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在黃埔發展中共黨團組織,成立了中共黃埔支部。與此同時,他還利用自己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在黃埔軍校秘密發展了一支完全由中共領導的學生軍。在葉挺的協助下,周恩來組織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鐵甲車隊,葉劍英則組織了另兩支親共產黨的連隊。這些武裝力量日後成為對抗國民黨的骨幹。
周恩來建立健全了中共黨團組織,成立了“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積極發展黨團員,使中國共產黨在黃埔軍校的勢力有了長足的發展。
隨著第二期、第三期學生入校,中共黨員人數由占學生總數的8%上升到30%左右,並在自己周圍團結了一批左派師生。
為加強黃埔軍校的政治工作,周恩來從第一期學生隊中選調了李漢藩、楊其綱、蔣先雲、李之龍等共產黨員到政治部工作。
針對蔣介石在黃埔軍校大搞曾國藩、左宗棠治兵那一套,周恩來也搞了一套政治教育計劃,加授《社會發展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各國革命史》等課程,增加了政治教育的分量,豐富了政治教育的內容,並先後請來惲代英、肖楚女、張秋人、熊雄等中共黨員任軍校政治教官,還請來羅易、聶榮臻等中共黨員任政治部秘書兼教官。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周恩來贏得了廣大師生的敬重與愛戴,潛移默化地為國共分裂後的中共情報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5年1月下旬,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將組建起的黃埔學生軍投入東江戰役,徹底消滅陳炯明軍閥部隊。
為了保證戰役的勝利,協調各方麵的關係,周恩來被任命為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協助蔣介石、加倫將軍在前線指揮作戰。
周恩來被任命為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後,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一職便由蘇聯顧問鮑羅廷的翻譯卜士奇掛名代理。
卜士奇,湖南人。留俄甚早,留俄同學都稱他為“老大”。
卜士奇曾任加侖將軍的翻譯。
東征陳炯明時,他和加侖將軍及邵力子、蔣介石生活在一起。
蔣經國在俄期間曾得到卜士奇的照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