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導遊說:"新西蘭的物種理念是按照動物本身的生存環境去建造保護地。我們不用籠子關住它們,受保護的動物在保護地裏生活習慣了,即使有天出去,他們也會適應。即使想念這個環境,自己也能夠回來。"
"有一些鳥兒喜歡在潮濕昏暗的地方生活,我們就特意建造了這樣的環境。當人走進去的時候,鳥兒一定不會有受驚的表現,還是三五成群地自己玩耍;自在悠閑得好像知道人不會傷害它們一樣。"
其實不光是現代的新西蘭人,土著的毛利人對環境保護也是很有心得的。他們對自然環境持整體論的觀點,認為無論是有生命還是無生命的事物都是互相關聯的。經過數個世紀,他們發展出了一套習俗與傳說,以保存、管理和守護環境為主題。
在這種文化傳統的影響下,現代的新西蘭建立了能源效益及節約管理局(EECA),鼓勵、支持和促進能源效率,大力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為了講得更明白,這兒友情介紹一下:能源效率即研究如何使用更少的能源來達到同樣的結果;節能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尋找也很重要,如風能或太陽能的利用。
除了在技術層麵促進能源效率,能源效益及節約管理局另一個至關重要的責任就是教育民眾養成節約能源的意識和習慣。在新西蘭,越有錢的人越注重環保,甚至如果高級飯店提供木質原漿紙,就會得罪上流食客。環保在這裏不僅是被普遍接受的理念,而且逐漸成為身份的象征。說到這裏,我忍不住還要給大家講講新西蘭環保的一些細節:
雖然新西蘭是個森林覆蓋率非常高的國家,造紙的原料俯拾皆是,但這裏對紙張節約的注重卻令人吃驚。例如: 廁所裏的衛生紙扯起來特別費力,一次最多隻能扯下"兩個單位",一點兒"便宜"都別想占。仔細琢磨後方才發現,衛生紙盒的轉軸不像其他地方一樣是圓柱形的,而是特意被設計成了橢圓形。真是用心良苦啊!
聽說最近又有了新的流行趨勢。一個公司老板理查德o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發明了一種經濟環保的土豆餐具,這種餐具是以馬鈴薯澱粉為原料製成的,用後可以自然分解,不汙染環境。現在已經陸續生產了土豆碟子、茶杯、碗等,市場售價與塑料餐具相當。
環境問題一直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大問題。雖然在政府和人民的一致努力下,現在的環境狀況已經比前些年改善了很多,但是生態危機仍然不容忽視。在新西蘭,看到人家的環境那麼幹淨,我不免跟中軍哥談論起這個問題。中軍哥的看法十分中肯,他認為對於環境問題我們不能太消極,不能一味指責。比如30年前的洛杉磯空氣也很差,但是後來在大家的重視下,環境就慢慢改善了。目前中國實行了很多環境保護措施,50年後看北京,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北京的藍天數不就是一年比一年多了麼?
不過,雖說我們看待生態問題的眼光要放長遠,但環境保護畢竟需要我們每個人身體力行地去做。環境保護不光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每個國民的責任。隻有大家都意識到了,每個人從自己做起來改善環境,我們的家園才能變得越來越好,就像美麗的新西蘭一樣!
^思^兔^在^線^閱^讀^
不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用手絹,少開私家車,減少碳的排放……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