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甜:漂亮、可愛、成績優秀的女孩,父母常年在國外工作,從小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但性格內向,不懂如何與人溝通,情商較低。

陳之浩:家境富裕,父母忙於賺錢,與陳之浩相處的時間短,出於愧疚,便提供給陳之浩大量的金錢和物質彌補,養成了紈絝子弟、養尊處優、意氣用事的性格,更有甚者,上學期間,與社會人士有染,打架鬥毆無所不為,認為用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愛衝動、講義氣,不愛學習。

袁征:家境貧寒,父親是民工,母親擺地攤賣零碎商品,供袁征上學,並將期望寄托在小袁征身上,袁征就是遠征的意思;袁征從小就比同齡人成熟懂事,自覺刻苦、成績優秀,但性格孤僻、懦弱,缺乏自信心。

顧盛淩:出身在幹部家庭,但從小父母離異,養成了她的性格的兩麵性,外強中幹、開朗活潑的她,看似自大自強,內心卻脆弱、孤獨,對朋友、家庭具有嚴重的逆反心理。

故事的主線就圍繞著這五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展開,性格的缺陷讓他們在生活學習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楊略遭到了被某知名音樂學院淘汰的挫折;孫甜先後經曆了感情的苦悶和出國留學失之交臂的打擊;陳之浩由於衝動在一次打架鬥毆中失手傷了人,被學校記過處分並被公安局傳詢,後悔莫及;袁征一心爭取考全校第一,但由於壓力過重,臨近中考前的模擬考試失常,成績不理想,受不了精神打擊;顧盛淩盛氣淩人,逆反心理嚴重,使她與好朋友之間一個一個變成陌路人,住校期間的一次突發性腸胃炎,讓她體會到了沒有朋友的孤獨……每當他們遇到困難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封封署名為“心儀”的信紛至遝來,不斷的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教他們如何提高自身的品質和素質,克服性格缺陷,解決學習問題,戰勝困難,成就自己。五個孩子對“心儀”心存感激,決定聯手尋找這個人,最後他們發現“心儀”就是“心靈探測儀”的簡稱。在剛上初一時,五個孩子聚在楊略家做客,楊略的爸爸讓他們做了一次題為“心靈探測儀”的測試,五個孩子興味盎然的做完測試,殊不知他們的命運從此得到了徹底的改變——五個人都克服了自身的缺陷、現實了自己的目標。若幹年後,楊略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後來成為知名的音樂人;孫甜考上了哈佛大學,後來成為跨國公司的高級職員;陳之浩考上了某工商大學,後來成為企業家;袁征被保送進了北大,後來成了知名大學的教授;顧盛淩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後來成了外交官。

當孩子們明白了全部事情的真相後,“心儀”給他們寫的最後一封信,點出全書的主題:隻有發現並努力改造自己性格上所存在的嚴重缺陷、不斷提升和完善品格修養,加上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本書適應的讀者是高小、初中、高中的學生和家長。本書描寫了五位中學生成長的曆程,他們身上典型的性格缺陷,不同類型的讀者都能在這五個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原型,並能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成績並不是唯一的,人各有所長,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隻要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你就是快樂的、健康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2009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