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充分利用偶發事件
努力使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就會有最好的結果。
——林克特①(Art Linkletter)
沒人知道下一個變化是什麼,有什麼未知的機遇躲在角落裏,幾個月或者幾年,等待著有一天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
——凱瑟琳·諾裏斯②(Kathleen Norris)
你可曾發現生命中那些超出計劃範圍的事件以及突發狀況,比起我們精心安排的事情,往往更能影響我們生命中重大的決定,一個偶然的會麵,一次失約,一次臨時決定的假期旅行,一個替補空缺的工作,一個新發現的愛好——各種各樣的經曆,即偶然發生的事,都可能影響我們生命的方向和職業的選擇。
在本書中,我們要鼓勵你在哪怕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也要采取行動,創造機會,利用偶然,要樂於接受新的選擇,並且充分利用生活給你提供的事物。我們並不反對製定計劃,但認為你不應該固守對你而言已經行不通了的計劃。
你的計劃已經因為意料之外的事情而改變幾次了?倘若你真的靜下來思考一下,你會發現偶然事件發生的頻率是相當高的。有的偶然是奇跡,例如你發現新老板是一個能真正與之交談的人,或你最喜歡的球隊剛剛獲得NCAA(美國全國大學生體育協會)錦標賽冠軍。而在另一方麵,偶然卻有可能被認為是災難。可怕的暴風雨突然襲擊了你所在的城鎮,那是一次危機。美國在2001年9月11日那天及後來所麵臨的意外災難影響了全世界的人民。也還有很多偶然發生的事情既有正麵影響又有負麵影響。
偶然發生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整個生活中。事實上,很多影響你一生的事情在你出生以前就已經發生了。例如,你無法選擇你的父母,母語,種族或出生地。在啟蒙學校,同班同學,還有老師的選擇上,又有多少是你能操縱的呢?你可能認為自己有機會選擇朋友,而事實上,大多數人是由於彼此鄰近,在一所學校,一個工作崗位或因為家庭關係才會偶然地接近,再成為朋友的。
而你的職業呢?是否有偶然發生的事情影響或改變了你讀的專業、你的職業、你的老板、你的同事還有你的主管?我們都願意相信自己能隨意地選擇職業。但是環境和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把我們的選擇局限在一定範圍之內。是你選擇了老板還是老板挑選了你呢?很少人能有機會選擇他們的同事或是主管。
你可能很想知道是否有什麼事情是自己能控製得了的。好的方麵是你能夠控製自己的行動以及自己對於各種事情的反應。這些是決定你生活方向的有力因素。
有的書上說,隻要充滿熱情地生活、確立一個職業目標、測定自己的人格類型,甚至通過觀測天象來預卜,你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職業、生活方式或者配偶。那些書都不能解釋生活的不可預知性。你還是會受偶然遇到的朋友、事情的影響,這些偶然包括家人、朋友、經濟狀況還有技術變革。沒有人可以預見未來,偶然之事總是難免。但如果你是一個機警的人,在偶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就能充分地利用它們。
你能控製自己的行動,能控製自己對那些影響自己生活的事情的思考方式。我們誰都不能控製結果,但你的行動能夠增大發生理想結局的概率。生活中沒有絕對的保證。惟一能保證的就是——什麼也不幹將導致一事無成。
利用偶然發生的壞事
偶然發生的事有時對你來說是好的,有時又是壞的。無論是好是壞,這些偶發事件都能為你提供機會。下麵是克萊爾的一個例子。
取消一次航班——卻得到一份工作
我當時在舊金山有一份工作,但我對那份工作已經沒有興趣了。我厭煩了,累了,想要有所改變。那時正好到我的年假。我買了一張飛機票,準備好一切要走了。在機場候車的時候,我的航班被取消了。我感到很失望,因為假期的計劃都被打亂了。不過航空公司給我開具了信用證,一年之內可以換一張到任何地方的機票。我哪也沒去,留在了家裏。
