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硝煙滾滾(2 / 3)

“我認為周恩來的聲明更多的意義在於實現一種政治恫嚇。中共沒有發動戰爭的能力,他們不具備相應的工業實力,而三八線沒有什麼軍事意義,它不過是一條緯度線,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聯合國軍跨 越它。”

麥克阿瑟怎麼會把中國人放在眼裏?

“請問您構想的下一步作戰計劃,是否還會有您所擅長的兩棲登陸作戰?”

“這是軍事秘密,無可奉告。不過我可以告訴諸位,這個作戰計劃已經成熟,它的核心主旨是:進攻!”

就因為這個記者的問話,就為了讓兩棲登陸戰那宏大的場麵再讓世界震驚一次,就為讓自己再大出一次風頭,已經被榮譽和虛榮心衝昏頭腦的麥克阿瑟開始犯蠢了。他認為他的戰爭藝術已經舉世無雙( 麥克阿瑟一生中隻對成吉思汗這個比他早生近一千年的統帥有過敬意),戰爭這種人類最殘酷的血腥競技對於他來說隻不過是兒童遊戲罷了。他也就當真在殘酷無比的戰場上玩了一把,結果縱虎歸山, 讓吃到嘴裏的人民軍主力又逃了出去,從而犯下了他在朝鮮戰爭中的第一個戰略錯誤。

此時在戰場上,美國第十軍和第八集團軍在韓軍配合下已經咬住了被阻隔在南方的人民軍主力,他們眼看是一個都活不成了。麥克阿瑟為滿足表演欲,竟毫無意義地又搞了一次兩棲登陸,他讓從仁川登 陸不久,銳氣正盛的第十軍撤回海上在元山登陸,截住現在已被包圍的人民軍;讓從釜山一路打出來,疲憊已極、補給缺乏的第八集團軍又去驅趕人民軍,再來一次鐵錘加鐵砧的表演。此舉就像反複放 掉嘴裏的老鼠然後又咬住的貓一般無聊,中國人稱這種把戲叫畫蛇添足。麥克阿瑟竟然就搞了這樣一個作戰計劃,而美國參聯會竟然也就批準了!

朝戰結束後,參聯會主席布萊德雷五星上將狠狠地挖苦:“假如提出麥克阿瑟元山登陸計劃的是指揮學院的一名少校的話,那名少校一定會在哄笑中被趕出課堂的!”

布萊德雷似乎忘掉了,正是他親手批準了這個荒唐的計劃。但這確實怪不了他。他連巴頓都管不住,還能管住麥克阿瑟?仁川登陸後,美國所有的人都把麥克阿瑟當神靈一樣看待,神靈的想法凡人怎能 理解?

隻有正在一線作戰的虎頭狗沃克不服,他飛回東京晉見麥克阿瑟:“司令官,南韓第一軍正沿朝鮮東海岸所向無敵向北推進,第十軍還在海上航行時,他們肯定就攻下元山了,第十軍的行動將毫無意義 ,不如第十軍與第八集團軍合成一股全力推進。”

如果沃克的意見被采納,以後中國軍隊的仗會難打得多,可麥克阿瑟一句話就讓虎頭狗成了啞巴狗。“參聯會已經批準了我的計劃,就按我的意見辦吧。”麥克阿瑟淡淡地說道。

呆若木雞的沃克走了以後,情報處長威洛比少將又給麥克阿瑟送來了一摞情報,全是有關中國的。

麥克阿瑟隨手拿起一份,漫不經心地看了看:

“中共部隊正在滿洲集結,估計有四十五萬人。在滿洲計有中共部隊三十八個師,其中九到十八個師正集結在鴨綠江沿江的各個渡口,中共部隊的調動應被看做是進入朝鮮戰場前的必要部署……”

麥克阿瑟搖搖頭,又拿起一份情報:

“中共軍隊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聶表示中國人民不會袖手旁觀,讓美國人一直打到中朝邊境。毫無疑問,聶的表態是說明中國軍隊的態度。而且,沒有中共最高層的同意,聶不 可能這樣說,因此,這也可視為中共當局的態度。”

“我親愛的威洛比,中共有空軍嗎?”

