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學之後,我便下定決心改變這一現狀。於是我便積極地參加各種學生會組織,什麼市場營銷協會啊,口才演講協會呀等等。而在各個場合裏,也積極地發言,甚至連課堂上回答老師的提問這樣的機會也不放過!當然,剛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顯得非常之緊張,經常是說話時臉紅耳赤、吞吞吐吐,甚至有時候根本就是大腦裏一片空白,不知自己到底是在說些什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方麵經驗的便慢慢積累下來了,終於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在別人麵前說話時不再緊張了,也顯得流暢了許多,甚至顯得非常地有條理。當然,這其間我也閱讀了大量關於口才訓練方麵的書籍,從中也獲得相當豐富的理論知識,再加上自己的實踐,終於徹底地擺脫了“口齒不清,不知所雲”的毛病!
在這裏,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剛剛開始練習時,最好先學會控製自己緊張的心情及說話的節奏,心情要放鬆,說話的節奏不宜太快!很多師範類的學校,在對其即將走出象牙塔,成為人師的畢業生們進行上崗之前的培訓時,是這麼做的,他們要求每一個畢業生都先站在講台上,對著自己同班的同學和老師進行一次演講!而如何克服緊張的心理呢?他們是這麼教這些學生的,他們要求這些學生站到講台之後,就徹底地忘記自己所處的環境,將台下所有的人全部看成是一個個的木偶人或者你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比如小兔子、小狗之類的),這樣,你自然就不會覺得緊張了!這種方法雖然也許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有效,可是卻相當實用,不信,你也可以試試?
隻要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那麼總有一天,我們就會成功!
第八種方法:講故事法
大家或許都聽過別人講故事,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講過故事給別人聽吧?其實講故事看起來很容易,但是,如果是真的講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常言道:“看花容易,繡花難”呀!聽別人講故事繪聲繪色,很吸引人,有些朋友聽起故事來甚至都可以忘了吃飯、睡覺,可是自己一講起來,仿佛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幹幹巴巴,毫無吸引力。因此,講故事也是一種才能,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講好的。學習講故事是練口才的一種好方法。
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能力。因為故事裏麵既有獨白,又有人物對話,還有描述性的語言、敘述性的語言,所以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口語能力。
這裏有兩個方法:
㈠、第一種方法:
①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情節性是十分強的,而且故事的主題大都是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在講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間的關係。比如,我們要講《皇帝的新衣》這個童話故事,那麼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幾個人物,以及他們的性格,然後把國王的愚蠢無知,騙子的狡詐陰險,大臣的阿諛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無邪都用語言表現出來,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
②掌握故事的語言特點。故事的語言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的語言,其最大的特點是口語性強、個性化強。所以當我們拿到一個材料的時候,不要馬上就開始練習講,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適合我們講的故事。這個工作你可以請老師或爸爸、媽媽幫你做。
③反複練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