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七 活在當下:把握每個真實的刹那(3 / 3)

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如果是和諧的,反映到外部世界,就會有好的人際關係、舒適的生存環境、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身體。

樂觀和滿足,也是內心世界和諧的呈現。

現在,是最好的日子

有源律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大珠慧海:“用功。”

有源律師:“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饑來吃飯困來眠。”

有源律師:“一切人總如同師父用功否?”

大珠慧海:“不同。”

有源律師:“何故不同?”

大珠慧海:“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吃飯時候吃飯,喝水時候喝水,那就是禪。

無從做任何東西中獲得樂趣,自然也就無法對什麼都感興趣。擔憂之牆永遠將你與樂趣隔開。

這一天是最偉大的日子

你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裏。——《哥林多後書》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好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從前有一個藝術家,他一生都在尋找一塊名貴的檀香木,想用他來雕刻聖母瑪麗亞的雕像。但他遍尋不著,最後幾近於絕望。他想放棄這個無法實現的夢想了。有一天,他在夢中得到了啟示,夢境告訴他讓他就用普通的橡木來雕塑。他依從了這個夢的啟示,用一塊普通的木材,完成了一件稀世的傑作。

有很多人一直在被動消極的等待著時機,想借此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事實上,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良機就擺在眼前,他們就隱藏在一些最單純、最熟悉的事物當中,卻往往被忽略了。他們仍然在期待著高貴的檀香木,殊不知,許多比他們夢想中的更漂亮的作品就隱藏在後院的橡木堆裏,被人踐踏而終歸腐朽。

如果我們在普通的叢林中遇見了神,這一天就是最偉大的日子。

曆史上有一個非常顯著的事實,絕大多數的偉人都出身平凡。他們沒有財富作後盾,也沒有平步青雲的階梯,卻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明天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約翰福音》

明天,他將竭盡所能

明天,沒人比他更勇敢,更仁慈

他知道朋友的疲倦或煩惱

他了解周圍需要他幫助的人

明天

他會去探望他們,了解他們的所需

明天,他將束一疊待發的信

想像著因他的問候麵快樂的人們

遺憾的是

他今天太忙了

沒有閑暇駐足留步

他說

明天,將留下更多時間給別人

明天,他將是最偉大的安慰者

明天,他將被全世界的人認識

而他

已經死亡,已在人群中消逝,

當生命結束時,留在他身後的

永遠是明天要做的事

今天勝於明天,

我的朋友,你可曾聽過、

坐在“緩慢”河邊的“嗬欠”鎮嗎?

那裏長著一株美麗的“等待”花

空氣中彌漫著“隨便”的香氣

“馬馬虎虎”柔媚地生長著

它遍布在“有什麼用”的幽穀中

在屬於“由它去吧”的省份裏

“疲倦”的感覺定居在那裏

這懶散的“滿不在乎”的家鄉

裏麵住滿了“遲延”的居民

朋友,讓昨天的成就成為今天的起跑線。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足夠了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太6·34

每個個禮拜中有兩個黃金般的日子,我從來不懷念它,不關心它,也不會因它產生什麼懼怕。

這兩個日子,一個是昨天。昨天的心事,昨天的痛苦,昨天的錯誤,都遠在我記憶之外了。我知道,我無法消除我已經做過的事,正如我無法收回我已經說出的話。一切錯誤、悔恨、憂傷,都在愛我們的神手裏,他能從磐石裏生出蜜來,從沙漠裏流出甘泉。除了一絲絲美麗的記憶留在心底,像清晨的露水留在玫瑰花上一樣。除此之外,我便無昨天無緣了。

昨天,它是神的,今天,它才是我的。

另外一個我不掛慮的日子是明天。在明天可能要遇到不幸、負擔、憂傷、錯誤或是幸福,都遠非我能控製,正像它逝去的姐妹——昨天一樣。明天是屬神的。明天的太陽或許會輝煌地升上東山,或許會隱蔽在哭泣的濃雲裏,但,太陽總是要升上來,那是一定的。