麥克阿瑟搖搖頭,微笑著將那兩份情報扔進報告堆。

“沒有,不過據說正在組建,將軍。”

威洛比少將以情報人員的嚴謹回答。

“他們有海軍嗎?”麥克阿瑟笑得更歡了。

“也在組建。”

“他們的陸軍有坦克嗎?”麥克阿瑟笑著舉起了煙鬥。

“微不足道。”

“陸軍的火炮怎麼樣啊?”麥克阿瑟笑著點燃了煙絲。

“同樣微不足道。”

“那就行了,我們的談論可以結束了。”麥克阿瑟笑著抽了一口煙鬥:

“隻要中國人敢參戰,我將讓隻靠步槍作戰的中國人屍橫遍野,將整個戰場變成屠場,坦率地說,我是多麼盼望他們參戰啊,不過威洛比,”麥克阿瑟說出了自己的戰略判斷:

“我認為中國人的目標是福摩薩(台灣),他們隻是虛張聲勢好讓我們陷在北方的朝鮮,然後突然在南方攻打福摩薩。”

麥克阿瑟突然斂住笑容目光炯炯:

“一旦中共發動對福摩薩的進攻,我將立刻趕去親自指揮對中共的反擊,我會讓他們血染海峽,慘遭失敗!也許中共會因此而總崩潰。”

麥克阿瑟大步走到窗前凝視天空:

“我天天在睡前祈禱,希望中共會這麼幹。要真是那樣,上帝可就再一次成全我了!”麥克阿瑟迫不及待地又開始了祈禱。

威洛比少將滿懷崇敬地退出了司令官的房間。

麥克阿瑟的元山登陸計劃開始實施了。正像沃克所擔心的那樣,井然有序的戰場立刻混亂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正在作戰的第十軍從前線緊急撤出,趕回仁川登船。本來就因承受過度補給任務而不堪重負的仁川港立刻就癱瘓了,而第十軍的登船屬於最優先任務,仁川港隻好停止第八集團軍的補給,卸貨去裝運第 十軍。這一下又導致戰場上已經補給缺乏的第八集團軍更加捉襟見肘,被迫放慢攻擊速度。而十軍在如此擁擠的仁川也不能迅速登船。麥克阿瑟拆東牆補西牆,居然又命令已到仁川的十軍中的第七步兵 師南下開到釜山上船。這就更加亂套了,可憐的第七師被迫在本來就堵塞嚴重的漢釜公路上行軍三百多公裏,到了釜山後登船出航,又要優於第八集團軍的補給工作,結果,麥克阿瑟的荒唐計劃在仁川 、釜山和漢釜公路上造成一片混亂,本用來輸送進攻補給的僅有的兩個港口及其附近公路、鐵路擠得水泄不通,沃克第八集團軍補給缺乏日益嚴重,被迫放慢向北進攻的速度,而第十軍被迫置身戰鬥之 外達好幾周之久。

等第十軍終於乘船趕到元山港時,南韓一軍早已攻下此地。更可笑的是,第十軍眼望著岸上的南韓戰友進不了港,幾千顆人民軍的水雷在等著他們。情急之下,麥克阿瑟竟極其機密地讓剛投降五年的日 本投入朝鮮戰爭。

日本海上保安廳長官大久保隨即在當時極度貧窮的日本用高薪秘密招募了一批舊軍人,組成日本掃雷隊趕赴元山。

十月十七日,一名名叫中穀板太郎的日本水兵在掃雷中被炸死,他是日本“惟一公開的戰後陣亡者”。

出現傷亡後,日本掃雷總指揮不顧美軍司令部的命令,帶著掃雷隊匆匆返回日本。麥克阿瑟大為光火,竟要求日本嚴懲責任者。陰險狡猾的日本首相吉田茂趕緊派出第二支掃雷隊到元山。這樣,在兩個 月時間中,戰敗才五年的日本就出兵一千二百人、四十六艘掃雷艇跑到朝鮮。

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違反剛製定兩年的、宣布永遠放棄國家交戰權的《和平憲法》出兵海外,到了七十年代日本人才大致知道這次機密行動的內情。而日本戰後的新海軍也因此次行動獲得美軍信任,開 始了重新武裝……

半個月後,元山港的水雷終於掃清,第十軍這才上岸,麥克阿瑟的此次行動成了各國軍人的笑柄。本來已經陷入絕境的南方人民軍主力借此機會,分成小股紛紛乘機往北溜之大吉……

美韓軍擊潰人民軍主力後,朝鮮北方已無人民軍有力部隊駐守,美韓軍遂於九月八日越過三八線悍然北進。挨了幾個月打、飽受責難的韓軍高叫“飲馬鴨綠江”向北猛撲,一路見人即殺,遇房則燒,如 入無人之境,其好戰言辭甚至讓美國人都感到不好意思。麵對極端不利的戰場形勢,金日成向中國求救了!

