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幾天,外邊傳來廈門招生的消息。晚上,於昏暗的油燈下,陳伯達與母親商量再度報考。其母有了上次陳伯達哭的經驗,這次未考之前,就反複安慰陳伯達,努力去考,就是考不好,也不要過於難過,今年考不好,還有明年,明年考不好,還有後年,隻要有誌氣,努力學習,總能考上。陳伯達聽著母親的教誨,心中寬慰很多。7月,陳伯達在母親的打點下,奔廈門趕考。此刻的陳伯達前途未卜,命運未知,再加上上次的失敗,心中好生難過。陳母送子到村外,望著漸漸遠去的兒子,心裏也不知是什麼滋味。
到了廈門,經過選擇,陳伯達報考了愛國華僑陳嘉庚在廈門創辦的集美師範學校。國文考得很好,數學考砸,落榜而歸,相當傷心難過。但是他名次卻排上了候補生最後一名的名次。陳伯達母親極力安慰他,候補生尚有再考的機會。陳之姑母亦對他好生安慰。陳伯達鼓起勇氣,又一次參加集美師範學校的考試,國文試卷十分順利,數學試卷再度使陳伯達橫豎為難。看看如此陌生的試卷,陳伯達絕望了。考試結束,陳伯達交了試卷,連老師都不敢看一眼,心茫茫,不知如何走出了考場。回到旅店,陳伯達終日等待著命運的判決。同來參加考試的同學和同鄉人,約陳伯達同遊廈門鼓浪嶼日光岩,他拒絕了。同學們勸他,他也聽不進去。天無絕人之路,集美師範學校校長看到了他的作文,覺得陳伯達很有發展前途,看其算術仍是如前的“零蛋”,但他不忍心把一個將來在文章方麵有所建樹的學生棄於校門之外,其愛才之心驅使集美師範學校校長特批陳伯達入學。這樣,陳伯達得以步入廈門集美師範就讀。
美麗而靜謐的廈門,陳伯達在這裏度過了兩年半的學習時光,所學為經學、曆史、地理、英語、數學、體育等課。陳伯達經學、曆史、地理成績很好,數學極差,體育更是常不及格。
陳伯達剛入學那半年,十分想家,想念母親。有多次至深夜,不能入睡,暗自落淚。好在自己國文尚好,深得國文教師青睞。國文教師不時召陳伯達去,給予耐心指導。陳伯達在國文老師幫助下,進步很快,半年便嶄露頭角。時間過得很慢,頭半年,可謂度日如年。寒假到時,陳伯達歸心似箭,約集同鄉,向故裏歸去。
陳伯達入學後,其母雖日夜思念兒子,但陳伯達外出讀書,無疑給她帶來莫大的安慰。再者,大兒子在家勞動,每日必見,膝下有一兒子照顧自己,不覺怎麼孤單。陳伯達常有家書寄來,其母收到後,雖不識字,經大兒粗讀幾句,更感欣慰。過去多年的愁苦生活,此時此刻,似有所轉變。
陳伯達臘月十八抵家,母親觀其精神身體十分安好,與夏日迥然不同,心中不勝高興。晚上,一家四口,坐在燈前,聽陳伯達講述半年來於廈門所見所聞的一切,其兄聽得入迷,其妹也坐在旁邊湊熱鬧。其母覺得兒子有出息多了,懂得多了。在家一月,母子四人十分愉快。正月十五一過,陳伯達從家動身返抵廈門。
心情愉快,學習更有長足進步。16歲的陳伯達於1920年的學年中,國文、曆史、經學有了長足的進步。1920秋,陳伯達的上述三科,於廈門集美師範學校中,已是佼佼者了。文科老師十分喜歡陳伯達,學校校長和圖書館上下人等,也都對陳伯達另眼相看。陳伯達學習也十分刻苦,圖書館經常留下他努力讀書的身影。在廈門,陳伯達努力學習了數學,雖收獲甚微,但也有一定進步。英語,是陳伯達接觸的一門新東西,因他國文好,記憶力好,故英語在一年中,很有進步。物理,因他數學不好,學起來顯得十分吃力。化學勉強湊合,因初級化學隻要用點功,差不了多少。寒假前期末考試,國文、曆史、經學三門課程,全年級考第一,英語考中等,數學、物理兩科倒數第一、第二,化學勉強及格,總的成績不錯,陳伯達愉快地回家過年。
日子過得很快,陳伯達在家和母親生活一個月後,1921年春,再次回到學校。17歲的陳伯達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努力一搏,向更好的成績邁進。集美師範學校校長和文科教師,都認為陳伯達將來很有發展前途。同時,也為自己有這麼一個好學生而高興。他的國文教師,常教導陳伯達,要改變孤獨的性格,要和同學很好相處,勿以自己學習好而驕傲。每次談話,陳伯達都十分感動。1921年冬,學校舉行畢業會考,陳伯達十分輕鬆愉快地參加了考試。畢業之時,同學之間,近三年的同窗,自是手足之情,一時分手,難免痛哭流涕。老師鼓勵他們畢業後,努力進取,校長鼓勵他們,畢業後,以天下為己任。同學之間,也更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3.奔波於上海廈門之間
畢業後,陳伯達回到老家惠安縣任小學教師,隻教了一個學期。經集美師範學校老師介紹,辭去故鄉教職,來到廈門教小學,在三四所小學同時兼課,十分忙碌。所教課程為國文、英文、美術、算術等課。閑暇時,去廈門同文書院學習英文。就在這一年,陳伯達的“處女作”《兵?痞?》一文發表在1922年出版的《學生》雜誌第九卷第四期上。從此,陳伯達便與文壇結下了不解之緣。陳伯達始以文字起家,終以文字隕落,其起點為1922年,終點為1970年,曆時48年。
1923年陳伯達在廈門對寫作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為著將來成為大作家,他再次開始了大量的文學名著閱讀。無課時,他跑回他的母校,借閱當時出版的各種報刊雜誌,仔細分析比較時下文章的寫法。他對當時中國和世界上頗有名氣的作家,十分崇拜,並認真閱讀他們的著作。1923年春至1924年春,陳伯達幾乎翻遍了集美師範學校圖書館的文學名著和流行的報刊雜誌。集美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對陳伯達也十分偏愛,每次他來,都給提供借閱方便。每當課後,陳伯達便回到自己宿舍,如饑似渴地閱讀。對一些極有用處的段落和句子,還認真地背誦。小學教員的工作是很累的,但此時的陳伯達,正值精力旺盛時期,顧不上一天的疲勞,就鑽到書堆裏去了。夏日學生暑假,冬日學生寒假,陳伯達回故鄉度假。陳母見兒子精神尚好,比剛畢業時還胖了一點,十分高興。陳伯達也把一年的積蓄,奉給了母親。陳母見兒子能掙錢供養家庭了,更是打心裏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