一個禮拜當中隻有一天是我自己的,那就是今天。

無論是誰都可以在今天奮鬥,無論是誰都能擔當今天的負擔。如果把昨天和明天的重任也加在自己身上,那無疑是愚蠢的。因為,昨天和明天的事,自有全能的神去管理。今天的事,並不能叫我們憂慮,叫我們憂慮的,乃是昨天發生過的事,和明天即將發生的事。

把明天和昨天交托給神吧。

無論是思想、工作、奔波,隻有今天就足夠了!這是最容易的事了。今天是人的日子。我隻要忠心地奔走今天的路,幹今天的工作。

應當一無掛慮

應當一無掛慮。

腓4·6

人生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便是知道怎樣安心生活。

現代人因為工作壓力大,常常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因此得了前人所不曾有的疾病。

一隻蜜蜂飛進我的房間,在玻璃上亂撞,試圖飛出去。看到這情形,我想去救它,隻是我愈想救它,它越是盲目。最後,它撞落在窗欞上,顯得非常疲乏的樣子。

我將窗子打開了一個縫隙,它便從縫隙中飛走了,得了自由。

有時,我們也是這樣。內心的緊張,會讓我們在工作和環境中撞破頭。如同那隻蜜蜂,越想得到自由和權利,越是徒然。

想得到自由,先將自己放鬆,而不是緊張。阿什拉姆想做一個最好的傳教士,卻滿臉沉重和苦惱。結果,越是想做好,越是好不了。我看出他的困難所在,勸他放心,將自己交給神,結果,他成了一個無懼的人。

你照過相嗎?你越是緊張,整整衣冠,扳起麵孔,惟恐自己照不好,結果照出來的效果越是不好。你如果放下心來,坦然地讓攝影者拍攝,照出來的必然很美麗,很真實。

不要怕,不要擔心。應當一無掛慮。

不要憂慮

世間上的事物,你真正去接近它的時候,總能完全改觀。

一件事從遠的看,好像完全做不到,一旦非做不可,居然可以完成。

愛迪生說得好:“困難和不可能之間的區別是,要實現不可能的事,花的時間長一點。”

英國派往緬甸的溫蓋特,有次向他的軍隊下達了一個命令,裏麵說:“要是你沒有進去過,不許向我報告有進不去的熱帶叢林。”

人生值得高興的一件一事,是表麵看辦不到的工作,因為非做不可,也不辦到了。

從遠處看,好像不能解決的問題,等到非麵對它、不能不解決的時候,就得到了解決。

許多人最大的毛病是有一種天生的,內在的失敗的傾向。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詩人約翰·蘇克寧爵士對終日徘徊無策、灰心悲觀的戀人,有一句很中肯的忠告:

要是神氣氣揚感動不了她,

難道神沮氣喪反能贏得芳心?

看來難以擔當的憂慮真正來臨的時候,卻負擔得起。

有時候我們聽到發生在別人的身上的事,想到要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活不下去。而事實上,人就活了下去。

不到要負擔起擔子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能負多重。一個人不到呼求幫助的時候,不會知道這個幫助有多大。

耶穌對我們有一句好忠告:“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黃金般的時刻

這是一個七月的早晨。天空蔚藍澄澈,萬裏無雲,夏天微暖的陽光鋪在綠色的草地上,花叢裏百花吐豔,浴在清晨的微風中。我沿著這花徑走向教室的時候,一個女士走過來對我說:“要是能讓時間停留不動該多好。”這是一個金光煦燦、美絕無比的夏天的早晨,她真希望時間能停留在那裏。

我想我們一生中都有這樣一段時光,或是一個短暫的時刻,希望時鍾能夠停止,希望那像夢境般美好的時刻永遠停留在我們身邊。

可是啊!就連黃金時刻也會失去它的美豔,如果讓它不斷延續下去的話。人生的美妙是因為有對照,不是因為它平凡不變。

因為餓,才覺得食物香甜。

因為渴,才覺得一杯水像甘露。

因為疲倦,睡眠才顯得可貴。

因為辛勞,才渴望身心的休憩。

因為孤單,才珍惜友誼。

因為久雨,才用欣喜接納陽光。

因為黑夜,才會帶來黎明的光華。

因為久別,才會醞釀重逢的喜樂。

英國詩人斯賓塞說得好:

勞動後的酣睡,

從暴風雨的海上回到港灣,

戰亂後的升平,

辛苦一生後的天年,

都能讓我們的喜樂永恒

因為有光也有暗,生命才能有痛苦、也有光輝。美好的時光如果無限延伸,到頭來也會變得平淡。就像是一年到晚都見到陽光的人,會渴望見到雨一樣。

生命本質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如果隻有一種經曆,就失去了生命特有的美質。有憂也有喜,有淚也有笑,有沉默也有歡歌,這才是生命。因為生命如此多姿多彩,才能成就其豐富。

如果生命裏沒有眼淚,就會失去生命的永恒價值。如果都是陽光,世界就會變成沙漠。沒有經過苦難的生命,沒有經曆懷疑的信仰,隻有舒適與豪華的生活,都不能帶上那永恒價值的光澤。

無論那個片刻如何絢爛,隻有當它成為這多姿多彩變化萬千的生命中的一部分時,才是真正的絢爛。它的可貴就在於它的稍縱即逝,而不是停留不動。

時間不等人,無論你如何渴望,時鍾是不會停下來的。

生命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那短暫的片刻總會逝去。但這美麗的片刻並不會完全消失,隻會儲存在我的記憶中。當生活黯淡寂寞時,我們可以從記憶中搜尋到這些陽史,重獲力量幫我們度過黑暗的日子。生命不會停駐,也不會回頭,我們無法把美麗的一瞬抓住關起來,不讓它移動。就是辦到了,對我們也沒有好處。

我們隻能把上天賜給我們的歡樂時光藏在記憶裏,存在我們心靈的深處,永遠保存在那裏。在最黑暗的日子裏,任何人都可以回到這塊心靈福地,在那裏與天父相遇,重獲生命力。

從沉睡中醒來

不要記念從前的事,也不要擔心未來的事。

很多人都處在一種沉睡的狀態中。

《聖經》中說:“不論誰求告耶和華的名字,他都將得救。”

你要發出自己的請求,要行動,你將得救,將從沉睡的迷夢中醒來。

一般人常常被“缺乏”這個意念奴役,他們陷入了缺乏的迷夢中,他們缺乏愛、缺乏錢、缺乏友誼、缺乏健康。

還有人被“阻礙”、“不完美”等意念奴役。他們就像偷吃了禁果的亞當,沉睡在“惡”的迷夢中。

要如何做,才能擺脫?

向能給與你鼓勵的人請教。

你要盡可能少的談論你的事務,即使要談,也隻能跟那些能給你鼓勵的和啟發的人談論。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讓別人掃興的人”。他對總會對說,“你的事做不成,你的目標太高了”“別做夢了,那是不可能的”“好好地看看你自己,行不行啊”。

大多數成功的男人都說他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妻子的信任。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站著一個成功的女人,這個女人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她們徹底的信任與支持。

報紙上有一篇沃爾特·P·克萊斯勒讚揚他妻子的文章,他說:“我妻子自始至終,長年累月的信賴我,生活中沒有什麼比這更令我心滿意足的了。對我而言,除了黛拉似乎沒有任何人能理解我的雄心壯誌。我跟她說任何事,她總是點頭認可。”

絕不猶豫。

當你感到不安、身處生氣、憤恨、恐懼的情緒當中時,你就像處在曠野或沙漠中,優柔寡斷讓人凡事都下不了決心。

有位女性攔下了一輛公共汽車,她問售票員該車的目的地在哪兒。他告訴她了,她仍然猶豫不決。她猶豫著上車了,然後又下去了,過一會兒又要來上車。售票員轉過頭對她說:“女士,拿定主意吧。”