九月十六日,仁川登陸戰第二天,滿臉焦急的朝鮮次帥、內務相樸一禹匆匆渡過鴨綠江來到中國安東,緊急約見中國東北軍十三兵團幾位將領。樸一禹也曾是中國軍隊的一名老兵,在八路軍鄧華支隊工 作過,還任過平西抗日根據地縣長,中國名字叫王巍。

曾長期戰鬥生活在中國的樸一禹滿口流利的中國話,雙方的交流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樸一禹甚至都不能向老戰友鄧華介紹朝鮮具體的戰況。他和金日成都已和前線部隊失去聯絡,隻知道美韓軍正向北方 急進,公路鐵路全被敵機破壞,人民軍部隊正沿山區小道後撤。

聽完了介紹,幾員能征善戰的中國將領心裏有譜了,人民軍招架不住了。朝鮮危急!果然,樸一禹代表朝鮮黨和政府懇請中國出兵援朝。

幾員將領雖然早已作好出國作戰的心理準備,但一切行動隻能聽從中央命令,也隻能泛泛安慰樸一禹:“我們一定把你們的情況和你們的要求向我們黨中央報告,隻要黨中央一聲令下,我們立刻出兵! ”

心急如焚的樸一禹隻待了一個晚上就又趕回了朝鮮,這是朝鮮政府第一次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出兵援朝。

樸一禹一走,幾位將領立刻向毛澤東和黨中央做了詳細報告。接著,鄧華、洪學智、賴傳珠、解方、杜平又開了一個會議,按孫子兵法,這次會議可稱出師前的戰術“廟算”。這都是些身經百戰的優秀 將領,雖然沒跟美軍交過手,但憑著極其豐富的戰爭經驗,怎麼跟美軍打仗的譜還是有的。

幾個腦袋一合計,就分析出了美軍和我軍的優缺點:

美軍有現代化裝備,機動性強,陸軍地麵火力強,海空軍絕對優勢。我軍裝備明顯劣勢,步兵就那麼幾門迫擊炮,重一點好一點的炮都是繳獲國民黨的,還靠騾子拖馬匹拉呢,火力絕對劣勢,海空軍沒 有,主要就靠步槍手榴彈了!

怕不怕?嘿,從紅軍當到解放軍,什麼時候我軍裝備強過敵人了?當初拿著菜刀不也砍出了一個新中國?打仗若就靠武器還要將領們幹什麼?幹脆量量誰的炮筒粗,數數誰的飛機多就行了!

幾個人算完了美軍長處又合計起了我軍長處。我軍為反侵略而戰,師出正義,士氣必高,政治上絕對優勢!美軍為侵略而戰,出師無名,必遭世界反對,士氣低落,政治上劣勢。光這一條就可一戰!外 行才知道隻靠武器打仗,武器是要人操縱的,打仗先就打個精氣神,打勝仗最主要的一條我軍占優了,能戰!

我軍戰鬥經驗之豐富可謂舉世無雙,從建軍那天起哪天不是在槍炮聲中度過的?幾十年又是一貫以劣勝優,再厲害的敵人我們都能找到對付他們的辦法!特別是我軍作戰機動靈活,善於側麵迂回包抄, 又善於分散隱蔽,總之一句話,怎麼能打勝仗就怎麼打。而美軍一切行動均按作戰條令規定,死板得很。以活對死,能戰!

我軍指揮員英勇善戰,犧牲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勁頭敢說哪個國家都比不上。美軍連喝的水都從日本拉來,少爺兵喝朝鮮水瀉肚!他們就靠個優勢火力,論士兵的素質他們根本就和我們沒得比。能戰!

我軍背靠祖國,補給方便,美軍什麼東西都得從本土遠涉重洋運過來,它的裝備現代化,車多炮多飛機多消耗也多,我軍裝備差,車少炮少消耗也少,打仗打後勤,能戰!

還有朝鮮的地形,當地百姓人心向背……

幾個人越合計勝算越大,越合計信心越足,美國佬沒什麼了不起,隻要中央下令,照樣揍它個屁滾尿流!

幾員戰將隨即根據敵我優劣確定了作戰原則:

戰略上持久,戰術上速決,集中優勢兵力穿插迂回分割包抄。美國佬飛機厲害,我白天就分散隱蔽睡大覺。夜裏你總看不到地麵吧?我就大打近戰夜戰白刃戰,跟你的步兵貼在一起,讓你的炮兵航空兵 幹瞪眼!你炸壞了公路鐵路,我不走不就得了?我就靠步兵的兩條腿走山路往你背後鑽!你不正猖狂北進嗎?我就布好陣勢以逸待勞等你進圈套!

不久,戰爭就打響了,幾員虎將的妙算與實際情況幾乎如出一轍,可稱神算!隻是後勤一條徹底算錯了。由於美國空軍的轟炸,我軍背靠東北卻沒吃沒喝缺槍少彈。美軍有強大的現代化運輸能力,雖然 遠涉重洋卻什麼都不缺,閑著沒事還運來幾千萬個避孕套!

