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丸,最著名的是徐州彭城魚丸和福州七星魚丸。徐州悅來酒家以雞蛋清、肉湯和入魚泥製成的魚丸精致如銀彈。上菜時,將處理過的魚頭、魚尾在盤中擺出魚形,造型美觀,魚丸鮮嫩爽口,深得世人讚譽。曾纂修《大清一統誌》的狀元李蟠,吃過悅來酒家的魚丸後寫詩讚道:“酒家悅來譽九州,古彭烹盛選鼇頭。鯉魚脫身化銀珠,多味龍骨腹中囿。大海漂浮王子衣,鸞刀紛綸糖醋溜。雖化肴羹瑤台獻,千載毛遂遺風流。”康有為也曾書對聯稱讚:“彭城魚丸聞遐邇,聲譽久馳越南北。”徐州因為彭祖而被稱為彭城,康有為的讚譽使此菜遂以“彭城魚丸”聞名於世。
七星魚丸是福建著名的湯菜之一。它是用魚肉、瘦豬肉、蝦幹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相傳古時候有個商人隨漁船出海,中途遇風浪滯留,商人吃膩了魚,船婦便為他汆魚丸做食。商人覺得味道非常好,回到福州後便開了一家魚丸食店,號“七星食店”。一次,一位應試舉子路過進店就餐,吃過大為讚賞,當席賦詩一首:“點點星鬥布空稀,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從此,七星魚丸的美名傳播四方。福州的七星魚丸具有色澤潔白,富彈性而不油膩,鮮香而鬆軟,口味清甜爽滑等特點,久負盛名,深受海外僑胞鍾愛。
------------
沛公狗肉(圖)
------------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這句諺語是形容狗肉煮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狗肉因其味道香美曆來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所以在民間還被稱作香肉。狗與人的關係密切,自從由狼馴化而來,至今全世界已有300-400個品種,按用途分為牧羊犬、獵犬、警犬、玩賞犬以及挽拽犬、皮肉用犬等。中國現在已經有菜狗的飼養。
狗肉纖維細膩鮮嫩,入饌為菜,以砂鍋燉、燜最佳;也可用煨、煮、燒等方法烹製。特點是質地酥爛,肉味香醇。不過狗肉中因為常有旋毛蟲等寄生蟲,烹調時一定要煮透煮熟,以防感染疾病。除江蘇風味菜沛公狗肉外,著名的菜肴還有廣東連縣的臘狗肉、狗肉煲;安徽宿縣的嶽毛狗肉、鹵狗肉;廣西的靈川狗肉、花江狗肉和江西的千山狗肉等等。
《禮記》中有“狗去腎”、“犬宜梁”的文字記錄,並且還將狗肝列為八珍之一,說明人們很早就食用狗肉。狗在宴席上的地位也相當高;《漢書》則記錄了漢代前後市場上有專門屠狗的業戶,樊噲即屠狗出身。樊噲做屠戶時,劉邦還是個未發跡的小混混,沒事經常到樊噲那裏蹭狗肉吃,天長日久這哥倆還吃出一道名菜——沛公狗肉。有一次他倆從市場回來,在護城河裏捉到一隻大鱉,宰殺後與狗肉同煮,食之滋味異常鮮美。後來劉邦坐了天下,榮歸故裏,大擺宴席請眾鄉親吃飯,廚師投其所好,將甲魚和狗肉同烹,深得劉邦喜歡。此菜遂冠以“沛公狗肉”而聞名全國。◆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所謂上行下效,由於劉邦喜好狗肉,舉國上下,從宮廷官臣至市井百姓無不把狗肉當成美味佳饌,食狗之風在漢朝大為盛行。可是為什麼到了宋朝的時候人們又很少吃狗肉了,甚至出現了“狗肉不上席”的說法呢?據宋朝朱弁《曲洧舊聞》記載:“崇寧初,範致虛上言,十二宮神,狗居戌位,本陛下本命。今京師有以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宋徽宗聽後,便立刻下令禁絕了,看來是迷信思想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