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轉引自葉永烈的《陳伯達其人》。
18 鬱達夫,中國現代文學家,抗日烈士。1886年出生於浙江省富陽縣,中學時與徐誌摩是同學。1913—1922年在日本留學。1921年與留日學生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組織文學團體“創造社”。同年10月15日,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沉淪》出版。1922年回國後,先後在安慶法政專校、北京大學、武昌師範大學任教。1925年起編輯《洪水》雜誌,1926年與郭沫若一同任教於廣州中山大學文學院。1930年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為創始會員。1934年任浙江省政府參議。1935年擔任《中國新文學大係》散文集主編。1936年應福建省主席陳儀之邀,任福建省政府參議兼參事室主任。1938年攜眷至武漢,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積極宣傳抗戰。1938年底,前往新加坡,任《星洲日報》文藝副刊《晨星》和《星洲晚報》文藝副刊主編,積極致力於宣傳抗戰工作。此間,與旅居新加坡的畫家徐悲鴻、劉海粟,音樂家任光經常來往。鬱達夫在《星洲日報》前後三年,共發表400多篇抗日政論文章。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新加坡失守後,鬱達夫避難至蘇門答臘。1944年,日軍發現他的真正身份。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日本憲兵殺害,享年50歲。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鬱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證書。
19 楊傑,雲南人。國民革命軍參謀長。北伐以後,蔣介石在一段時間內,文靠楊永泰,武靠楊傑。楊永泰提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獲得第五次“圍剿”中國共產黨的成功。楊傑,幫助蔣介石策劃部署了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國民黨內部的軍閥混戰,均獲得了勝利。後與蔣介石政見不合,離開蔣介石陣營,參加鄧演達組織的“第三黨”,從事反蔣運動。最後遭蔣介石指使軍統暗殺。
20 陳立夫、陳果夫,為上海國民黨創始人陳其美的侄子。因當年蔣介石混跡上海時,陳其美在蔣處於困境中給予鼎力相助。陳其美被暗殺後,蔣介石在廣東逐漸發跡。為念舊情,1924年底蔣把二陳招攬門下。1926年5月,二陳和張靜江幫助蔣介石實施“整理黨務案”,清出了國民黨組織係統的中國共產黨員,控製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和各省省黨部。從此,國民黨“黨建”的具體工作就由二陳來負責。後來逐漸形成“蔣家天下、陳家黨”的局麵。二陳對待“黨建”,在國民黨內部自成派係“CC派”,而且在國民黨黨務係統建立特務係統“中統”,並且大肆貪汙撈錢。這些,都催化了國民黨日益走向腐化墮落。蔣介石到台灣初期進行國民黨“整黨”,才開始清理二陳在“國民黨黨建”方麵的錯誤與責任。陳果夫不久在台北病逝;陳立夫出走美國,晚年在新澤西辦個養雞場養雞。
21 侍衛官回憶錄:《在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的日子(跟隨蔣介石12年——侍從副官居亦僑口述,江元舟整理)》,團結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83頁。
22 侍衛官回憶錄:《在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的日子(跟隨蔣介石六年——原蔣介石侍從秘書汪日章)》,團結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8頁。
23 侍衛官回憶錄:《在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的日子(跟隨蔣介石12年——侍從副官居亦僑口述,江員舟整理)》,團結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86頁。
24 侍衛官回憶錄:《在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的日子(跟隨蔣介石六年——原蔣介石侍從秘書汪日章)》,團結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8頁。
25 張修成:《陳方:1946—1949年大權在握的“江西才子”(蔣介石和他的六個秘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6、197頁。
26 侍衛官回憶錄:《在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的日子(跟隨蔣介石12年——侍從副官居亦僑口述,江員舟整理)》,團結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182頁。
27 劉會中:《陳布雷:蔣介石的“文膽”(蔣介石和他的六個秘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頁。
28 “南京《和平日報》於陳布雷逝世後評論大意”,見1950年11月13日台北《中央日報》載蔣君章《布雷先生給我的信》,轉引自《陳布雷回憶錄》,東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377頁。
29 “三泡濃茶”、三包三五牌香煙,指陳布雷每天中午、傍晚和夜裏各泡一大杯濃茶;每天吸三包三五牌香煙。抗戰期,蔣介石、宋美齡特許供應陳布雷三五牌香煙。
30 肖鋒:《長征日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頁。
31 《回顧長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頁。
32 陳雲:《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遵義會議文獻》,第34頁。
3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紅軍長征史》,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頁。
34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頁。
35 侍衛官回憶錄:《在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的日子(跟隨蔣介石12年——侍從副官居亦僑口述,江員舟整理)》,團結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117頁。
36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紅軍長征史》,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192頁。
37 徐向前:《曆史的回顧》(中),第452—4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