那場即將發生的戰爭在很多方麵超出了幾位揚威國內戰場的將領的想象,他們將在當時世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戰場上進一步走向成熟,深刻地了解製空權、火力、後勤等現代戰爭要素的重要性。正是由 於有了在朝鮮戰爭中的親身曆練,他們都將成為建國之初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的英才,直到一九五九年彭德懷上廬山……

樸一禹來後,經高崗同意,四十二軍軍長吳瑞林中將帶著軍作戰處長和情報處長化裝成火車司機入朝看地形。他從安東出發經新義州、平壤再回到中國輯川,曆時七八天,在朝鮮北部轉了一圈。每到一 地,吳瑞林就口述該處地形、能展開何種軍事行動等情況,隨行情報處長趕緊記錄,作戰處長則拚命畫圖,將沿途村莊、橋梁、涵洞等有軍事意義的地點記畫下來。這樣,吳瑞林搶在聯合國軍到來之前 搞出了一份朝鮮北部的兵地要誌,這份報告以後幫了彭德懷大忙。吳瑞林這位智勇雙全的名將將在朝鮮戰場給西方留下極深的印象,直到四十年後的九十年代,一名在美國最高軍事學府深造的中國留學 生還被校方的一名三星將軍叫去問道:“你知道中共的吳瑞林將軍嗎?吳瑞林是位了不起的將軍,我十分敬佩他。你回國之後,在戰術上、戰略上要向他好好學習!”原來,他在朝鮮曾當過吳瑞林的俘 虜,甚至還被吳瑞林親自審問過。

鴨綠江邊的中國將領們開始更加狠抓部隊戰備,同時焦急地等待著中央的答複和軍事統帥的到來……

蘇聯一位軍事將領曾感慨萬分地說:“決策的過程是一個極為艱難和痛苦的過程。”毛澤東現在就在經曆這種痛苦。

到底出不出兵?中國打了一百多年仗了,現在建國才一年,整個國家千瘡百孔,一片廢墟,經濟上一塌糊塗,國內土匪猖獗,蔣介石還占著台灣島,堆積如山的內部問題都處理不過來。現在要去同世界 上最強大的國家和其十多個仆從國作戰,打得贏嗎?打天下時可著勁兒造反無所謂,現在坐了江山,那些壇壇罐罐都是人民的了。一旦打輸,政權崩潰,蔣介石反撲都不是沒有可能的!曆史上有多少功 敗垂成的事?

不出兵吧,民主朝鮮一垮,社會主義陣營將威信掃地,將會在東方被打破一個缺口,美國人和李承晚幾十萬人馬往你家門口一擺,你還想過安生日子?幾十萬東北邊防軍將被吸在中朝邊境動彈不得。長 期戰備要多少錢?東北是舊中國唯一還算完整的重工業基地,在即將到來的國民經濟建設中是要起大作用的!讓侵略者逼到家門口,多少企業要搬遷?損失之大隻怕還要超過一場戰爭!生產建設還會拖 後多少年?再說你不反抗就沒事了?未必!仁川登陸成功,美國又開始轟炸中國邊境了,安東一次就吃了十二顆炸彈,連山東外海的中國商船都遭到美國海軍射擊。它這是戰略偵察呀,你越讓步它會越 囂張的!到時候它從北麵逼入東北,第七艦隊支援蔣介石反攻華南……

在領袖身邊工作的人們回憶,決策出兵援朝的那段時間,毛澤東陷入了建國後最痛苦的狀態。他整夜不能入眠,兩三個小時就得給他倒滿滿一缸煙蒂。往日和藹的毛澤東不見了,現在他時常大發脾氣, 工作人員都盡可能離得遠一些,不去打擾他,毛澤東身上的壓力太大了。將失一令,軍破身死。而現在,一個毛澤東為之驕傲無比的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安危就在他一念之間,決策雖然由政治局共同做出 ,最後定下決心卻隻能是他毛澤東一人。君失一策,那可是國破家亡啊……

經過反反複複極其痛苦的思考,毛澤東終於下定決心出兵!毛澤東告訴自己,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從保衛中國自己的角度上,中國都要出兵!

因劇烈思考激動得滿臉通紅的毛澤東站起身,看著窗外婆娑搖曳的斑竹問自己:我難道還不如中國古代的君主嗎?哪一朝的中國君主在朝鮮被侵略的時候不援朝?唐高宗就援朝抗日,那麼昏庸的明神宗 也知道援朝抗日,他們尚且能打出去禦敵於國門之外,我毛澤東難道坐等美國人打上門來?

出兵!

