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父愛(2 / 3)

“這不要緊。”娃娃魚吧唧吧唧闊嘴巴,“我不挑食,不論什麼浮遊動物進得洞來,就張開嘴巴取而食之。碰不上就算了,反正我們娃娃魚的耐餓性極強,隻要能生活在清水裏,兩三年不吃也不至於餓死。”

“你可以兩三年不吃,那太神奇了。”蝦蹦蹦從不同角度對娃娃魚拍了幾張照片,“從外表上看真還看不出你有這麼大能耐,哺育子女這麼傾心盡力。要是水族動物都能像你這樣哺育後代就好了。”

娃娃魚被誇獎得很不好意思:“其實我這也沒什麼。要是報道宣傳,你最好到海洋去了解,那裏水族動物多,才叫有普遍性、典型性哩!”

蝦蹦蹦一麵收拾照相機,一麵說:“我是要到海洋去的。你做得的確不錯,代表了一個水域。”

蝦蹦蹦順著長江漂遊到了大海。謔,這裏水族動物真多,魚類、蟹類、蝦類、貝類、獸類,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忽然,他看見一條長不到一尺的家夥,上半身像馬,下半身又是一節套一節的環節尾巴,正在吃力地一仰一俯。蝦記者暗自好笑:“嗬,咱水族動物也有打拳練功健身的。”再一細看,呀——每次俯仰,那家夥腹部下麵的袋裏就蹦出一個小家夥。原來不是在練功,是在生孩子呢。

蝦蹦蹦迎上去:“我叫蹦蹦,《水族報》記者,請問你是誰?”

“我的樣子像匹馬,所以大家都叫我海馬。”海馬仰俯不停,“其實,我是魚。”

“你是魚?”蝦蹦蹦新奇地說,“魚的繁殖方法都是產卵孵化,可你的小寶貝們都是生出來的呀?”

“嘻嘻,”海馬笑得伸不起腰,“連你見多識廣的記者都認為我們海馬家族是生孩子,可真冤死我了。”

蝦蹦蹦明白自己鬧了笑話,羞得不敢望他,半天才說:“請你談談怎樣生育孩子的,好嗎?”

“這有啥不行的。”海馬連續搖了幾下身子,胸前的袋袋裏接連蹦出幾隻小海馬,才將環節形的尾巴卷住海藻,穩住身體,滔滔不絕地講述起來。

要說我們海馬家族生兒育女呀,和其它魚類一樣,也是產卵孵化。與眾不同的是,我的腹部下麵有幾個環節的袋子,大家叫它育兒囊,就像袋鼠腹部的育兒袋一樣。每到產卵季節,我就把產下的卵裝進育兒囊。攜帶著孵化半個月後,小家夥們就開始破殼出生。等過幾天,等他們能獨自生活時,就一個一個放出來。”

蝦記者:哦,是這樣。這不就是二次生育?

海馬:不這樣能行嗎?每到夏季,各種海生動物就要從深海或遠洋洄遊到淺海來,進行一年一度的繁殖。這時,海裏弱肉強食的種族鬥爭愈發激烈,成年的小型水生動物都會大批傷亡,幼小的動物就更難逃脫了。

蝦記者:可歎那些剛剛生下來的一粒粒卵,很快就成了敵害動物的美味佳肴了。這多麼可憐!

海馬:像我們這種行動緩慢的弱小動物,不采取隨身攜帶的護卵保幼二次生育辦法,恐怕早就絕種了呢。

蝦記者:為了繁衍下一代,你們想得真周到,做起來更不容易。這種愛子之心,確實值得整個水族動物、尤其是弱小動物學習!

海馬:過獎了。在海洋裏,含辛茹苦哺育後代的多著呢。比如刺魚,雖然沒有像我這樣的育兒袋,可他們就像陸地上的鳥,築巢壘窩,在裏麵生兒育女。

蝦記者:是嗎?

海馬:每到快要產卵的時候,刺魚夫婦就要遊到淺海來,忙個不停地尋找水草莖葉,用口裏的粘液把枝葉粘連起來,做成一個圓筒形的小巢。等卵產在裏麵後,刺魚更加精心地守護在小巢門口,照看著小家夥孵化成長。直到小刺魚長到能獨立生活的時候,才讓他們出門。

蝦記者:你們海洋動物為了兒女正常成長,含辛茹苦,費心盡力,在愛子上真是各有千秋。

蝦記者流著淚寫完這篇對話,結論是:“弱小動物要同凶猛的大體動物共同生存,就得千方百計保護自己,繁衍後代。”

“誰說不!”海馬自豪地昂著頭,繼續道:“聽說在很遠的地方有個什麼非洲尼羅河,那裏有種叫雀鯛的淡水魚,養育後代的方法獨一無二。究竟怎麼奇特我也不清楚,反正大夥都那麼傳,我看你最好去采訪了解一下,讓我們也見識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