很多人都是這樣。“女士,拿定主意吧。”

富於直覺的人絕不會猶豫不決,他得到了指引和預感,勇敢地往前走,他知道自己正走在正確的路上。

有一個學生名叫艾達。她正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對於該去某個地方或是不該法某個地方難以決定下來。這時,有兩個女人走在她前麵,其中一個轉過頭對另一個說:“為什麼不去呀,艾達?”那個女人的名字恰好也叫艾達,於是這個學生將其視為明確的指引,就繼續向前達到了目的地。

生活確實很神奇,如果我們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每走一步都會得到指引。

活在當下。

生活在過去的人總是把自己與美好分割開來。成功者隻知道現在,現在是約定的時間,約定的就是今天。

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縮手縮肢。他們儲蓄、節約,不敢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越是這樣,他們越是陷入了匱乏和限製當中。

一個女人住在鄉村小鎮上。她幾乎看不清道路,而且也沒有什麼錢。一位好心的朋友帶她去看了眼科醫生,還送了她一副眼鏡,她的視力也因此而大大改善了。過了一段時間,那位朋友在街上碰到她,發現她沒有戴眼鏡,就問她:“你的眼鏡呢?”

那個女人回答說:“哦,我不希望每天都用它,那樣會把它弄壞,是不是?我隻是在星期天時才戴上。”

你必須生活在現在,密切注意身邊的各種機會。注意自己的好運,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那條通往你夢想的現實之路。請記住下麵的話:

“不要記念從前的事,也不要擔心未來的事。”

活在當下

注意,接納當下這個時刻,今天就是救贖的日子。

《聖經》

活在過去,不隻是一種錯誤,也違反了宇宙法則。

《聖經》中說過:“注意,接納當下這個時刻,今天就是救贖的日子。”真正值得我們關注是今天,隻有今天,你要活在當下。

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望,就成了一根鹽柱。

羅得與他的叔叔亞伯拉罕一同離開了文明都市吾爾古城,一路遷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之間產生了分歧。亞伯拉罕讓侄兒羅得在他們的共同領地裏隨意挑選居住地,羅得選擇了土質肥厚、水草豐美的平原地帶,留給亞伯拉罕隻是貧瘠的荒山野地。

後來,羅得一家因羨慕大都市的生活,就慢慢遷到了所多瑪和蛾摩拉。那是個罪惡之城。上帝決定毀滅它們,並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在上帝麵前為羅得求情,上帝同意派兩位天使拯救羅得一家。天使拉著羅得和他妻子的手,還有他兩個女兒的手,很快到了城外。

在城外,天使要奉命回去毀城,他對羅得及家人說:“你們逃吧,不要回頭看。不能站在平原之地,要一直往山上跑,否則你們會一同被毀滅。”

羅得的一家走進瑣珥時,他的妻子因聽見城市被毀滅時發出的驚天動地之聲,還有漫天的煙霧,她因不舍自己在所多瑪的那個家,還有她們曾經擁有的一切,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瞬間,她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因為對過去的回望與不舍,讓她的生命凝固。

過去和未來是時間的強盜。人應該祝福過往,如果往事捆綁住你,就將它置於腦後。人應該祝福未來,知道未來會有無限的喜悅。然而,人要全然活在當下。

有個女士來找我,抱怨她沒錢買聖誕禮物。她說:“去年的情形大不一樣,那時我很富有,可以買很好的禮物,如今我幾乎身無分文。”

我告訴她:“如果你唉聲歎氣、活在過去,永遠也別指望有錢。你要實實在在地活在當下,並準備好將聖誕禮物送出去的樣子,當你做好準備,錢也就會進來了。”她說:“我知道怎麼做了,我要買些緞帶、郵票、包裝紙。”好像到了時候,這些東西自然能派上用場,禮物自然會出現的樣子。

結果,就在聖誕前幾天,她收到數百美元的現金禮物。

人必麵活在當下。

“好好活在當下,這就是在向黎明致敬!”

在精神上保持警覺,等等指引,善用每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