最痛苦的是毛澤東,最忙的是周恩來。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證實,抗美援朝時期是周恩來一生中最忙的時期,甚至超過了以後讓他焦頭爛額的“文革”時期。他每天都要會見上百號人,開十幾個會,批閱 如山的文件。毛澤東在菊香書屋為決策痛苦萬分,周恩來在西花廳裏為具體事務勞心傷神。他開始為萬一朝鮮出現最壞情況做極其細致的準備。

東北邊防軍早有一個報告,建議出兵之前派一個四人先遣小組前往朝鮮熟悉情況,勘察地形,做戰場準備。戰場指揮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鑒於時機不到,周恩來一直沒有批複。樸一禹到安東求援第三 天,周恩來當即召見奉召回國的柴成文,讓他再帶五名武官入朝。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五名武官中職務最高的是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張明遠。其餘四人分別是十三兵團偵察處長崔醒龍,三十九軍參謀處副處長何淩登,四十軍一一八師參謀長湯敬仲,軍委炮兵司令 部情報處副處長黎非。五個人兩個搞參謀兩個搞情報,還有一個搞後勤,很明顯,這五個人是大軍先行官。

柴成文一行數人離開北京,首先在沈陽見了高大麻子高崗。高崗也急得很,如果大軍真的入朝,他坐鎮東北要為幾十萬軍隊提供後勤保障,任務重得很呐。

高崗把柴成文找去,詢問中央有何具體交待,還特意拿出毛澤東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看來不出兵是不行了,必須早做準備。高崗是想先摸摸底,可毛澤東此時都還不能確定是否出兵,柴成文如何能 知?

翌日,柴成文一行分乘五輛吉普趕到平壤拜會了金日成。金日成一聽這幾人的職務高興極了,久經戰陣的金日成當然知道這幾個人入朝目的所在,立即給五名新武官各開一個親筆簽署的“信任狀”,要 求朝鮮有關黨政機關沿途給予協助。這可是朝鮮最高級別的通行證,有了這幾張“信任狀”,五個人在整個北朝鮮都可暢通無阻。出了首相府,五人立刻前往各地看地形搞情報,為大軍入朝做準備。

送走了柴成文一行,周恩來又與毛澤東協商,以個人的名義向金日成提出建議,希望其采取自力更生、持久作戰的方針,集中兵力與火力的絕對優勢,圍殲被分割的少數敵人,逐步削弱敵人,以利長期 作戰。

金日成收到建議後深表感謝,表示希望中國同誌經常提出建議。可惜建議雖好卻當不了飯吃救不了急,金日成已經沒有實力完成建議了!

九月三十日,南韓軍第三師在“競賽”中取勝,先於其它部隊越過了三八線,搶了頭功。

十月一日,麥克阿瑟給金日成下了最後通牒:

“我,聯合國軍總司令,要求你和你指揮的軍隊,接受由我委派下的軍事監督,無論在朝鮮什麼地方,立刻放下武器,停止敵對行動。”

當日夜裏,金日成笑著告訴中國大使倪誌亮:

“麥克阿瑟要我舉手,我們從來沒有這個習慣!”

說完,金日成以他和樸憲永(朝鮮外務相)的名義聯名向毛澤東提出派兵援朝的要求。當危急中的金日成向毛澤東求救時,正在黑海克裏米亞度假的斯大林也急得團團亂轉。他是社會主義家庭的大家長 ,金日成的失敗就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失敗!就是斯大林的失敗!

高傲的斯大林絕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是直接出兵去跟美國人打仗,搞不好那可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真要蘇聯為其它國家做出如此重大的犧牲,去冒讓整個蘇聯毀於一旦的危險,能這樣幹也就 不是真實的斯大林了。

在房間轉來轉去的斯大林突然停住腳步露出笑容。他終於想起還有中國同誌呢!

兩封電報同時擺上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案頭,一份是金日成的求救電:

目前戰況是極端嚴重的。我們人民軍對上陸的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對於前線的人民軍,已經造成了很不利的情況……

我們要決定克服一切困難,不讓敵人把朝鮮殖民地化與軍事基地化,我們一定要不惜流血犧牲,流盡最後一滴血,為爭取朝鮮人民的獨立解放民主而鬥爭到底!……

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機,不給予我們時間。如果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隻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以我們特別的援助,及在敵人進攻三八線 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一封是斯大林通過駐華大使羅申轉過來的密電:北京 蘇聯大使:

請立即轉告毛澤東和周恩來:

我正在遠離莫斯科的地方休假,對朝鮮局勢不甚了解。但是,從今天莫斯科給我的報告中,我得知朝鮮同誌陷入了困境。

…………

我考慮,根據眼下的形勢,如果您認為能為朝鮮人提供援軍,哪怕五六個師也好,應即刻向三八線開進,從而使朝鮮同誌能夠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後備力量。中國部隊可以誌願者身 分出現,當然,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

我沒有向朝鮮同誌談過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談。但我並不懷疑,當他們得知此事後將會高興。

等候您的答複

此致

敬禮

菲利波夫

一九五○年十月一日

朝鮮同誌求救了,社會主義家庭大家長也來求援了,剛成立整整一年的年輕共和國立刻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現在,考驗中國共產黨人的曆史性時刻終於到了。

十一

十月二日三時,中南海頤年堂,討論出兵援朝問題,中共群雄濟濟一堂,暢所欲言。

剛剛經曆勝利,黨內政治氣氛是非常民主的。會前,毛澤東和周恩來交換過意見,兩人一致力主出兵。前一天的十月一日夜間會議中,中央幾個主要領導已達成了出兵的一致意見。

周恩來本想先作個發言,毛澤東見狀阻止:“讓大家放開說!”

