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作者自序

為什麼要讀書?你在為誰讀書?讀書苦,如何轉“苦”為“樂”?

這個命題是家長和學生普遍關心的命題。讀書,特別是基礎教育,是人生必經的途徑。如果結合你未來的生活質量、職業方向、社會地位、人生價值,那麼你就會明白,不僅要讀書,而且要讀好書,是為自己從平凡到優秀乃至卓越而讀書!

《你在為誰讀書》一書出版後,不經意間成了中國青少年勵誌暢銷書,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認可,許多家長模該書的方法教育孩子收效甚好,許多同學讀過該書後有了重大轉變,而且還有不少人與本人保持著長期聯係,分享成長中的喜悅與快樂。正是因為廣大讀者的強烈要求,促使我三年來一直在思考研究,如何將讀書的“苦”有效的轉變為讀書的“樂”,幫助中國青少年更順利的健康成長。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幸又有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心德,現將這些成果和心德編寫成《你在為誰讀書(第二季):成就最好的自己》一書,奉獻給廣大讀者,希望大家喜歡!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90後、10後的健康成長是大家關切的問題。主要方向有三方麵:一是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二是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德、智、體全麵發展,健康快樂的成長;三是從小發現培養某一方麵的特長,努力成為體育、娛樂、藝術等方麵的專長人才。但是願望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一則中國是人口大國,僧多粥少,競爭激烈,名校、重點大學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二則素質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體係,應試教育仍是主流;三則特長培養需要基礎、機會和天賦,成功率不高。本人的觀點是:孩子的成長需要采取“3+1”的教育模式,即在兼顧上述三個方麵培養的基礎上,根據孩子內在的核心潛能和主要短板進行有效的突破。也就是“揚長抑短”、“因人施教”,要“樂讀”而不要“苦讀”。

看一個孩子的優劣,我們通常隻看他們的成績和表現,其實“功夫在詩外”,性格與品格才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今天的90後、10後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缺乏理想和目標、執著的鑽研精神不夠、責任感不強、抗壓力和抗挫折能力差、不善溝通等。如何幫助他們盡早發現和解決這些性格上的缺陷,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還能使他們明顯提升成績,受益終身!

本書通過小說加書信體的形式寓教於樂,塑造了五位性格特征各異的中學生,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許多困難和有趣的故事,性格的缺陷得以充分的表現,在“心儀”的指導下,他們曆經了痛苦的自我改造過程,最終都成就了“最好的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學業、人品雙優,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這是本書的核心思想,也是作者、家長和同學們的心願。

楊略、孫甜、陳之浩、袁征、顧盛淩是本書的五位主人公,他們聰明、可愛,但有著五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缺陷,是90後、10後中小學生的典型代表。

楊略: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到大衣食無憂,父親是谘詢公司老總,母親是醫生,忙於工作,疏於與其溝通,楊略便養成了懶散的性格,經受不起挫折、沒有目標,缺乏執著的鑽研精神,成績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