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後記 暫名(1 / 3)

彼時歡愉,仿若隔世。

此生餘了,來生再續。

某一天的下午,終於寫完了這本書中最後一篇文章。我鬆了一口氣。

從二〇一〇年的夏天開始決定寫一本書,包括散文和小說,還要有各種各樣自己的想法,哪裏知道在那一刻,其實伴隨著自己的,就是諸多頻繁書寫的時刻,寫作對於我來說,就是一份興趣愛好,如果單單說這樣的行為,恐怕是很多年之前就早已經注定了吧。

從來不敢說自己能夠稱得上是“寫作”的人,這兩個字包含了太多的責任、擔當,還有寂寞和獨自。寫作是一個人的事情,它會給你留出獨自的空間,讓你不斷回望,讓你和記憶此消彼長,讓你忘卻自己的存在,隻是一頭紮進它的世界裏,尋找一個方向,這種方向的指引,使得寫作也變得不再盲目和狹隘,那是存在於作者內心深處的一份甘願和敞開。

如果真的能夠回憶起來寫這本書的日日夜夜,我想,它肯定伴隨著我這大半年的變化。如果比較起來,這不一到一年的時光相比較我們漫長的一生,真的不值得一提,但如果這書中見證的是我多年以來的成長和變化,那麼它的意義,於我而言,要比之前出版過的書,更加的個人化和具體化。

好在,一切都開始歸於一個終點。當我開始寫後記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此時此刻,我用十幾萬字的容量隔開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生活,此前的我已經用過去完成時態的句子展現給你,而此後我的路,又將獨自前往。

你肯定會明白,人的道路上總是一個地方一個標誌,每個人各有不同,一件事情、一個人會見證你的成長,而這本書,就是在這裏,見證了我多年以來對於書寫的堅持和給予。

小的時候家人總是很忙碌,我自己掛著鑰匙每天上學下學。鑰匙是母親用白色的寬帶子係起來掛在我脖子裏,直到帶子變髒就再換一條。一條用髒大概需要幾個月時間,鑰匙也從一把換到了兩把。有時中午家裏沒人,母親就會在早晨做好米飯,來不及炒菜就做一點西紅柿底料,我中午回來將飯菜加熱,把西紅柿湯倒進米飯裏拌著吃,那個時候覺得味道也真的不錯。

很多事情的細節直到現在我都清晰地記得,而有些也忘記得很幹淨。如果人都有選擇性的記憶,對於很久之前我忘記了很多重要的時刻,唯獨記住了那些瑣碎的時光。有些事情我已經分辨不清楚究竟是真的發生過,還是隨著自己年歲增長之後的妄想,回憶也在時間的輪回裏變得不再可靠。

分不清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兒時的一切都變得不再那麼清晰,隻是如果要梳理過去,必須要從“那一天啊……”開始,如果沒有一個記憶的原點作為支撐,那麼也就無法揪扯出更多關乎過去的回憶。

真的已經忘記了很多,忘記了自己上中學時是否打過架。應該是有吧,同學聚會的時候還提起過。忘記了好像被家人打得特別厲害,聽我爸講是冤枉我偷了錢,但其實那錢我交了美術班的學費。忘記了第一次抽煙是在什麼時候,親密好友說反正是在學校的車棚後麵。

說得是頭頭是道,但是不是真的我就不敢斷言了。

長輩們坐在一起,總是愛嘮叨很久之前的事情。一個人以“哎呀你看那誰誰誰那會兒才那麼點兒啊……”開頭,其他的長輩就會附和“是啊是啊……都長這麼大了”,然後就會七嘴八舌地講起很多我完全不記得的事情。從樓上摔下來摔斷盆骨,丟了鑰匙在門外被罰站,一個人離家出走和朋友偷偷去鐵軌上玩被暴打等等,這些長輩們言語中鑿鑿確定的關於我的事情,我卻毫無印象,記憶當中沒有半點痕跡。

所以,關於記憶我也沒什麼可講,一切都變得可選可遺忘。關於我的曾經,我這裏有一部分,家人裏有一部分,同學裏有一部分,如果要拚湊出一個完全的曾經估計需要很久,那就沒有必要了吧。

我們都與過去沒有了關係,過的是現在,即將到達的是未來。

最近幾年,比之前大學時候出去旅行的時間少了,一年基本上兩次,每次都不算太長的時間。把工作安排好,手機充滿話費,交代完所有的事情依然覺得不放心,時刻保持著和同事的聯係,就是這種帶著不確定和期待的心情,出發在路上。去過三亞、廈門、蘇州、西塘等等,有時去一周有時去兩周,曾經的那種帶著流浪的心情上路的感覺已經不再,更多的是一份休息和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