大概一年之後,我想起來我的機票信用證要到期了。啊哈,正好可以辭掉工作休息休息了。我一直想去波士頓,尤其想參觀哈佛大學。旅行途中,我決定去拜訪幾個院係問問研究的機會,我在哈佛大學的校園裏四處逛著,還順便拜訪了一個係的教授。我得知他需要一個能說流利西班牙語的研究助理。他希望那個人住在加州北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附近,有車,上午有空,並且對外來移民政策感興趣。我符合他提出的所有條件。我把這些告訴教授,於是我原本簡短的順道拜訪持續了兩個小時。當天我就得到了這份工作。
這隻是一個巧合嗎?還是拜神所賜?誰知道呢?太適合不過了,我高興極了。如果我早一周或晚一周過來,這個機會可能就沒有了。
克萊爾的航班被取消,這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打斷了她的計劃。她不可能預見到一年後的結果。然而,注意,她在理想結果的產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她用補償的飛機票到哈佛大學校園參觀;
她利用在那兒的時間聯係感興趣的領域的教授;
發現機遇時,她表達了自己的興趣並說服教授相信她的能力。
克萊爾本來可以用這些時間去購物,去參觀博物館,或是在旅館裏睡覺。但是,她積極地采取了行動,將一次取消的航班轉變為一次誘人的工作機會。
可怕的大災難影響了很多的人——常常是出人意料的。就算在最糟的條件下,也有辦法采取積極的行動。我們來看看艾蓮娜是如何創造機會的。
我一生中最糟糕的時刻……
為了能在電視新聞領域繼續我的職業生涯,我去了意大利讀研究生,以提高我在國際事務方麵的知識。我希望做外事節目主持人,之前我一直都全身心地投入在我的職業追求裏。在意大利,我出了一場大車禍差點丟了性命,留在醫院做手術。在醫院的第一天我碰到的第一個說英語的人是一個波斯尼亞士兵,他在波斯尼亞打仗中受了傷。我們年紀相同。就在那裏,在我人生最糟糕的時刻,我認識了這個情況比我還糟的人,我沒有理由不鼓足勇氣從這痛苦的折磨中挺過來。我留在意大利完成了學業。
在醫院我與他失去了聯絡,三年之後我通過美國紅十字會找到了他(研究生畢業後我誌願加入了紅十字會)。我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想法是要去幫助難民。我為他和他的家人組織募捐,籌集了幾千美元並親自交給他。
此後,我逐漸開始認為,為我喜歡的事業(幫助難民),做我喜歡的事情(製作電影/錄像),最好的辦法就是為非營利組織做誌願者,製作宣傳片推進他們的事業。自此我就成為了救濟組織中的一員,在我真正信仰的領域工作。我還在為他們組織募捐者籌集資金去科索沃救濟難民。我也在選修電影課,也在與獨立電影製片人接觸。
當艾蓮娜將自己的生活和那個嚴重受傷的波斯尼亞士兵相比時,她意識到自己應該感謝上帝,她能夠利用這次經驗激發自己采取更多的行動:
她完成了學業。
她通過紅十字會跟蹤到了這個士兵。
她為這個士兵創建了一個募捐基金。
她誌願為非營利難民組織工作。
她製作了宣傳片。
她選修了電影課程。
她與其他獨立電影製片人不斷接觸。
樂於接受新的工作地點和職業
很多人覺得自己被困在不滿意的工作裏麵,他們不得不老留在一個地方一個行業裏麵。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幾乎每個工作都會需要的,但別的專業技能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學到。你沒必要僅僅因為過去的經曆而將自己局限於一個地方或一種職業。看看黛安娜的例子。
“我能做到!”——舊本領適應新行業
我過去在娛樂業上班,那是一份大多數人都會稱好的工作,還在很年輕的時候事業就進展得很順利。然而,我承受著極大的工作壓力,25歲時便勞累過度不堪重負。
後來丈夫有機會隨工作遷往另外一個城市,我們商量了一下便決定去。於是我放棄了地位日趨上升的工作。搬到那個城市後,我在娛樂行業找了幾個月都沒能找到工作。
一天,丈夫帶回家一份工作說明書,是他所在的信息技術公司培訓部的一個職位。這個職位要求多方麵的能力,都是我以前曾用到的。我對信息技術了解不多,但這個工作是要我準備課程材料(就像寫劇本)以及培訓新員工(就像扮演角色)。雖然這是一項完全不同的工作,但我說服他們相信我可以學到所有要求的知識。我應聘通過了。事實證明這個工作是非常值得的,我比以前更快樂,而且感覺工作壓力小多了,我非常喜歡現在的工作。
黛安娜放棄原來的工作,選擇陪伴丈夫搬至另一個城市。她嚐試在原來的行業找份工作但沒有成功。後來她采取了一些重要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