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1 / 2)

張平同誌,初次給你寫信,就寫了這麼多,請見涼。如來運城,請告。畢竟我在官場幹了三十多年,官場上腐敗知之甚多,可為你以後創作提供點素材。我的家屬宿舍住在市委常委院中院1號。

此致

敬禮

張世賢

2004.10.29淩晨5時

世賢書記:

你好!

元旦後還沒見麵,係念。

你給我的《足跡》一書,粗看一遍,還在桌上放著,回頭看,感到這是一本好書,你是一個好人,一個好的領導。多年來一直堅持寫日記,尤其是苦讀書,手為釋卷,善於聯係實際,敢於向難題挑戰。在思想上,勇於創新,真是難能可貴。不禁起立,向你學習,向你致敬!

祝你健康長壽,合家歡樂。

作品更上一層樓,謝謝,再謝謝!

李彐

2005.1.9

筆者:原運城行署常務副專員

尊敬的張書記:

首先向您致以新年的祝福!

我叫張誌堅,是您在原運城市任書記時的市委辦公室機要科長,現提前退休。我先後在辦公室工作18年,“侍侯”過六任書記,您是我接觸時間最短而印象最深,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書記。前些天拜讀了您的《足跡》,使我對您的經曆更加了解,對您的品德更加敬佩。

冒昧給您寫封信,不是想對您唱更多的讚歌,而是想對您的書提點批評意見。意見在於書末所附的那些評論文章。我不是說這些文章寫的不好,是它們不該附著在您的書後,這些文章給人的感覺不僅僅是畫蛇添足,說句不敬的話,簡直是續貂之狗尾,沒有給本書增彩,隻有奉承、吹捧之嫌,具有十篇之多,給人以作者自吹之文,看了實在不舒服。

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輕,這些想法在心裏猶豫多時,出於對您的敬重,最終還是決定鬥膽把這些感想寫給您。如您覺得尚有幾分道理,建議此書再版時擇其一篇放在書上作為序(我以為劉合心的一篇為好),或許會更好,如您不以為然,那就寬恕你這個下屬小人物的胡說“霸道”吧!

張書記,期盼看到您更多更好的作品!

衷心祝您健康長壽、合家幸福!

讀者:張誌堅

2005.1.20

誌堅同誌:

信悉。遲複為歉。

讀你的信,我很是感動。因為我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後,先後編著了5本書,已有4本出版發行。共印了三萬冊,經濟收入頗豐。但我認為,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同肥料一樣,撒到地裏才有收獲。所以我把錢看得很淡,給子孫留得多了,反而會害了他們。所以先後把10萬餘元資助於建校、重修後土祠,獎給優秀作文的師生,還資助了5名特困生。其中資助最多的就是運城中學一個叫裴喜燕的同學,去年以682分的高分考入北大醫學部,要上8年學,沒有10多萬元是不行的。可是她家很窮,隻有三間舊房,雖然考入北大,無論如何是上不起的。當我從運中黨委書記馬天龍同誌那裏得知這一情況後,感到這個學生如入不了學,那就是國家一大損失,就少了一位棟梁,所以當即決定資助她。先後給她資助23000元,以後她上學需要多少錢,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一資到底。

誌堅同誌,感謝你的直言,因為我的四本書出版後,在社會上有了點影響。寫書評的十多人,還有的沒有附上,是評人,而沒評書,隻說好不說壞。多數是我約的,情理之間,再版書時就都附上了,你看到的就是再版本,因為前後印過三次,共25000冊,你可能看到的是最後一版。

另外,關於寫序的建議,我需要作點說明。就是姚新章和劉合心的兩篇,原來是序。可出版社在審稿時,說是不能讓領導人作序,這樣隻好改為書評了。

誌堅同誌,我誠懇的希望你寫個書評,但主要寫不足,再尖刻我也能接受。我期盼著。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張世賢2005.1.24

少農同誌:

首先祝賀您的榮升。在咱們相處的日子裏,是友好的、團結的、愉快的。你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是一個與人為善的人。在運城地區工作時間雖不長,但政績菲然,有口皆碑。

少農同誌,在我臨退時的常委會上,我同×××發生爭執,他不認錯,我又不讓,還到省裏告人家的狀,但因人家打通了關節,所以未果。當時,我的思想鬥爭十分激烈,曾產生輕生的念頭,所以當時就寫了遺書。寫給誰?當然是我最信任的人,就選準了你,寫在當時的日記上。沒想到你很快就調動了。在洪運、永全、大雄、壽安等同誌的開導下,我也想開了。×××也在常委會上認錯了,緊接著我也退居二線了。這場鬥爭就暫時劃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