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人生 青春(2 / 3)

青年是沒有年齡高下之別的,也永遠沒有醜的,除非是真正的嫫母和戚施。記得我在中學讀書時,跟中所見那群同學,不但大有美醜之分,而且竟有老少之別。凡那些皮膚粗黑些的,眉目庸蠢些的,身材高大些的,舉止矜莊些的,總覺得她們生得太“出老”一點,猜測她們年齡時,總會將它提高若幹歲。至於二十七八或三十一二的人——當時文風初開的內地學生年齡是有這樣的——在我們這些比較年輕的一群看來,竟是不折不扣的“老太婆”了。這樣的“老太婆”還出來念什麼書,活現世!輕薄些的同學的口角邊往往會漏出了這樣嘲笑。現在我看青年的眼光竟和以前大大不同了,媸妍胖瘦,當然還分辨得出,而什麼“出老”的感覺,卻已消失於烏有之鄉,無論他或她容貌如何,既然是青年,就要還他一份美,所謂“青春的美”。挺拔的身軀,輕矯的步履,通紅的雙頰,閃著青春之焰的眼睛,每個青年都差不多,所以看去年紀也差不多。從飛機下望大地,山陵原野都一樣平鋪著,沒有多少高下隆窪之別,現在我對於青年也許是坐著飛機而下望的。哈,坐著年齡的飛機!

但是,青年之最可愛的還是他身體裏那股淋漓元氣,換言之,就是那股愈汲愈多,愈用愈出的精力。所謂“青年的液汁”(La seve de la jeunese),這真是個不舍晝夜滾滾其來的源泉,它流轉於你的血脈,充盈於你的四肢,泛濫於你的全身,永遠要求向上,永遠要求向外發展。它可以使你造成博學,習成絕技,創造驚天動地的事業。青年是世界上的王,它便是青年王國擁有的一切的財富。

當我帶著書踱上講壇,下望墨壓壓的一堂青年的時候,我的幻想,往往開出無數芬芳美麗的花:安知他們中間將來沒有李白、杜甫、荷馬、莎士比亞那樣偉大的詩人麼?安知他們中間,將來沒有馬可尼、愛迪生、居裏夫人一般的科學家,朱子、王陽明、康德、斯賓塞一般的哲學家麼?學經濟的也許將來會成為一位銀行界的領袖;學政治的也許就仗著他將中國的政治扶上軌道;學化學或機械的也許將來會發明許多東西,促成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也許他們中真有人能創無聲飛機,攜帶什麼不孕粉,到扶桑三島巡禮一回,聊以答謝他們三年來贈送我們的這許多野蠻殘酷禮品的厚意。不過,我還是希望他們中間有人能向世界宣傳中國優越的文化,和平的王道,向世界散布天下為公的福音,叫那些以相斫為高的劊子手們,初則眙愕相顧,繼則心悅誠服……青年的前途是浩蕩無涯的,是不可限量的,但能以致此,還不是靠著他們這“青年的精力”?

春是四季裏的良辰,青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是春天,是該鳥語花香,風和日雨,但霪雨連綿,接連三四十日之久,氣候寒冷得像嚴冬,等到放晴時,則九十春光,闌珊已盡,這樣的春天豈非常有?同樣,幼年多病,從藥爐茶鼎間逝去了寂寂的韶華;父母早亡,養育於不關痛癢者之手,像牆角的草,得不著陽光的溫煦,雨露的滋潤;生於寒苦之家,半饑半飽地挨著日子,既無好營養,又受不著好教育,這種不幸的青年,又何嚐不多?咳,這也是春天,這也是青年!

西洋文學多喜歡讚美青春歌頌青春,中國人是尚齒敬老的民族,雖然頗受嗟卑歎老,卻瞧不起青年。真正感覺青春之可貴,認識青春之意義的,似乎隻有那個素有佻達文人之名的袁子才。他對美貌少年,輒喜津津樂道,有時竟教人於字裏行間,嗅出濃烈的肉味。對於曆史上少年成功者,他每再三致其傾慕之忱,而於少年美貌而又英雄如孫策其人者,向往尤切。以形體之完美為高於一切,也許有點不對,但這種希臘精神,卻是中國傳統思想裏所難以找出的。他又主張少年的一切欲望都應當給以滿足,滿足欲望則必需要金錢,所以他竟高唱“寧可少時富,老來貧不妨”這樣大膽痛快的話,恐怕現在還有許多人為之嚇倒吧。他永久羨著青春,湖上雜詠之一雲:

葛嶺花開三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說到神仙,又引起我的興趣來了。中國人最羨慕神仙,自戰國到宋以前一千數百年,帝皇、妃後、貴族、大官以及一般士庶,都鼓蕩於這一股熱潮中。中國人對修仙付過了很大的代價,抱了熱烈的科學精神去試驗,堅決的殉道精神去追求。前者仆而後者繼,這個失敗了,那個又重新來,唐以後這風氣才算衰歇了些,然而神仙思想還盤踞於一般人潛意識界呢。

做神仙最大的目的,是返老還童和長生。換言之,就是保持青春於永久。現在醫學界盛傳什麼恢複青春術,將黑猩猩,大猩猩,長臂猿的生殖腺移植人身,便可以收回失去的青春。不過這方法流弊很多,又所恢複的青春,僅能維持數年之久,過此則衰憊愈甚,好像是預支自己體中精力而用之,並沒有多大便宜可占,因之嚐試者似乎尚不踴躍。至於中國神仙教人煉的九轉還丹,隻有黍子大的一顆,度下十二重樓,便立刻脫胎換骨,而且從此就能與天地比壽,日月齊光了。有這樣的好處,無怪乎許多人夢寐求之,為金丹送命也甘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