿圖》,一四二號宋人《沙汀落雁圖》,一九二號周淵《雙鹿圖》,一九三號龔開《柳陰白鷺圖》,一九四號明人《雙猿圖》,一九五號黃筌《鴛鴦圖》,均具有特別精彩。

第一二五號管道升畫竹一幅,有其姊姚管道果題跋。書法秀媚勁拔,絕似趙子昂。我們隻知道管夫人善畫,不觀這畫,又哪能知其姊亦善書,於我總算一個新發現。第八十號宋人畫荷花,仿徐熙體。徐熙畫我未嚐見,於今才知道他的花卉是寫實派。因為那荷花顏色之鮮潤,真像才從池子裏摘出來的。

山水類最值得欣賞者為二二至二四號之董源山水長卷。鄭孝胥題“北苑真筆”四大字,旁又有“宣統辛亥正月十四日獲觀於樸孫都護之半畝園”小字兩行。這畫前半幅為山景巒岫回旋,樹木森鬱;後半幅為江景,白練平鋪,遙峰隱約,筆墨雄秀蒼潤,力透紙背。後來王石穀等有此功夫無此氣魄,模仿或能到,獨創則不能。此等畫真有驚心動魄之觀,後代實為少見。

第八二號大橫幅相傳為巨然筆,奇峰巑岏,夾江羅立,如戟如劍,森森逼人。日光下照,斑駁異色,明暗了然。描寫光線變化,其工妙不下於西洋繪畫中的印象派。但西洋印象派可以借助於光學而中國舊式繪畫則全靠回憶和想像,更不容易。

第一三一號《雙鬆湖亭圖》,一三二號《深山訪隱圖》,一三三號《秋水始生圖》,一五六號《柴門歸客圖》,皆明人大幅立軸,氣息深穩,局勢宏闊。《柴門歸客圖》意境最佳,明月在天,高峰靜峭,時間似在深夜。鬆竹圍繞之中有一雙扉嚴扃的茅屋,一客自遠道來,跨馬背,地置行李一擔,挑夫力撾扉,呼屋中人起。蘆渚,流水,亂石,煙樹,隱約月光中,有似迷離的夢境,看了令人聯想古人許多詩句。這種恬靜的境界,蕭散的生活,現代是求之不得了。

一七四號藍瑛《嵩山高》,一七八號郭熙《冬山圖》,一八九號許道寧《冬山行旅圖》,其工固不必說,但我最愛的卻是一○五號明人山水橫幅,一三七號明人大立軸,和一九八號大立軸。這幾幅山水的皴法都與近代的大相徑庭,全用幹皴,不假渲染,筆力略弱者,便無所藏拙。巒岫樹木水石房屋等畫法又一一逼真,有西洋畫之寫實,而又具中國畫之神韻。一九八號據說出於宋代王詵,但筆法又似清代袁江。時代頗難考定。這幅畫規模之大,結構之精,更令人目瞠口呿,歎為觀止。在這部畫錄中間,山水畫之以工力表見者,此畫當首屈一指。另外小品為一六二號吳道子(?)《竹鬆圖》,一三九號元人雪景,一七六,一七七號許道寧山水,筆墨均揮灑自如,個性流露。不及一一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