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每年要接到各種各樣的信訪件五六百個,信訪的方式五花八門——有省長、市長、縣長熱線轉來的;有省委、市委民聲通道批轉的;有各級各類網站發帖的;有行風評議辦提交過來的;有各種正牌冒牌記者帶來的;有縣領導簽字的;有信訪部門轉來的;有人大代表的建議;有政協委員的提案;有縣領導轉發過來的短信;還有到城管局來信來訪來人的;更有直接打電話給我的……
信訪的內容稀奇古怪——有說下水道堵塞的;有說路燈不亮的;有說馬路不平的;有說施工影響生活的;有說占道妨礙出入的;有說衛生不好的;有說垃圾箱少的;有說城管執法粗暴的;有說城管打人的;有說環衛亂收費的;有說自來水太渾的;有說汙水費不應該收取的;有說小吃店油煙太重的;有說小販的高音喇叭太吵的;有說車輛亂停收費過高的;有說河欄生鏽腐爛倚欄掉入河裏的,等等。如果就是這些,我倒還好解決,關鍵是有一些信訪問題根本沒有辦法處理答複,甚至連城管的職責都不是,比如,有說某飯店使用地溝油,讓我們去封店的;有說天桂路美容院太多,讓我們去整改的;有說鑰匙落在家中,要我們幫忙取出的;有說房產證辦不下來,要求我們盡快辦理的;有說物業服務差,要我們處罰物業公司的;甚至有說物價過高,責問我們為什麼不管的……有時候,我真憋不住了,就沒有什麼好聲氣:“我們不是消防隊,不是所有的火都能救!”信訪的人便說:“你什麼態度啊?你要不要為人民服務啊?”我無語。
在眾多的信訪件中,有一種信訪件最讓人頭痛,這就是對立信訪。所謂對立信訪,就是同一件事,張三上訪要求這樣,李四上訪要求不能這樣,信訪雙方直接對立。
交通局門口人流量較大,在那擺個攤生意肯定不錯,有個殘疾人(全家人都是侏儒)將一輛平板兩輪車改造成一個小貨亭,多年來一直擺在那裏,早上從家裏推出來,晚上又推回去,生活過得很是艱難。多年前,創建全國衛生縣城期間,本來他屬於取締對象,因考慮到他的實際困難,便勉強保留下來,但跟他約定,今後凡遇檢查便不能拉出來。最近,他有點得寸進尺,買了點鋼筋準備在人行道上搭個固定的鐵皮屋。周圍的店主可不幹了,他們說:“之前說他困難,雖然擺在我們店前影響我們的生意,可他畢竟是個殘疾人,而且每天晚上拉回去,想想也就算了,可現在要搭固定的棚子,那我們就沒法做生意了。”店主們到城管局上訪,還怕我們力度不夠,又反映到縣政府,領導簽下:“請亞鷹局長閱處!”接著,這位殘疾朋友上訪了,他跑到信訪局,反映全家殘疾,生活困難,要求將移動貨亭改成固定鐵皮屋。領導又簽下:“請亞鷹局長閱處!”我怎麼處?隻能根據規定不讓他搭建了,結果他就尋死覓活的,揚言活不下去了,要跳樓!我說:“跳樓也不能搭!你說跳樓就能搭,人家那邊說要上吊我們怎麼辦?”
城區周邊有幾個燃氣站,他們到縣政府上訪,說城內有些燃氣經營者亂來,說他們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影響了他們的生意,要求政府清理整頓甚至予以取締。領導簽下:“請亞鷹局長閱處!”不到兩天,城內的燃氣經營者又到縣政府上訪,反映說:“我們的燃氣跟煤氣站的貨源一樣,質量一樣,可是我們的更便宜,有益於市民,交通運管為什麼要攔我們的車,不讓我們經營?”領導簽下:“請城管局就燃氣問題提出意見待研究!”其實這個是沒法解決的難題,我告訴他們:“你們也別訪來訪去了,城區管道燃氣馬上要開通供應了,那時,你們都得關門!”結果是:雙方繼續經營,雙方繼續競爭,雙方繼續上訪。
白鶴園小區是個沒有圍牆的開放式小區,有物業。但不知從何時起,物業居然同意菜販在小區主幹道上賣菜,還收取了菜販的場地費,於是,占街賣菜變成“合法”,小區內的秩序雖然不歸城管部門管轄,但我們實在看不過去,還是去趕了幾回,與菜販發生過肢體衝突,賠了不少錢,因此,我們不再介入。結果呢,那裏慢慢演變成一個菜市場,什麼菜都有,有些菜販幹脆在綠地上搭起棚子,甚至住在裏麵。於是,交通擁堵,汙水橫流,垃圾遍地,腥臭充鼻,兩側居民反應強烈。上訪,不斷地上訪,要求取締這個露天市場。上饒電視台幾名記者到我這,說我城管局不作為,要曝光。我向他們作了解釋,他們便到房管局去了,因為,小區物業是由房管部門管的,場地費也是他們收的。聽說要取締這個露天市場,有些市民又上訪了,他們說:“要保留這個市場,不然我們沒地方買菜,到商城買菜太遠了。”我手頭拿著這麼兩個信訪件,頭皮發麻。
類似上麵這些對立信訪的事例太多了,仔細一想,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事,但是在個人的利益麵前,這些小事便被放得很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