毫無疑問,毛澤東此舉便於吸收群眾智慧,豐富決策依據。建國初期取得的那些巨大的政治經濟軍事成功,無疑與黨內的這種民主風氣有極大的關係。

會議一開始,毛澤東就幽默地說:“這是個諸葛亮會,請大家來,談談對出兵援朝的看法,擺一擺出兵的不利條件和困難。”

出乎毛澤東意料,問題一拿出來,便出來兩種意見,有的堅決主張出兵,有的卻不願出兵,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打這一仗。

更關鍵的是,最不同意出兵的竟是與抗美援朝成功與否有重大關係的兩個人物。這兩個人一個是出兵的前方主帥,另一個是保障大軍後勤供應的後衛。

高崗滿臉麻子漲得通紅:“打仗要打實力,出兵援朝,保衛新生的共和國,反對帝國主義霸權,道義上沒錯,可蘇聯比我們力量雄厚,武器不知比我們好到哪兒去了,他們都不打,為什麼要我們打?以 我們這麼一點力量去跟美國人打仗,即使打勝了,要付出多大代價?”

東北是出兵部隊的直接後方,高崗是東北人民政府主席,他還是中央政府副主席,無疑,他的意見是很有影響力的。

更讓毛澤東吃驚的是,他親手從連長提拔起來的愛將林彪也反對出兵,而且反對態度比高崗還強硬。要知道,林彪可是已經內定的出兵統帥啊!

東北邊防軍司令員粟裕重病在身,沒有年把時間起不來,一直不能到任,出兵的事情又越來越急,毛澤東和周恩來商量後,決定讓聲威赫赫的四野司令林彪統帥部隊進朝鮮。一直到這時為止,毛澤東對 林彪還是非常滿意的。抗戰中林彪被友軍誤傷,痛得在延安慘嚎連連,毛澤東聞聲熱淚橫流。他一生流過幾次淚呀?

紅軍時期林彪立了多少戰功?抗戰第一仗就在平型關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三年解放戰爭,把出關的十萬部隊打成入關時的百萬雄獅,不容易啊,自己還親口誇過:“林彪打仗又狠又刁!”沒想到林彪 竟是這種態度!

林彪說話和口沫橫飛的高崗不一樣,說起話來慢條斯理,可還特別有說服力:“美國人一個師有大炮幾百門,我們一個軍才有三十幾門。他們有空軍,我們沒有。他們有海軍,我們又沒有。這仗怎麼打 啊?再看看國內,從紅軍打到解放軍,二十幾年就沒停過,人心厭戰哪,極度厭戰,沒有一個老百姓不厭戰。沒有一個戰士不希望和平。現在遍地土匪多如牛毛,老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以前,為了過 上好日子,他們拿起槍跟我們走,現在解放了,又要他們拿槍,他們願意嗎?”

林彪說到這裏,周恩來插了一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嘛,把思想工作做透,人民會跟我們走的。”

林彪立刻不再做聲,耷下肩膀,恢複了那副鬱鬱寡歡的舊模樣,一句話也不說了,會場立刻沉悶了。

毛澤東沒想到會有這麼大分歧,隻好說道:“既然這樣,先散會吧,明天再開。”

毛澤東說完就離開會場,餘下眾人麵麵相覷,各自離開不提。

客觀地說,高崗、林彪反對毛澤東的意見是難能可貴的。作為高級幹部,麵對領袖能坦率說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無疑是值得嘉許的,隻是林彪反對出兵也確實有那麼一點不便說出口的“活思想”, 他害怕打敗仗影響自己的威信。而曆史卻再一次證明了毛澤東的遠見卓識,包括毛澤東自己也沒有想到,抗美援朝竟取得那麼多那麼大的勝利,一百多年來猶如一盤散沙的中國人麵對強敵煥發了空前的 團結。因為戰爭的勝利,國內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漲,外交上國際威望空前提高,軍事上則一掃人人可欺的百年弱國形象,打出了一個世界軍事強國。連經濟上也因為人民奮發圖強,友邦大力支援而迅速 恢複。毛澤東若能知道如此結局或許老早就出了兵,林彪、高崗恐怕也絕對不會反對。曆史又一次證明毛澤東比別人都高明,許多同誌由此相信毛澤東超過了相信自己和政治局的集體領導。毛澤東的自 信也更高了,這卻又為他晚年的錯誤埋下了伏筆。

散會後回到菊香書屋,毛澤東還在思忖自己是否錯了,林彪是否有理,內心很有一些不舒服。就在這時,周恩來進來了:

“主席,明晨一點約見印度大使潘尼迦,原定說明變不變?”

