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語言不美。少數同學說話帶髒字,而且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一些同學當別人意見與自己不同時,尤其是當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受到製止時,往往惡語傷人,庸俗不堪。
⑥行為不雅。個別同學在教學樓道甚至在教室內大聲喧嘩,破壞了教學環境應有的寧靜與和諧。
⑦公共場合起哄、喝倒彩。公共場合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文明程度,教室是公共場合,校園是公共場合,升旗儀式會場也是公共場合,在公共場合必須遵守秩序。但是我們很多同學卻在公共場合旁若無人地說話,瞎起哄,下課了在走廊上亂喊亂叫,互相打鬧。
以上所列舉的種種行為都是不懂禮節禮貌的表現。▲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那麼,到底怎樣才算得上是一個懂禮節禮貌的孩子呢?
所謂的禮節禮貌,簡單地講就是符合道德常規的,為絕大多數人所認可的美的行為。對我們中小學生來說,就是符合《中學生行為規範》和《小學生守則》的言行。
講文明、講禮貌,被明確地寫在《中學生行為規範》和《小學生守則》中,而這兩部規則是社會、家庭、時代對中小學生最基本的行為要求準則。它不是毫無生機的條條框框,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知書還要達理,更是要達禮。禮中有理。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因為無禮而碰壁的大有人在,有的人還因為一些禮節上的瑣事,鬧得不歡甚至大打出手。因此,現在社會競爭中禮應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你好”“謝謝”“請坐”“再見”這些看似簡單的禮節禮貌用語,用與不用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氣質,阻礙孩子將來的發展。在大學畢業生求職時,不少招聘單位直言,相對於不注重細節的求職者,懂得把握細節的人才,其成功率要高三成以上。因此,禮節禮貌不僅要大講還要細講。
修養與氣質對於我們一生的發展都是相當重要的,你的一言一行、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讓別人對你產生印象,同時你也代表著學校形象、社會形象、國家形象。因此,學禮、懂禮、用禮是適應對外開放,爭做現代新社會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
中小學生要舉止文明,與人為善。文明言行要求我們要三管好:管好你的嘴——不罵人,不講髒話,不起綽號,不亂吐痰;管好你的腳——不亂走、亂踢、亂蹋、亂踩;管好你的手——不亂扔亂丟,不隨便伸手拿別人的東西,不打人,不損壞公共財物,不亂采亂摘。
中小學生要做到表裏一致,做一個內秀外美的好學生,樹立氣質良好的少年兒童形象。
每個人都有一個追求、一個理想、一個誌向,如果說青春是一片沃土的話,那麼他們就應在這裏把他們的耕作變成果實,實現他們的追求;如果說青春是一支拐杖的話,他們要拄著這支拐杖攀登高峰,實現他們的誌向;如果說青春是一隻展翅飛翔的巨鳥的話,那它會承載著孩子們的希望去實現他們的理想。
家長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懂文明講禮貌,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高雅氣質的人。
鍛造團結協作的精神
有一群小鳥,為更好地生存,它們決定飛過太平洋。每隻小鳥都找來一截樹枝,它們開始遠行。累了,就把樹枝扔到水麵,這樣它們就可以停在浮在水麵上的樹枝稍稍休息而不至於累壞。
一天傍晚,飛了一天的鳥兒們好累,於是紛紛把嘴裏的樹枝扔到水麵,停在水麵上休息。突然,水底出現了一條鯊魚,由於鳥兒們的倒影像一群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