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讓我們來舉幾個外國文人的例子:
一、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一生在經行和股市上輸掉了不少錢,幾次弄得險些破產,可惜的是,他並沒有很好檢討失敗的因由。因此一再重蹈覆轍。因此緣故,他才會說出這樣的名言:十月,對投機來說顯得特別危險;同樣的危險其他月份是七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二、英國著名小說家笛福:
以寫《魯濱孫漂流記》而聞名,事實上他是年近60才改行寫小說的。他也曾經商,但生意失敗,將太太的妝奩賠個幹淨,而生意失敗包括股市上的失利。1719年,他寫了一本小冊子《證券交易所的剖析》,史家相信這是世界上第一本揭發大戶利用內幕消以操縱股價的論文,本書的一章針對英國財經史上的大投機家蔡爾德,它這樣形容蔡爾德買賣股票的手法:如果蔡爾德想入貨,第一件事情他要他的經紀人扮出一副愁捫不展的樣子,望若股價頻頻搖頭歎息,並散布從印度傳來的多種壞消總……在這些經紀人的感染下,整個交易所賣家多而買家少,當股市跌去百分之十的時候,蔡爾德的另一批經紀人才開始入貨。如果笛福不曾在股市敗北,那篇文章能否寫成都成問題,而且他或許會以興奮的口吻描寫他如何打敗其他投機家獲利的戰績亦說不定。
三、英國作家勃朗特姊妹:
正是她們寫出了《簡愛》和《呼嘯山莊》。
勃朗特的大姊、《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對股票是不感興趣的,當她們的姑母留下一筆1050英鎊的遺產給她們姊妹時,老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麗堅持將之購入當時最熱門的鐵路公司股票。老大反對無效,寫信給一位閨中密友,提及此事:你一定奇怪我做了一件什麼事,我們將所有的資金投資在鐵路股上……我承認這家公司前途不俗,但我以為我們錯失最佳的入市時刻……我以為購進一些股悤較鐵路公司少但盈利增長穩定的股票較為安全有保障!在初期,夏洛蒂的看法好像出錯,因為人貨後股價位節節上揚,但艾米麗是長友(長期看好股市)不肯獲利回吐,一如所有貪得無厭的投資者。3年後,股價因公司發展太快失去控製,發生危機而直線下降,二姊妹損失慘重。
勃朗特家族的基金經理艾米麗,僅寫過一部小說及詩歌,較諸其姊妹的多產,顯然大為遜色,是否她的天才和時間都花在了炒股上?這個須待小說史家去考證了。不過,毋須考證的是,艾米麗在小說中對商場的人缺乏好感,恐怕與她的炒股失敗多少有點關係。
文人從商、炒股為什麼多有失敗呢?這裏麵的原因很多,其一是他們的長處是運筆作文,沒有經商的經驗。即使是像那些經濟學教授寫出了《炒股指南》這樣的書,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真的要他們在商海中打滾,怕也會不如那些寫不出書來的股海弄潮兒。其二是文人一般感情豐富,甚至可以說是太豐富了。他們多愁善感、優柔寡斷、顧忌太多、愛惜羽毛、半遮半掩、情緒起伏落差太大。因為隻有感情豐富才能寫出激情飽滿的文字。而在商場,感情豐富卻是經商的大敵,你能看到對手可憐就下不了狠手嗎?你會在賠了個底朝天連飯也吃不上的時候就自殺了結自己嗎?萬一在需要迅速下達決心的時候你還嘮叨活著還是死掉(買下呢還是賣掉)這是個問題,豈不誤自己三秋?更言之,為富不仁,商人心狠,而文人心軟,像前麵提到的英國早期投機家蔡爾德的那種昧著良心的欺詐手段,文人能使得出來嗎?你若使不出來,又如何賣空買空呢?
在前麵已經說過,許多的文人在一遇到挫折時便想不開,好用自殺了結自己,不是上吊就是投水,這樣脆弱的性格與缺乏挫折的耐受力又如何與那些隻重利不重情的冷血商人打交道呢?
