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緊緊抓住木槳,臉上露出堅忍的表情……

環保--國民認知下的自覺行為

環境保護不光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每個國民的責任。隻有大家都意識到了,每個人從自己做起來,改善環境,我們的家園才能變得越來越好,就像美麗的新西蘭一樣!

不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用手絹,少開私家車,減少碳的排放……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吧!

1

參觀完人文景觀之後又要參觀自然景觀了,我們的下一站是一個著名的濕地。這次由一個國內來的小姑娘為我們做翻譯。出發之前她一直提醒我們一定要把褲子挽起來以免打濕,還要帶雨具,因為那裏經常下雨。

這個山穀在新西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因為給全國提供水資源。所以山穀前麵就是一個精心修建的大壩,用來控製水量。沒料到路途會這麼長,大家都沒有準備食物,隻有一個同事很英明地走之前吃了個蘋果--這個幸運的家夥!新西蘭人均占地麵積很大,是典型的地廣人稀。這一路走來隻看到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各種小動物,一個人影兒都沒有。

新西蘭有很多獨有的鳥類,大多數我們的小翻譯也不認識。也難怪,當年達爾文同誌坐船來到澳洲的時候也被這裏形形色色的奇怪動植物嚇了一跳呢。道路的兩旁豎立著很多動物保護的標誌,還有介紹新西蘭特有物種的標牌。如果是動物保護區,外麵就會專門建造一排高高的籬笆以防有些動物會跳出來受到傷害。有意思的是,籬笆上的標牌會明確標出各種動物彈跳的最高高度,跟動物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記分牌似的。

我覺得新西蘭對動植物物種保護的注重是需要我們學習的。一路上導遊談到環保的話題,最喜歡用的詞就是"隻此一家"!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他作為一個新西蘭人的驕傲。不過新西蘭也確實有驕傲的資本,他們做得不但多而且好,非常關注細節。這個之後我還會詳談。

雖然一直在走路,還餓著肚子,但是看到這麼多有意思的東西,大家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2

原本以為順著這條路走上去就能夠看到新西蘭的國鳥--幾維鳥(其重要程度相當於我們的大熊貓),可是導遊和翻譯都告訴我們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因為我們是白天來的,但是幾維鳥是喜歡夜間行動的鳥類。還沒等我考慮要不要在這兒過夜,同事們已經跑去看其他的動物了。

湖麵上有很多新西蘭從歐洲引進的鴨子,樣子很特別,三三兩兩悠閑地在水麵上劃著,很可愛。據說原本很多鳥都不會飛,結果引進到新西蘭飛得都還挺不錯。中軍哥一聽,打趣說:"是不是連老母雞都會飛了呢?"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在所有的動物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驚鳥。驚鳥是新西蘭當地特有的一種鳥類。以前就聽說過它的雌鳥和雄鳥長相有很大差異,原來還有科學家把它們當做兩種不同鳥類來研究。其實雌雄驚鳥天生嘴型的不同是有原因的,因為它們的分工不同:雌鳥負責捉小樹洞裏的蟲子,雄鳥負責啄去樹皮尋找縫中的小蟲子。就好像人類一樣,各自有不同的分工,社會才能協調平衡地發展。而我們居住的世界能夠如此美麗和豐富,要感謝的就是這種參差多態吧--無論它體現在動植物的多樣性,還是人類生活的複雜性上。

3

新西蘭充滿生機的自然景色總令人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天空湛藍,到處是綠油油的植被,無論湖水還是海水都是那樣清澈;不管城市還是鄉村,空氣都那麼清新;各種自由生活著的動物也隨處可見。這一切都應歸功於新西蘭政府對自然資源保護的重視。比如我們在海邊遊覽的時候常看到有人在岸邊釣魚,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們把釣上來的魚大部分又放回水裏去了。原來這裏規定一定尺寸以下的小魚必須放生,否則要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