“不變!”

毛澤東斬釘截鐵地說。

建國初期,印度奉行不結盟政策,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中印關係相當友好。印度第一任駐華大使潘尼迦非常熱愛中國,這條線實際是當時中共惟一能跟西方國家直接傳遞信息的通道。十月一日夜間開 會後,已商定讓周恩來通過潘尼迦向西方轉達中國最後的警告:“美國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我們要管!”

這個信息實際上是告訴西方中國外交努力已到盡頭,你要再不聽警告就隻有到戰場上比誰的拳頭厲害了!周恩來沒想到二日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中央內部分歧如此嚴重,不知道毛澤東決策是否因此改變, 故有此一問。

周恩來又問道:“主席,斯大林還在等答複呢,電報怎麼發?”

抗美援朝史上的一個謎團出現了。在世界所有有關中國抗美援朝的史料中,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如實記載了這封電報,這封電報是中共中央關於抗美援朝決策的總說明:

我們決定用誌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誌。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敵人占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 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於整個東方是不利的。

…………

這份電報充分表現了中國人要在朝鮮與美國人一決雌雄的無畏氣概,也說明了中共中央已形成出兵決策。國內許多研究抗美援朝的著作都認為它是毛澤東在十月二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後起草的,這封電報 的真實性從來無人置疑。

沒想到蘇聯解體,大批曆史絕密檔案被披露,但在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和對外政策檔案館中都找不到這份電報,而隻有另外一份內容完全相反的電報,電報落款時間是“一九五○年十月二日”,蘇聯 收件時間為“一九五○年十月三日十二時十五分”,由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轉發,電文節錄如下:し評波夫:

呈上毛澤東對您第四五八一號電報的答複如下:

一九五○年十月一日來電收悉。我們原先曾打算,當敵人向三八線以北進攻時,調動幾個師的誌願軍到北朝鮮幫助朝鮮同誌。但是,經過慎重考慮後我們現在認為,這一舉動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

當然,我們不出兵援朝,這對於正處在如此困難境地的朝鮮同誌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我們自己也於心不忍,但如果我們出動幾個師,隨後又被敵人驅趕回來,並由此引起美國與中國的公開衝突,那麼 我們的整個和平建設計劃將被全部打亂,國內許多的人將會對我們不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尚未醫治,人民需要和平)。

因此,目前最好還是克製一下,暫時不出兵,同時準備力量,這樣做在有把握與敵作戰的時機上會比較有利。

由於暫時的失利,朝鮮應該換一種鬥爭方式,進行遊擊戰。

我們將召開黨中央會議,中央各部門負責同誌都將出席。對此問題尚未作出最後決定。這是我們的初步電報,我們想同您商量一下。如您同意,我們準備立刻讓周恩來和林彪同誌飛到您休養地,同您討 論這件事,並報告中國和朝鮮形勢。盼複。

毛澤東

一九五○年月十月二日

毫無疑問,這是兩份內容截然相反的電報,一說出兵,一說不出兵,怎麼回事呢?

如獲至寶的一些西方學者立刻指責:“中國出版的十月二日電報不可靠”,“中國當局為了表現他們認為的在意識形態和政治上更正確的曆史看法,改動或歪曲了文件的內容。”

中國曆史學家迅速查證,這份文稿確有其事,毛澤東手稿且存。《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和《毛澤東軍事文集》收入時均已證明。文獻具體時間應該是十月一日夜會議之後和政治局擴大會議之間所寫, 不可能在十月二日會議之後所寫;該電並未發出。一般說電報稿上都有發出時間而該電沒有,估計是因為會上有分歧,所以未發;該電顯然根據十月一日夜裏會議精神起草,它反映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 央領導人出兵援朝的決心,這是一份完全真實的曆史記錄。那麼為什麼會有那份不出兵的電報呢?

估計是會議上分歧太大,毛澤東也想再看看斯大林的反應,了解蘇聯對解決朝鮮危機介入的程度有多大,以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出兵所麵對的國際環境。無論如何,毛澤東、周恩來抗美援朝的決心沒有動 搖,否則誌願軍不可能跨過鴨綠江。(見《周恩來與朝鮮戰爭》一書)

擬完電報後,周恩來憂慮地詢問毛澤東:“林彪如此態度,看來得換個人掛帥了。前一段柴成文回國述職,我讓他向林彪報告,讓林彪早點摸清情況好掛帥,沒想到他問柴成文,金日成是否做好了上山 打遊擊的準備!”

毛澤東憤激地說:“是要換了,他就是私心重,怕打不贏影響他林總的威信!朝鮮同誌前一段打勝仗的時候,他的情緒很高嘛!現在人民軍要失敗了,他就身體有病了?我看他是有心病!為將者都沒有 必勝信念,怎麼帶兵打勝仗?臨陣換帥吧!”

