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1 / 2)

的賞花人群。大多樹觀花者會在樹下鋪設席子,留連於紛紛飛落的櫻花瓣中,更有人攜酒在樹下暢飲以至醉臥。即便是晚上,來樹下觀賞“夜櫻”的遊客也絡繹不絕。這段時間因此被稱為“黃金周”,當然,交通部門的緊張也不亞於中國的春運了。從觀賞角度,東京的上野動物園,大阪的造幣局和大阪城公園,都是觀櫻花的極好地方,而我個人更加欣賞的是京都的円山到嵐山一線。

京都,日本的故都,是日本古代達官貴人聚居的地方,因此觀賞櫻花的傳統勝地眾多,比如平安神宮,八阪神社,都有大量的櫻樹。円山,地處京都近郊,自古便有“櫻花名所”的美稱。其獨特之處是在此處有一株古老的“枝垂櫻”,此樹植於平安京時代,樹圍4米,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一樹花開,可覆數畝之地,被稱為“櫻王”。從円山經過哲學小道可以前往嵐山。哲學小道兩側櫻花直拂人麵,一陣風過花瓣飄滿路麵,與王者風範的“枝垂櫻”又是別樣風情。嵐山則櫻花滿山,就不是可以很容易找到詞語來形容它的美麗了。

而且,嵐山的櫻花樹下,真的有和服的女孩子在殷勤奉茶,所說“櫻花樹下醉胡姬”倒也不全是傳說。

日本的同事平時循規蹈矩,若喝得多了便會胡鬧,據說他們古代有一派葉隱武士,還常常在喝多了以後脫光衣服滿街跳舞。這種景象想象一下也不堪。然而,櫻花樹下喝醉的卻不會讓人覺得討厭,反而增加一份不醉不歸的風雅。

醉酒的人,不也是風景中的一個點綴?“舉國若狂觀櫻花”麼。

這一點上中日兩國國人的想法倒是相通的。

還有一份點綴便是在櫻花樹下著和服,如同穿花蝴蝶般的奉茶下女們。記得第一次遇到這樣穿著和服勸茶的女孩子,就是在嵐山,周恩來總理詩碑的旁邊。花瓣飄落的櫻花樹下,翩然一盞紅傘,下麵立著幾個青春正盛的古裝女孩子殷勤地捧著黑漆托盤和精致的茶盞,便是我這樣的外國人,也忍不住花上一百文錢,討一杯櫻茶來喝。

櫻花燦爛,正當青春花季的女孩子,還有夢回唐朝的美麗的和服,加上石板路上的一抹青苔,紅塵間的一切煩惱,一時都已忘卻。

在古代的日本,櫻下奉茶的,多是經過專門訓練的藝伎之流,穿著舉止有很多講究。當然達官貴人對她們的賞賜也極為豐厚。今天奉茶的女孩子則多半是在校的大學生,一半是利用觀櫻花的好季節掙一點兒上學的零用錢,一半,大概也是有意無意的借著櫻花的美麗在眾人麵前展示一下自己的青春吧。

穿和服的日本女孩子,是很容易讓人心動的。和服用材或緞或錦,紅,藍,或粉色作底,紅就紅得夕陽殘照,藍就藍得碧海如洗,粉就粉得柔情似水。綴以牛乳洗過一般清麗的花、雲、霞、水……青春正盛的女孩子著了和服在櫻花樹下一立,不須言語便是一首詩。

個人感覺各個民族都有自己適合的衣著,比如歐洲人穿西裝就紳士氣十足,土耳其人穿長袍大袖飄飄,假如讓他們換過來就難免讓人想起孫悟空倒掄九齒釘耙。日本的女孩子長相和身材多屬平平,但穿上和服就氣質為之一改,東方的典雅,東方的婀娜,東方的神韻,都在那一低首的溫柔中呼之欲出。日本傳統的女性多勤勞溫柔而善解人意,世界上對於日本女子的評價比日本男人高得多,那倒不是我一個人的看法。曾有人開玩笑說日本民族如果隻有女子,大概就既不會有戰爭,又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美麗呢。

不過要說櫻花樹下的茶,卻不免讓人失望,和日本飯館裏盤子的精巧永遠比菜的分量讓人滿意一樣,櫻花美女之下,茶卻隻能算是差強人意。

櫻茶是櫻籽泡成的茶,味道並不出奇。櫻本身並不是什麼經濟作物,它沒有桃杏那樣美味的果實,和能結榆錢兒的榆樹都不能比。麵對這種不足,日本人努力地想讓它更加完美,所以硬是弄出了櫻籽泡的茶,櫻樹葉子包的“櫻餅”,這都是“花見”中常見的。其實茶還是茶,餅還是餅,和櫻依然是關係不大,僅僅借櫻花的美名多了幾分聯想而已。這一點大概日本人心中總有幾分遺憾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