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學習強度越大,考試時反應越靈活。提高身體往往更容易提高考試成績。

學習的目的是運用,如果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那麼,無論知識積累得多麼厚實,考試成績也不會好。每天超負荷學習,必然導致身體狀況下降,大腦清晰度下降。不斷提高身體的狀況,學習時就能始終心情愉悅、大腦清晰、反應靈活。

學習時心情越愉悅,越能體味出知識的精妙細微之處;心情越平靜,思考得越深入;身體越強,每天有效學習的時間就越長;大腦越清晰,學習和考試時反應越靈活、迅速。實際上,經過一段時期的訓練,人們很快就會發現,隨著心態和身體狀況的提高,學習進步得也快多了,考試成績也越來越好!

一般的孩子應該每天至少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專門鍛煉身體,並長期堅持。經過長期堅持運動,循序漸進地增大運動強度,漸漸地,就能在每次運動時都有產生力量的感覺,這就成為“高強運動”。這樣,當孩子每天因學習時間長、學習強度大產生“氣憤”、“憂鬱”等不良心態,或者感到身體疲憊、大腦清晰度下降時,高強運動幾分鍾到幾十分鍾,就又能精神振奮、活力十足、心情愉悅地學習去了。

家長不但要從心態、身體、學習等方麵不斷嚴格訓練孩子,使他們的心態越來越好,身體越來越好,學習越來越好,還要把心態、身體和學習結合起來,確保孩子良好的學習狀態。學習狀態越好,孩子的學習進步就越快。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哲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你的孩子愛上閱讀,他將同時學會愛的方式,他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生命愛世界。

有人曾經對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的孩子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孩子在閱讀方麵的能力都高於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經對一些成功人士進行采訪,發現這些人在總結成功經驗的時候,都提到讀書讓他們受益匪淺……

為什麼讀書會對一個人的成長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

1.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孩子在學校學到的主要是課本知識,孩子如果隻是掌握課本上的那點知識,那麼知識結構難免單一。閱讀有益的課外書不但有助於開闊視野、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學會為人處世等,而且可以增長見識,做到不出家門而知天下事,不出國門而了解世界各地的曆史文化、風土人情。

2. 讀書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書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書籍,很容易在閱讀者的內心引起震蕩。比如讀魯迅的書,會被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之心打動;讀李白的詩,會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打動;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會被主人公保爾不向命運屈服的鋼鐵般的意誌所折服……這些向上的精神會對人格起到升華的作用,並可以促使一個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3. 讀書可以給我們打拚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

讀書能夠祛除內心的浮躁,讓一顆心沉浸在文字寧靜的世界裏,給心靈以慰藉和滋潤。還能祛除內心的空虛,讓一顆心在知識的海洋中漸漸豐盈、充實起來。所以,讀書人不會無奈和茫然,因為有書為伴;不會孤獨和寂寞,因為有書為伴。

4. 讀課外書有助於積累詞彙,提高寫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