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飲食習慣上,李開複也改變了很多。以前,李開複總是把吃飯當成喂飼料一樣的活動,常吃比薩、漢堡等高熱量的不健康食物,因為他認為隻要能填飽肚子就可以了,至於食物是否健康,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如今的李開複認識到維持健康和熱愛美食並不衝突,他會常吃蔬菜,知道了食物也有健康與非健康的區別。但是,李開複並不刻意壓製自己對生活快樂的追求,有時也放鬆一下,吃些自己愛吃的食物,並不把健康當作是一種“懲罰”。
過去李開複一直以為,壓力必然伴隨著痛苦而來,但現在李開複明白了,其實,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都會造成情緒壓力。在亢奮、思考的時候,隻是因為喜歡做那些事,也喜歡那些感覺,所以才不覺得那是壓力。比如李開複在演講的時候並不覺得有壓力,但事實上則是他的整個人的神經是緊繃的,因為要專注於如何表達、傾聽別人的提問,並思考如何回答。所以,以前的李開複經常很難入睡,腦子裏圍繞著某個話題上轉個不停,而且時常在半夜醒來,或者常會莫名地擔心、後悔、抑鬱等。這些壓力都對李開複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而如今的李開複已經看淡了對名利和資源的追求,放下了心中的壓力,他不再把“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做最好的自己”作為自己人生奮鬥的目標了,而是樂於享受輕鬆休閑的人生,在努力工作的同時,看淡結果和指標。所以,在對創業者的指導上,李開複也不再挑剔其是否成功、是否優秀,而是樂於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創業者,珍惜每一份緣分。
李開複還有一個巨大的改變,則是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以前的李開複把重心放在工作上,雖然也陪伴家人,但是往往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並沒有全心全意地與家人相處,而且是在工作之餘,把剩下的時間分給家人。但是現在的李開複已經把與家人和朋友的相處放在了第一位,並且很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
創新工場方麵,李開複也開始放權,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向製定及調整公司戰略方向,補充核心崗位,和媒體、投資人打交道,以及在美國尋找優秀的創業團隊等方麵。其他實務運作則交給了其他同事負責。隨著工作時間的減少,李開複也會下調自己的持股量,讓出更多份額來獎勵表現卓越的同事。
病後的李開複不會再刻意打造每一天。他希望自己能活得更好、更健康,能更主動地去愛那些特別好的親人和朋友,彌補自己過去的不足。在病後重生的道路上,李開複隻求餘生能夠無愧於心。
而且,在飲食習慣上,李開複也改變了很多。以前,李開複總是把吃飯當成喂飼料一樣的活動,常吃比薩、漢堡等高熱量的不健康食物,因為他認為隻要能填飽肚子就可以了,至於食物是否健康,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如今的李開複認識到維持健康和熱愛美食並不衝突,他會常吃蔬菜,知道了食物也有健康與非健康的區別。但是,李開複並不刻意壓製自己對生活快樂的追求,有時也放鬆一下,吃些自己愛吃的食物,並不把健康當作是一種“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