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會議的內容還涉及到朝鮮問題。是時,朝鮮已淪亡於日本三十年了,美蘇雙方商定“朝鮮應由國際托管”,羅斯福提出“朝鮮要由一個蘇聯代表、一個美國代表、一個中國代表托管,托管期也許要 二十年到三十年”。斯大林則表示“托管期越短越好”,並主張戰爭一結束,就讓朝鮮獨立。這次會談對於朝鮮問題的處理雙方都很模糊,畢竟戰爭還在繼續,到底打成什麼樣誰都不清楚,朝鮮問題還 不是很急迫,更多的大事還在等巨頭們去處理呢!
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一日,雅爾塔會議結束,三巨頭在高級將領和貼身保鏢的簇擁下坐在老沙皇的避暑行宮利瓦吉利宮前麵對著黑海談笑風生。
“雅爾塔真美。”丘吉爾向斯大林感歎:“雅爾塔會議更是偉大!”(在來雅爾塔之前,丘吉爾向羅斯福偷偷寫信大發脾氣:“雅爾塔隻有斑疹、傷寒和臭蟲,在哪開會都比雅爾塔強。”)
斯大林笑著響應:“希望戰後的和平能永遠保持下去。”
沉默著的羅斯福看著波濤翻滾的黑海,想起了他在太平洋上的陸軍統帥麥克阿瑟。極端反共的麥克阿瑟堅決反對拉蘇聯參加東方對日作戰,他認為日本崩潰已成定局,美國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垮 日本,根本就不需要借助居心叵測的蘇聯的力量。如此一來,整個東方的戰後問題就簡單多了:美國將獨吞亞洲對日作戰的全部勝利成果!
盡管一點兒也不喜歡甚至討厭麥克阿瑟,但羅斯福不得不承認他講得有道理,但問題是麥克阿瑟不懂政治。美國什麼都不在乎,就是死不起人。日本雖已窮途末路,但美軍最高軍事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 估算,如果直接進攻日本本土,美軍至少要付出一百萬人的傷亡代價。那個據科學家們說威力甚至可以毀掉地球的原子彈還在研製中,雖然羅斯福親自啟動了“曼哈頓計劃”(美國研製原子彈的工程代 號),但隻有上帝才知道那玩意兒炸不炸得響,那些異想天開的科學家們最後隻能弄出個超級大土豆也未可知。羅斯福可不敢把寶押在這個上麵!戰爭即將結束,美國政治和美國人民都不允許在戰爭的 最後階段死掉這麼多美國子弟,所以非得拉蘇聯入局共同參加對日作戰不可,即使明知這是飲鴆止渴。再說……羅斯福側身看著斯大林,嘿,再說這個格魯吉亞人你不邀請他也會主動參戰大撈一把的, 否則他就不是斯大林了!與其如此,不如順水推舟做個人情。無論如何,蘇聯參戰總是會大大減輕美軍太平洋部隊的壓力的。
“總統先生在想什麼呢?”沉思的羅斯福忽然發現斯大林正高深莫測地凝視著他。羅斯福大笑:“雅爾塔會議成功奠定了戰後國際體製的基礎和基本國際格局,它將永垂史冊!”
三巨頭得意的笑聲回蕩在黑海海濱,似乎世界已按他們安排好的軌跡運行。按他們的設想,世界將被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數量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殖民地國家,當然還有戰敗國將成為最底層部分, 它們的作用是提供資源和市場,英法等傳統西方強國將成為第二層次,而美蘇將雄踞金字塔塔尖傲視全球。
可惜曆史的變遷超出了三巨頭的預料,他們忽略了大時代的變化。殘酷的戰爭已敲響了第三世界覺醒的鍾聲,民族主義和反殖民主義大潮即將在全世界範圍內風起雲湧,三巨頭充滿帝國主義思維的戰後 安排將埋下新的反殖民主義戰爭、反帝戰爭的種子。羅斯福馬上就要死了,他看不到了。斯大林活得長一些,他將看到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在東方率先打破了雅爾塔格局, 盡管這超出了他的預料。但他沒辦法改變那個固執的中國共產黨領袖的決心,那個人在關乎民族主義的問題上比他還倔強。斯大林還將看到為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整體利益,中國毅然投入到朝鮮戰爭,這 場戰爭終於改變了他的中國共產黨人“隻不過是些土地改革者”的錯誤看法,讓他對中共和中國人民重新充滿敬意。丘吉爾活得更長,他不但看到中國人重新站起來,看到被欺壓了上百年的中國人在朝 鮮第一次主動殺出國門迎戰他引以為豪的西方軍隊並取得了勝利,因為他的高壽,他還會看到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大英帝國徹底崩解。充滿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思想,極端蔑視中國人、仇恨共產黨的丘吉 爾到死都沒弄明白兩個問題:大英帝國為何會解體?幾十年以前兩萬人的八國聯軍可以毫不費力地打到北京,同樣是中國人,使用與西方相比同樣劣質的武器,為什麼近兩百萬人的十六國聯軍會被東方 的野蠻人從鴨綠江邊殺退四百公裏,直至被迫丟臉地退出戰爭?
其實這一切都與一個人有關,從某種曆史意義說,這個人比三巨頭加在一起還更有魄力,更聰明,更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