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原先報考的是廣州大元帥府軍政部部長程潛主辦的“湘軍講武堂”,被錄取後於1924年1月到廣州入校學習。3月,當黃埔軍校招生的布告貼出後,陳賡、宋希濂等在沿珠江長堤散步時看到了《招生簡章》,真是喜出望外,他們一麵仔細地研讀,一麵在心中琢磨:“革命青年不應分散力量,甚或為私欲者所利用,而應集中黃埔訓練。”
他們當即議定:退出講武學校,報考黃埔。
陳賡、宋希濂在入學考試後被順利錄取。
他們的這一行動,也帶動了原講武學校的其他學生,如左權等堅決要求轉學到黃埔軍校,由此有了半年後的集體大“跳槽”,原講武學校停辦,卻為黃埔軍校增加了150多名學生。
在第1期考生中,以後成為著名將領的胡宗南則是哭進黃埔軍校的。
胡宗南出生於浙東寧波鎮海陳華埔朱家塘村一戶小藥店主之家,聰慧好學,讀小學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畢業,讀中學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中學畢業後,胡宗南因家庭經濟窘迫,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被迫回到孝豐縣立高等小學堂擔任國文、曆史、地理教員。除教書外,他把大多數時間用來閱讀古代史學名著,了解天下大事。1921年暑假,他遊曆了北京、天津、山海關等地,隨後便斷言十年後中日必然發生戰爭,恰好1931年發生了“九一八”事變。
憑胡宗南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他在黃埔軍校讀書時被公認為“預言家”。
廣東黃埔軍校在上海秘密招生時,胡宗南決心報名投考。
黃埔軍校在華南國民黨控製地區是公開招生的,但是在北洋政府控製的地區隻能由國民黨和共產黨在地下秘密主持進行。先是在上海初試,合格者再去廣東複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