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貝多芬之思想錄(1 / 1)

第六章 貝多芬之思想錄

一 關於音樂

若為獲得世間最極致的藝術美,則一切規律可以犧牲破壞之。

音樂應該與人類碰撞出精神的火花。

音樂是超越一切智慧一切哲學的最高啟示,參透吾音樂者,方能脫離苦海,擺脫苦難人生。

在這人世間,沒有比無限接近上帝並將他的光明灑播至人間更美妙的事情了。

——一八一〇年致貝蒂娜

我為何而創作?是因為我必須讓醞釀於心中的藝術河流流溢出來。

你相信嗎?當我和上帝對話時,我在心中架起一把聖潔的小提琴來記錄下一切。

——致舒潘齊希

我作曲的習慣,就好比在製作樂器時,眼前就擺好了樂器。

——致特賴奇克

不用鋼琴作品是必然的……慢慢的就可以變成一種本能,心中所思、所感、所想就可以直接映射出來,這對於高貴的靈魂是不可或缺的。

——致奧國太子魯道夫

繪畫用於描述,與之相比,詩歌和音樂算是幸運兒,它的領域興許比我自由,但我的疆界已擴張至別的疆界,那是別人無法輕易企及的王國。

——致威廉·格哈得

如同人生一樣,藝術的目的是自由和進步。即使現代的我們不如先祖那般堅定,越來越精致的文明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致奧國太子魯道夫

我的習慣是:作品一經完成,便成定稿,不會修改。因為我堅信細微的改變也會改變作品的靈魂。

——致湯姆森

除了“榮耀歸主”之類的作品外,純粹的音樂應該隻要聲樂來表現。這就是為什麼偏偏喜歡帕萊斯特裏納的原因,但是,沒有他的精神理念和宗教觀念而去模仿他是可笑的。

——致大風琴手弗洛伊登貝格

當你的學生指法熟練、節拍精準並且音符也可以彈奏得恰到好處時,你就隻需要留意他的風格好了,不要在彈錯處打斷他,隻需曲終後告訴他。這個方法可以培養出音樂家,這才是音樂的第一目的……至於在表現技巧方麵,應該給予他手指極大的自由……當然,手指運用的較少時,可以取得“圓美流轉”的效果,獲得如“貴如美玉”般的稱讚,但有時候我們更喜歡其他種類的珠寶。

——致鋼琴家車爾尼

在古代,唯有德國人亨德爾和賽巴斯蒂安·巴赫可稱為天才。

——1819年,致太子魯道夫

我的心隻為賽巴斯蒂安·巴赫偉大、崇高的藝術而躍動著,他是和聲之王。

——1801年,致霍夫梅斯特

我一直崇敬著莫紮特,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1826年,致神父斯塔德勒

我尊崇你的作品,甚至包括戲劇作品。每次我聽到您有新作問世時,我尤為開心,甚於我自己作品的問世。總之,我尊重您,熱愛您……在同代人中,您是我最尊敬的那一個。如果您能給我回封信,我將倍感欣慰。藝術聯合著每個人,尤其是真正的藝術者,也許您認為我也可以歸於此列。

——1823年,致凱魯比尼,沒有收到回信

二 關於批評

站在一個藝術家的視角來看,我不會關注別人對我的評論以及和我有關的文字。

——1825年,致斯格特

我和伏爾泰一樣思考:“幾隻蒼蠅的叮咬,怎能阻擋駿馬奔馳的步伐。”

——1826年

至於那些愚鈍的人,就讓他們說去吧。他們的是非爭論絲毫不能改變別人的崇高,也不會讓被阿波羅指定的人喪失光芒。

——1801年,致霍夫梅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