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給自己多點選擇
遇到岔路,就走岔路
——尤吉·貝拉①(Yogi Berra)
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未來
——彼得. 杜拉克 ②(Peter Drucker)
我們都曾經花很多時間幫別人決定應該從事怎樣的職業,但是人們從來不會希望別人推翻已有的職業選擇重新做決定。為什麼?一個“職業選擇決定”通常被理解為人對自己職業選擇的永久的約定。但是既然我們和我們身處的世界都在不斷變化,要求自己選擇了一條路就要走到黑顯然是不對的。如果我們看到了自己職業道路上的錯誤,就要考慮重新進行職業選擇。
你不必在現在就決定自己的未來,在積極探索周圍機會的同時給自己多點選擇結果可能會好很多。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一個職業上隻會把自己變成“井底之蛙”。
在本章節裏,我們將探討過早限定自己職業選擇的危害。(我們要討論的內容是職業選擇,當然,在做生命中其他重要的決定時,你也可以應用你從這裏學到的知識。)
防止鼠目寸光
像大多數人一樣,在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你很可能試著回答過這個問題:“你長大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孩子能夠早熟到當時給出答案。“當個大人。”這樣的回答反映出孩子們所能夠預想到的未來,他們忽略了這樣的事實,即使是那些受過訓練預測未來的成人(例如經濟學家、證券經紀人、氣象學家、政治分析家等)都經常會犯錯。每天都有大量人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大量的偶發事件在不斷地發生著。
到了高中和大學階段,明確自己未來職業的壓力不斷增大。一些敏感誠實的學生拒絕確定一個單一的職業選擇,這讓他們的家長、老師以及關心自己的人感到驚慌,他們幹脆給這些學生貼上了“猶豫不決”甚至“優柔寡斷”的標簽。人們的這些期待意味著你必須在沒做任何嚐試之前就決定一個職業。
那些由於種種原因被裁員或者失業的成人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去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馬上就得做出這種選擇!我們認為這種壓力是有害的,你需要時間確定多種選擇。像經常發生的情況那樣,如果你確實不得不立刻找個工作幹,你可以從事你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不管你喜歡與否——同時你可以尋找適合自己的其他選擇。
應對壓力,保持思想開放
當你第一次被問到“你長大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時候,你很可能感覺到自己被迫給出一個答案。可能你會給出一些類似救火隊員、搖滾明星或者籃球運動員之類的回答。如果你回答“我不知道”或者“我隻是個孩子,你怎麼希望我告訴你將來會怎樣呢”,你馬上會發現自己的回答是不合乎要求的。(即使實際上這是最合情合理的回答)。人們甚至可能開始懷疑你,拒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是否說明你的性格有嚴重缺陷?你是否古怪得不近情理,或者更糟,“優柔寡斷”?大多數職業谘詢顧問的工作傳統上講是幫助你明確自己的選擇,說出一個清晰的職業目標。我們並不反對將暫時的職業目標與持續的多種選擇結合起來,但是我們不願意看到人們因為眼光狹窄看不到更多選擇被一個工作束縛住而陷入悲慘境地。
不要被將來的目標束縛了自己
讓我們來看看你的職業選擇是如何做出的。選擇一個從未嚐試過的工作作為自己未來的職業,這聽上去是不是顯得有些瘋狂?不僅僅做出選擇——而且還要用自己餘下的生命來堅持它。這就好像要求你在初次約會之前就選擇好自己未來的生活伴侶。我們生活的社會就是這樣,要求年輕人應該做出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而且越快越好。
即使是一份臨時湊數的職業也可能導致最終的麻煩
開始一份工作確實能夠讓人們擺脫諸多麻煩(雖然隻是臨時的)。如果有人要求你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而你也知道拒絕回答這個問題是不明智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隨便找幾個職業搪塞過去。實際上,如果你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你可能會在回答的選擇上走得更遠,選擇那些好聽的職業例如“醫生”或者“律師”等。這樣的策略或許能夠堵住人們的嘴,讓他們不再對你說三道四,讓你顯得很有野心,贏得人們的尊敬。當然,回答這樣一個荒謬的問題不需要任何野心,但是它也許需要你付出自己信用的代價。
事先確定某個特定職業的確可以暫時減輕壓力,但麻煩在於你最終還是必須采取某些行動來落實它。如果你回答了“律師”這個職業,人們也許會希望你讀律師學校,你也許會覺得自己不得不這麼做,即便這個回答最初的目的隻是為了堵住人們的嘴。
許多人發現自己一時做出的選擇後來並不合適,人們不必為此感到內疚。你沒有必要被自己早先的選擇束縛住,你還可以做出其他選擇。
把自己從不切實際的期待中解脫出來
你也許會有興趣知道為何我們對職業“計劃”形成現在這種看法。我們認識到我們的職業其實是我們創造和利用偶發事件的結果。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隻有2%的人聲稱自己現在從事的工作是自己在18歲時計劃好的。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看起來像是在做無用功。人們的目標總是被成千上萬的偶發事件影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