“你看換誰呢?”周恩來問道。

毛澤東看來是胸有成竹:“誰敢橫刀立馬……”

周恩來眼睛一亮,立刻接上去:“惟我彭大將軍!”

十二

彭德懷永遠都忘不了抗戰時期西北那位老農。他過黃河時那老農幫他做了點事,他回請老農吃了一頓肉,沒想到那憨厚的老人竟涕淚橫流。這是老人一生中吃的第二次肉。上次吃肉是四十多年前滿清的 一個縣太爺讓他挑行李,看他辛苦賞了一碗菜,菜裏夾了幾片香香的肥肉!

彭德懷永遠忘不了自己當時心裏是何等刺痛,他自己的出身也很苦,童年時除夕還出去討飯,可中國西北農村的赤貧還是讓他震驚。從那時起,他就立誌打完天下後投身經濟建設,為讓西北這塊他戰鬥 生活過多年的土地擺脫貧窮而奮鬥餘生。

建國後,彭德懷已幾次向身邊的秘書流露出退出軍隊搞建設的念頭,那麼多戰友壯烈犧牲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嗎?自己僅僅是一個幸存者而已,作為一名幸存者應該去完成犧牲同誌的心願。

打平西北後,中央軍委副主席、西北局書記彭德懷的工作重心發生了徹底變化,西北軍事沒什麼大事需要他操心了,邊境外是蘇聯,友好著呢。邊境內隻餘幾股不成器的土匪,委屈王震王胡子大材小用 就是了,連西北野戰軍都要大裁軍,改編成生產建設兵團從事生產活動(一年後,西北七個軍裁得隻剩一個第一軍)。現在,彭德懷這位西北戰神是一心撲在西北地區的國民經濟建設事務上了。

十月四日早上,彭德懷正召開西北廳局級以上幹部會,商討大西北經濟發展問題。臨近中午,秘書楊鳳安突然領進一位中央辦公廳的同誌,來人舉手敬禮:“彭總,中央正在開會,毛主席讓立刻把您接 到北京,他要馬上聽聽您的意見,昨天飛機就備好了,天氣不好,總理怕出事,拖到今天才讓我們來接您。”

黨性極強的彭德懷立即宣布散會,回到辦公室收拾了一摞有關西北經濟發展規劃的材料,啃了兩個冷饅頭喝了一杯開水,就趕往飛機場。直到這時,他還以為是去出席中央的經濟發展會議。彭德懷這一 去就將掛帥出征,忙得跟西安的妻子告別的機會都沒有,他的妻子浦安修好幾個月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去了哪兒。

在飛機上,彭德懷突然感到此行可能與經濟問題無關,那問題不會這麼急。軍人的直覺告訴彭德懷,多半是朝鮮問題……

等彭德懷趕到頤年堂時,當天的會議已近尾聲,會議上爭論仍然十分激烈,兩種意見依舊相持不下。彭德懷看看會場上的氣氛就明白了,毛澤東急如星火地請他來是搬救兵呢!在出不出兵的問題上,他 這個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員、西北局書記的一票將是決定天平傾向哪一麵的決定性一票。

果然,毛、周在散會後留下了彭德懷,三人在菊香書屋暢談一番。作為一個軍事家,彭德懷雖遠在西北,卻也早已在關注朝鮮戰局。快人快語的彭德懷當即表示:“如果戰爭非打不可,晚打不如早打! ”

毛澤東聞言哈哈大笑:“看來我這救兵搬對了。”

彭德懷以後在牢獄中記下了他當時劇烈的思想鬥爭:

聽別的同誌告訴我,當毛主席讓大家著重擺擺出兵的不利情況以後主席講了這樣一段話:“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別人處在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裏也難過。”我剛到,未發 言,內心想是應該出兵,救援朝鮮。散會後,中央管理科的同誌把我送到北京飯店。當晚怎麼也睡不著,我以為是沙發床,此福受不了,搬到地毯上,也睡不著。想著美國占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 我東北,又控製我台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 國主義見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如果美國決心同我作戰,它利速決,我利長期;它利正規戰,我利於對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國政權,有蘇聯援助,比抗日戰爭時期要有利得多。為本國 建設前途來想,也應當出兵。常說,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強大得多,我們不出兵救援朝鮮,那又怎能顯示得出強大呢?為了鼓勵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反對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 也要出兵;為了擴大社會主義陣營威力也要出兵。“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如果不把它同朝鮮處於危急時刻聯係起來考慮,那就是民族主義而不是國際主義者。”我想到這裏,認為出兵援朝是正確的, 是必要的,是英明的決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我想通了,擁護主席這一英明決策。(見《彭德懷自述》第2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