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年級的時候,他進入了經濟學特別班,這是由校長和喬治·萊爾斯開辦的。這個班的宗旨就是為學生的才智找一個出口,鼓勵學生將學習和社會聯係在一起。也就是在這裏,他有了自己生平第一篇經營佳作。
有一次,老比爾下班回家,坐在沙發上看報紙。突然他想起瑪麗的囑托,瑪麗讓他關注兒子的作業。他突然想起兒子前幾天說要寫一個經濟學方麵的報告,他馬上喊道:“比爾,你不是說有一篇經濟學的報告要讓我看麼?我現在有空,你拿過來吧!”比爾·蓋茨一聽開心極了,馬上從床上跳了下來,抓著幾張紙和一支筆就衝到了客廳。小比爾開心地說道:“爸爸,你幫我看看我的報告吧?這是草稿。”
這個作業原本是下星期交的,不過比爾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向來是提前完成了事的,現在草稿都已經出來了。
老比爾從他手裏接過這幾張紙——《為蓋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即所謂的“蓋氏家族投資計劃”)。好大的題目,老比爾看了一眼專注地盯著他的兒子,就耐著性子看下去。慢慢地,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笑著問比爾:“你不是抄的吧?說實話。”小比爾撅起了嘴巴:“父親,你怎麼不相信我啊!這是我查了你書房裏麵的資料寫成的啊。”老比爾說:“好的。那我考你幾個問題。”“放馬過來。”小比爾自信滿滿。
老比爾接連問了幾個專業問題,諸如什麼是投資啊、資本有哪些形式啊等等,小比爾都毫不猶豫地答了出來,而且有的觀點還比較新穎。比如資本不一定是金錢,也可以是技術或者是股份等,這讓老比爾大開眼界。老比爾越來越興奮,他拍了拍小比爾的肩膀:“不錯,你真棒!來,你看,這裏還要修改一下。”
接著,他慢慢地指點著小比爾的措詞的問題,還有在有些細節上的處理等等。小比爾拿著一支筆,不停地在紙上畫著,時而還抬起頭和父親討論些問題:“你說這種資本形式是不是可以保值啊?公司的結構應該這樣安排吧?進入國外市場是不是應該首先從國內市場開始啊?”老比爾越來越有興致了,父子倆頭對著頭,專心致誌地討論這些問題。
母親瑪麗從外麵回來,看到父子倆在那裏專心地為比爾的作業而討論,她放心地笑了。因為她最近一直沒有時間去管小比爾的作業了,她需要照顧小莉比。
很疼愛小比爾的外婆知道寶貝外孫的作業得到父親的誇獎後,忙著為其報告粘封皮。而姐妹們則給他做了漂亮的封麵,並幫他用漂亮的字體眷寫了下來。
在這篇報告中,比爾·蓋茨將資本比喻成一個年輕人,他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發明家,他發明出一種心髒保護係統,並且竭力地向醫院推銷這項發明。行文中,他意識到資金是一個關鍵問題,雇傭工作人員是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他寫道:“假如我的想法好,而且能雇傭到優秀人員並得到足夠的資金,我一定會成功。”報告中流露出小比爾天然的經營頭腦。
講台上的小比爾慷慨陳詞,小小的臉上寫的滿是自信。他縝密的邏輯、豐富的想像力還有創意讓聽眾不由得頻頻點頭。這麼小的他就已經深刻意識到經營之道,這讓老師和同學們驚歎不已,也感到有點匪夷所思。大家用熱烈的掌聲表達著對他的讚揚,他得意地揚起了頭。當然,他的這篇報告也得到了“優”。
看著這樣一篇優秀的經營報告,人們很難相信這出自一個11歲少年的手。不過這篇文章不是隨意所致,而是飽含著比爾的目標。他曾經想過要讓這樣一項計劃實施。
由此可見,11歲的比爾·蓋茨的知識積累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他已經學會用自己讀過的書來寫作業,學會用自己積累的知識來豐富自己的見解。知識已經內化為他的一部分,而他的經營天才也開始顯露,一切都在朝著未來的“微軟之路”發展。但一切都缺少一個契機。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重要的決定卻誕生了——父母決定將其送入湖濱中學讀書。在幾十年後,他的父母還在為當初這個無意的決定而激動不已,因為他們的這一決定會在若幹年後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