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2)

Δ唐老鴨,高手也

【張中行】

近年來我感到日暮途窮,生活成為大部分時間麵對稿紙,目光很少射到一尺以外,以致連唐老鴨(學校注冊和身份證之名為唐師曾)這樣一位性格奇、造詣高、成就大的人也毫無所知。後來有了所知,是他找上門來。大致是去年夏天,他來個電話,說姓唐,新華社記者,想來采訪我,向海外發一篇介紹。我說我沒什麼成就,往遠地吹噓更不合適,還是以不如此為是。他不退讓,並拿出新武器,說他也出身於北京大學(1983年國際政治係畢業),采訪向海外發是他每月一次的任務。聽到同出一門,我隻好退讓,說歡迎來談談。不久他來了,門開處,一米八幾的大個兒,最上部是長而禿的頭,使我吃了一驚。坐談了一會兒,拍照了一會兒,我的印象由驚奇變為親近,覺得他為人憨厚,對一切事都特別認真,簡直近於癡。告辭前留下一張名片,因為我眼既昏花又缺少注意力,隻覺得上麵還有個似曾相識的漫畫,究竟表何意,未想就放過去了。

很巧,之後不久就見到在新華社河北分社工作的高莉芙女士,閑談觸及采訪的事,她說那就是新華社有大名的攝影記者唐老鴨,人很有意思,新聞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如夢初醒,找出他的名片看看,原來上麵的漫畫就是與米老鼠齊名的唐老鴨,隻是胸前多個相機。原來的印象未變,卻加點新的,是立身處世還不少風趣。又是不久之後吧,他來送照片和已刊於報刊的照片兼文,還帶來他1994年出版的一本《我從戰場上歸來》。這本書是寫他在海灣戰爭中的采訪情況的,其時我正忙,隻看了其中的幾十幅照片,書就被更想看的友人拿走了。“還書一癡”,到我想看的時候,隻好向老鴨呼叫。很快又送來一本,我看了。有什麼感受呢?除了對於書,比看小說更加感到新奇以外,主要是對於作者,原來的憨厚或癡不變,要加上許多新東西。占首位的是膽量稀有,海灣戰爭,現代化武器的煙雲之下,出生入死,他走了五國,看來總是樂嗬嗬的。其次是事業心強,為搶幾個鏡頭,真是連命也不要了。其三是還多有機智,異國有異俗,而且是戰時,困難甚至危險多到數不清,靠他能夠隨機應變,都化險為夷。還可以加個其四,是不愧為北京大學出身,而且學國際政治的,域外許多國、史、地、統治階層、人民生活情況,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化為文字就能內容豐富而確鑿可信。他是攝影記者,攝得之影也就多值得欣賞,如這本記海灣戰爭的,有個“‘愛國者’彈道導彈軌跡”之影,又有個“生離死別的以軍戀人”熱吻時之影。我見到,就真想揪住老鴨問問:“這都是萬鈞一發之際的難於瞥見之景,你是怎麼弄到手的?”

還沒來得及問他,他又登門,送來一部書稿,總有十幾萬字吧,仍是記國外采訪情況的,所以取名為《我鑽進了金字塔》。他說書已在印,希望我看完寫幾句,為同學助助威。能寫不能寫再說,總可以先睹為快了。於是翻開看。正文18個題目,可見寫法要化零為整,想法大概是,不說則已,說就說個痛快。果然是折子戲變為整本戲,看也就可以看個痛快。正趕上我將外出,未能篇篇俱到,隻是看了幾篇特別感興趣的。語雲,嚐鼎一臠,所以也就可以說說新的一些心得。已經寫過的優點不重複,說這未問世的一本裏使我看時興奮、看後念念不忘的,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幾乎沒有想到,對於異域的各方麵,他竟有如此豐富的知識。以《鑄劍為犁的拉賓》一篇為例,寫拉賓的經曆和突出的成就,可謂麵麵俱到,巨細不遺,簡直使我有個感覺:根據這一篇,可以為拉賓寫個簡要的年譜。其中寫往烏幹達救人質一事尤其使我感興趣。這個看似神話的舉動我在某期刊上見過,說得比較概括,到老鴨的筆下,一切都化為具體,連誰指揮,如何化裝,用什麼槍打都說到了。這樣寫,就使紀實具有了戲劇的效果,所以幹脆就走入劇場,不能不高喊一聲“好”!二是還善於剪裁,能取重舍輕,常常不乏畫龍點睛之筆。仍以寫拉賓的一篇為例。拉賓是政界大人物,所行或所記應該都是會場上或戰場上的大事,可是這位老鴨也述說了與麗哈戀愛拖延的事,不穿防彈背心以致被刺身死的事。這看似閑筆,卻既可寓褒貶又可增情趣,取得開卷如“漫遊奇境記”的效果。三是更想不到,他不是學文的,卻常常顯示有雕龍的巧技。稍有寫作經驗的人都知道,謅文,開頭難,結尾更難。我看了這本書稿的第一篇,講見卡紮菲的,就很欣賞那段結尾,照抄如下:

“黃昏,我們的總統專機從班加西機場直衝藍天。我平躺在專機唯一的一張沙發床上,想象卡紮菲上校躺在這裏的情景,耳邊回蕩著紅袍愷撒的一句名言:‘我來了,我看見了,我贏了!’窗外是波濤洶湧的錫爾特灣,遠方,殘陽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