讓我們再具體講一講那些寫詩的人吧。詩人的長處是敏感、情緒激越波動,新點子層出不窮。但是他們缺乏長性,今天想一個點子,明天否定了它,後天又想出一個自以為更好的點子。這首詩是歌頌快樂,那首詩又悲天憫人,一會兒把某種事物某種情緒吹捧上了天,過一會兒又把它摔在地上。而且最容易走向極端思考問題,最容易誇大自己的感性認識。像這樣的人物來管理一個單位,準叫他的部下無所適從,更不用說製定出一個方案能堅持到底了。用朝三暮四來形容他們情緒的變化是很合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冷靜的思索與理智的對待沒有了,隻聽憑情緒來指揮大腦,也即是大腦的司令部被情緒奪了權,而理智在政變中被推翻在地,像這樣的司令部是不能引導他們羸得勝利的。
據說,那個法國著名作家巴爾紮克就是那樣,他不安於寫作,或者說他看到自己的著作在出版時有大量的金錢被出版商拿走肉痛得很,便自己花錢幵設了一家印刷所。他既不懂得生意,還要像一個內行人似的瞎指揮,成天到印刷所去與工人吵吵嚷嚷,一會兒要這樣做,一會兒又要那樣做,結果印刷廠很快被他管理得血本無歸。巴爾紮克同上麵提到的所有文人一樣,做生意沒有一次是成功的。當然,說他不成功也有些冤枉了他,他正是在這一連串的失敗中,認識了社會的複雜性和生動性,才寫出了宏文巨著《人間喜劇》。不過,這並非是原來意義上的成功,而是東邊播種西邊收,道是無成還有成式的收獲。
文人的行為模式中,最擅長的一點是情緒化,而冷酷的商場卻最忌情緒化的。因此我們要說的是,文人並不是不能做生意和炒股,但他們如果克服不掉他們的多愁善感,還是不要踏入商海為好。
揚長也要避短
認識到自己行為模型的缺陷後,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彌補自己的模型,改掉自己的缺點。然而,一是認識自己極為困難,二是想要彌補更加困難。
像嶽飛所說的那樣,隻要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國家就有救了。但是有幾個文官是不愛錢的,又有幾個武官是不怕死的呢?
某個人天生好色,他能夠自動拒絕色的誘惑嗎?某個人愛財如命,他能夠拒絕金錢的賄賂嗎?為數少的錢他可能拒收,對於重金就可能愛不釋手了,寧可上斷頭台也要把手伸一伸,將錢抓到自己手裏不可。捕捉野生猴子的獵手有一個很好的方法,他們建一個鐵籠子,上邊開一個口,裏麵放上一個蘋果,猴子如果把手伸進去,不拿那個蘋果,手依然可以自由自在拿出來,但是如果握著蘋果,就拿不出來了。可是,傻得厲害的猴子就是那樣,它決心去拿那個蘋果,非要拿到手不可,即使見到獵人來了也不放手,結果自己被捉住了。用這個比喻來形容人的貪婪也是十分恰當的,明知道這其中就是一個陷阱,卻仍要抓住那個最後不屬於他的蘋果不可,這不僅是猴子的悲哀,也是人的悲哀。
於是,我們隻得采取第二個辦法,在選擇職業時揚長避短,自己的天賦特點是長,個人的性格弱點是短。貪財的人絕不能去管財,好色的人主動避開女色的包圍,這也許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有人會問:既然每個人都有天賦,那為什麼大部分人不成功呢?因為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賦,更沒有去尋找適合的崗位,持續發展自己的天賦和性格。大部分人找工作,要麼就是學什麼專業就做什麼,或以前做什麼的,換一個單位還是做什麼。有的就是,遇到一個工作機會就去做,不做任何篩選,更不是根據自己的天賦和性格去進行職業定位。
我一個朋友張先生,之前在一家著名市場研究公司做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市場研究公司的關鍵崗位。他做得很輕鬆,公司也很重用他。做到第3年,一個朋友介紹他去一家藥業公司駐廣州辦事處做經理,月薪比以前多1000元。我對他說:就憑你的性格不適合去,他還是去了。結果不到半年,因為他的失誤,辦事處被迫關閉了。他又想做回本行,但找了4個月都沒找到工作。他後來對我說,後悔經不住高薪和當官的誘惑,不懂得根據自己的天賦和性格選擇職業。
我們許多人都犯過類似的錯誤。
你不僅必須認識和接受自身的天賦和性格,而且要配以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並尋找需要你具備天生優勢的崗位,持續地使用它。如果你堅持下去,就有望成功,有望建立起幸福的人生。這就是成功的第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