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男孩子站在她的門前,又不肯當麵認錯,呆在家裏苦惱,又想見到她,隻好借送耳環之名來訪問,以便取得她的諒解。他想按門鈴,手卻抬不起來。總之無論如何也還是不肯先認錯,最後決定把耳環掛在門耳上就回去,便從衣袋裏取出來按在門上了。
他不由得想起過去那些快活的日子,想起倆人並肩坐在公園長凳上卿卿我我的情景。他對自己昨天的任性,不能不感到很遺憾。那麼現在怎麼還不去說呢?於是在掛完耳環之後,下意識地把嘴靠在門耳說了。
門慢慢地開了,在屋裏茫然的她,看見他象被彈簧彈起來似的撲過去哭了。她雖沒出聲,卻在心裏說著開鎖的那句話。
門開後,被掛在耳形鎖孔上的耳環,還在輕輕地搖動著。
安靜的力量
傳說中的八個神仙開悟得道以後,由蓬萊一帶駕雲過海,往三仙山飄然而去了。這個故事其實就來自齊國人最高的生存理想,即早日做個神仙。修煉和思悟,迷戀丹丸,並最終得以成功,超凡脫俗,可以移民到神仙界裏去,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這和徐福當時遊說秦始皇的口徑是一致的,徐福自己半是幻想半是現實地實踐了幾次,最後真的率領一支浩大的船隊駛入了茫茫大洋,再也沒有回來。
膠東以至於海內許多地方,至今還能找到一些高人靜修之地。這些地方有的是有名的觀和寺,有的是深山僻處,有的直接就是洞穴。萊國古地的遺風一直流傳至今,直到現在,保留在民間的還有各種各樣的修持,關於修身養性,私下傳遞各種秘方以及喜好膏丸丹散的,仍大有人在。七十年代的農村赤腳醫生製度,就曾經和這樣的傳統在一定程度上結合起來,於是那時隨處可見一根銀針一把草的簡陋,與一些深奧奇妙的修煉方法兼施並用。有時神漢巫婆同時也是赤腳醫生;鄉村裏的太極推手、武功師,這類人隨處可遇。在集市上,貌不驚人的賣菜老農很可能就身懷絕技,一時興起,能夠於靜默片刻之後,當眾揮臂斷石。
萊國大地上曾經遍布民間的禪房,當然這是隱姓埋名的,是人們相信和實踐安靜修身之所。許多人都懂得,隻有安靜下來,內在的力量才會一點點集聚和滋生出來,這猶如沙坑滋水,在緩緩無聲間充盈。有人忙碌一天之後,於空閑裏盤腿坐在炕上,雙眼微眯,兩手撫膝,讓氣息徐緩漫長起來。這種情形是常見的,至今也是如此,已經成為他們平息勞累的一種方法,一種習慣的姿態。由於萊國人於兩千多年前頻繁移民東海,所以日本韓國等地區,那裏盤腿而坐的人與膠東一樣多,而且諸多風俗氣質也極為相似。
安靜的方式及其煥發力量的功能,是齊國東部方士們發現和傳布的。這種方式又與後來的佛教禪事融合起來,二者嫁接得天衣無縫。安靜作為一種文化,已經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方式,還有各種藝術。能夠安靜下來的人,通常被視為極有力量、起碼是潛藏了某種大能量的人,這種人或者體能過人,或者思想過人。
古人的茶道、圍棋、撫琴,都以安靜功課為根柢,傳遞出一種深長的靜思意味。直到現在,如果能遇到一個自然深入的老者,看他品茶下棋,或者聽他彈琴,會發現流露在外邊的表演招式幾乎沒有,而給人流暢舒服的感覺,十分熨帖。這種生活舉止甚是雅致,同時又很樸素,一點做作都沒有。就連武術也是如此,淩厲的肢體動作都是配合呼吸,在沉靜的氣息間隙裏有節奏地展開,如果在這些動靜結合上稍有紊亂,也就全糟了。
大詩人杜甫有一篇名作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