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從1948年夏到1949年4月。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的宣傳,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戰役的部署、展開和勝利,鼓舞士氣,動員人民群眾同國民黨軍隊展開戰略大決戰。

第四階段,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的“渡江戰役”開始到新中國的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軍事、文化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國民黨趕出大陸。

3.毛澤東的“神來之筆”

在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戰線上,毛澤東發揮了一個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應有的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的偉大作用。

解放戰爭開始後,在兩個中國之命運進行大決戰之際,麵對國民黨200多萬軍隊的瘋狂進攻和解放軍的後撤,當很多人心裏擔憂、害怕的時候,毛澤東堅定地指出:當著天空中出現烏雲的時候,“這不過是暫時的現象,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即在前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很快地就擺脫了憂慮,投入到了全國人民的解放戰爭中。

隨著戰爭的進展,在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中,大量涉及指導戰爭全局的通訊報道和評論等文章,均出自毛澤東之手或經毛澤東親自改過。對於戰爭爆發後的軍事宣傳如何做,毛澤東每每都給予詳明的指示。解放戰爭開始時,1946年7月20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關於《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的黨內指示中說:“蔣介石雖有美國援助,但是人心不順,士氣不高,經濟困難。我們雖無外國援助,但是人心歸向,士氣高漲,經濟亦有辦法。因此,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有充分的信心。”8月6日,毛澤東在延安棗園會見美國記者斯特朗,就國際國內形勢問題,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指出“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為著動員人民參加保家衛國的自衛戰爭,亦在8月上旬,毛澤東致函胡喬木:“請寫一篇號召解放區軍民起來粉碎反動派進攻的社論。目前極需這樣一篇社論,以利公開動員。”胡喬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8月16日《解放日報》發表了社論《全解放區人民動員起來,粉碎蔣介石的進攻!》。

解放戰爭開始的一段時間,新華社發的通訊和《解放日報》刊登的文章一度有點跟不上形勢。毛澤東看到此種情況後,於1946年9月27日,寫信給中宣部部長陸定一,提出了處理意見:

定一同誌:

文章的寫法宜改變,因為在解放區軍民中目前中心問題不是對美蔣的幻想問題,存在這種幻想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向軍民描寫美蔣怎麼厲害,怎麼凶,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後則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目前解放區軍民心目中的中心問題是能否能勝利與如何取得勝利,尤其在失了一些地方之後大家很關心。因此,我們的文章與新聞立論之重點,不是說敵人如何壓迫,如何凶狠,而是要解釋敵人雖有二百師兵力,雖有美國援助,雖已經占去—些地方與還可能占去一些地方,但是有種種條件我軍必勝蔣軍必敗。每遇一次勝利,即寫一篇社論鼓勵之,證明之;每失一重要地方即寫一短文解釋之,說隻要殲敵,將來可以恢複。以上方針,請加考慮,並與喬木、光生(餘光生,新華社、《解放日報》社代理社長兼總編輯)商酌實行。至於為揭破美蔣欺騙,可借進攻張家口事件寫文揭發。但歸結仍應強調我軍必勝,方不泄氣。此文可作此項目的之用,但須加以改造。

在毛澤東的及時指導下,《解放日報》迅速地做了調整,以適應飛速發展的解放戰爭的需要。

1947年的元旦,毛澤東在《解放日報》上發表了《新年祝詞》,指出“隻要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堅持不屈不撓奮鬥,那麼,在不久的將來,自由的陽光一定要照遍祖國的大地,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一定要在今後數年內奠定穩固的基礎”。同一天,毛澤東在修改《對於戰後國際形勢中幾個基本問題的解釋》一文時,加寫道:

總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切都變了,並正在繼續變。在人民方麵,是變得如此堅強,如此有覺悟,有組織,有決心,有信心。在反動派方麵,則已變得如此橫蠻猖獗,但又如此外強中幹,眾叛親離,對於前途完全失去信心。可以預斷,三年至五年後的中國與世界,其麵目將比現時不大相同。全黨同誌與全國人民,都應當為一個新中國與新世界而堅決奮鬥。

1947年5月30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了一篇關於目前時局的評論。指出“中國境內已有了兩條戰線。蔣介石進犯軍和人民解放軍的戰爭這是第一條戰線。現在又出現了第二條戰線,這就是偉大的正義的學生運動和蔣介石反動政府之間的尖銳鬥爭”。和全民為敵的蔣介石政府,現在已經發現它自己處在全民的包圍中。無論是在軍事戰線上,或者是在政治戰線、宣傳戰線上,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都打了敗仗,都已被它所宣布為敵人的力量所包圍,並且想不出逃脫的方法。

當中國共產黨轉入戰略進攻之後,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代表中國人民響亮地提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進而,毛澤東在陝北楊家溝會議上,深刻地分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的局點。指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是一個曆史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個偉大的事變。接著,毛澤東進一步堅定地指出:“曙光就在前麵,我們應當努力。”

為迎接這一偉大的事變,1948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東渡黃河,過山西,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從夏天開始,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五位書記實行集體辦公,集中指揮三大戰役,部署對國民黨的宣傳決戰。1949年春,召開了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全黨開始了從局部執政到全麵執政的曆史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