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陳布雷與陳伯達的“決戰”(3 / 3)

中國共產黨宣傳戰線的猛烈進攻,大後方第二條戰線的發展與擴大,人民解放軍的大規模的戰略進攻,給了蔣家王朝心理上以毀滅性的打擊。

3.“芭蕉之心已萎,春蠶之腹已空”

整個1948年,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陷於崩潰狀況,物價成倍猛漲,國民黨政府采取任何措施挽救經濟危機都不能產生積極的效應。相反,國民黨更加走向腐敗,城鄉勞動人民遭到徹底洗劫,民族工商業進一步瀕臨絕境,整個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開始“崩盤”。

1948年,南京國民政府財政赤字為900萬億元,而財政收入僅達到財政支出的5%左右。為彌補財政赤字,大量印發鈔票。1945年國民政府的貨幣發行額為10萬億元,1948年增加為663萬億元。造成國統區“法幣”集聚貶值。1948年1月,1美元兌換“法幣”17.8萬元;3月兌換值是44.4萬元,7月兌換值是643萬元。“法幣”貶值到不及紙張自身和印刷費的價值鈔票大量發行,造成物價飛漲。上海1948年8月份的物價比1937年1—6月份的平均物價,上漲了500萬倍到1100萬倍。國民黨的經濟徹底“崩盤”,民眾對南京國民政府已經絕望了。1948年8月19日,南京國民黨當局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決定實行“幣製改革”和“限價政策”。政府發行金圓券,同時停止發行法幣,並在各地設置經濟管製督導員。蔣介石為此發表廣播談話,呼籲全國民眾奉行國家法令,擁護新幣製,以福國利民;同時,要大力“檢舉匪諜,清除亂源,以保障安全”。陳布雷參加了前前後後的經濟會議,然後以身作則,把自己家中的金器和銀元都兌換成金圓券,中央宣傳小組的100億元法幣公款亦換成金圓券。結果不到半天,全成了一堆廢紙。此事使陳布雷十分震驚,感國民黨之時日已不堪入目,心如刀絞。上海是中國最大的金融市場,所以國民政府“幣製改革”和“限價政策”的推行,重點在上海。蔣介石派大兒子蔣經國出任“上海經濟協助督導員”,執行上海“幣製改革”任務。蔣經國到上海,組織了1.2萬多人的“大上海青年服務隊”(也稱“打虎隊”),認真“打虎”。財政部秘書陶啟明因泄漏經濟機密被判刑,上海警備司令部科長張亞尼、大隊長戚再玉因囤積居奇被拉到大街上槍決,上海黑社會頭子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被判8個月徒刑。查封了“楊子公司”,逮捕了孔祥熙、宋靄齡的大兒子、楊子公司總經理孔令侃。結果遭到家族幹政,蔣經國敗北而歸。到1949年春,國民政府的“幣製改革”徹底破產,經濟全麵崩潰。

在國民黨經濟“崩盤”的同時,國民黨的軍事開始“崩塌”。1946年開始的第二條戰線,經過1947年的發展,到 1948年已經發展到了配合人民解放軍的正麵進攻,完全孤立國民黨蔣介石、包圍蔣介石的地步。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軍由戰爭開始時的120萬人發展到280萬人,各解放區相繼連成一片,人口達到了1.1億多人。而國民黨的武裝部隊,由開始時的430萬人下降到365萬人,且軍心渙散,士氣低落,處境孤立。中國共產黨抓住了時機,開始了戰略決戰。山東戰場,拉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9月16日至24日8天時間,濟南戰役殲敵11萬人。同時,9月 12日至1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舉行了遼沈戰役,曆時 52天,殲敵47萬餘人。11月16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又開始組織淮海戰役,中原大地,征塵滾滾;東北大地,解放軍迅速揮師入關。平津地區的國民黨部隊,已成死棋一步。

20世紀30年代以來,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民眾,先後有兩次大規模的向南流動,第一次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東北和華北地區的民眾經曆一次痛苦殘酷的戰爭流亡生活;第二次是從1948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揮師入關開始,大量的東北民眾參軍、隨軍入關,並南下,東北與華北的民眾除參軍參戰外,還組織了千百萬人組成的支前隊伍,跟隨中國人民解放軍浩浩蕩蕩地入關、南下,向南方挺進。第二次南下,今非昔比了。人民,作為曆史的主人,開始主宰自己的命運了!

陳布雷在這場國共兩黨宣傳戰線上的決戰中,提不出新理念,寫出的東西沒有戰鬥力,鼓舞不了士氣,動員不了群眾,廣大群眾和士兵也日益不相信。蔣介石不買賬,見麵就發火、就罵人。高中級軍官說國民黨宣傳在吹牛,政治官僚不滿意,牢騷滿腹。陳布雷陷入四麵楚歌,他失敗了,而且無路可走。

4.自別人世

陳布雷怎麼也沒有想到戰爭發展得這麼快,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領導的宣傳戰輸得這麼慘。眼下,在東北和華北,戰局急轉直下。南京呈現一片混亂,金圓券崩潰,物價猛漲,社會動蕩,交通阻塞,風聲鶴唳,人心惶惶。黨政界中,一些頭腦清醒的人意識到,國民黨在大陸的敗局已定。傾覆之下,安有完卵?國民黨的末日已經到了。他對未來十分絕望,心情十分沮喪。他為國民黨的腐敗痛惜,他為蔣介石的末日憂慮,他為自己宣傳的日漸失敗,更感煩悶不安。

在1948年入冬的日子裏,蔣介石天天在官邸召開會議,文臣武將雲集,商討挽救“黨國大計”。此時國民高級官員心中,各有各的打算,有少數反共頑固派抱“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準備與中國共產黨決一死戰;有的正在燒毀或捆紮文件卷宗,打算跟蔣介石去台灣,待機卷土重來;許多人悄悄地把財產和家眷送到香港和海外;也有人見大勢所趨,準備投降反正,更弦易轍。唯獨蔣介石的幕僚長陳布雷,思想上卻默默地打好了與眾不同的主意。國民黨落到今天這樣的分崩離析、兵敗如山倒的地步,他“目睹耳聞,飽受刺激”。他看到了自己半生所獻身的事業將以悲劇告終,看到了自己忠心耿耿地追隨了20多年的蔣介石此時已無法挽救危局,為此,腸斷心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