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我們怎樣學習國文(5)(2 / 3)

《聖武記》魏源著

《國朝先正事略》李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跡,至今尚無一完書可讀,最為遺憾,姑舉此二書充數。魏默深有良史之才,《聖武記》為紀事本末體裁,敘述綏服蒙古、戡定金川、撫循西藏……諸役,於一事之原因結果,及其中間進行之次序,若指諸掌,實罕見之名著也。李次青之《先正事略》,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度,宜一瀏覽,以知最近二三百年史跡大概。

日本人稻葉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讀(有譯本)。

《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著

此為最有組織的地理書。其特長在專論形勢,以地域為經,以史跡為緯,讀之不感幹燥。此書卷帙雖多,專讀其敘論(至各府止),亦不甚費力,且可引起地理學興味。

《史通》劉知幾著

此書論作史方法,頗多特識,宜瀏覽。章氏《文史通義》,性質略同,範圍較廣,已見前。

《中國曆史研究法》梁啟超著讀之可增史學興味,且知治史方法。

(丙)韻文書類

《詩經》

希望學者能全部熟讀成誦,即不爾,亦須一大部分能舉其詞。注釋書,陳奐《詩毛氏傳疏》最善。

《楚辭》

屈、宋作,宜熟讀,能成誦最佳,其餘可不讀。注釋書,朱熹《楚辭集注》較可。

《文選》

擇讀

《樂府詩集》郭茂倩編

專讀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漢古辭,以見魏六朝樂府風格,其他不必讀。

魏晉六朝人詩宜讀以下各家:

曹子建、阮嗣宗、陶淵明、謝康樂、鮑明遠、謝玄暉。

無單行集者,可用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或王闓運《五代詩選》本。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襄陽集》、《韋蘇州集》、《高常侍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李義山集》、《王臨川集》(詩宜用李璧注本)、《蘇東坡集》、《元遺山集》、《陸放翁集》以上唐宋人詩文集。

《唐百家詩選》王安石選

《宋詩鈔》呂留良鈔

以上唐宋詩選本。

《清真詞》(周美成)、《醉翁琴趣》(歐陽修)、《東坡樂府》(蘇軾)、《屯田集》(柳永)、《淮海詞》(秦觀)、《樵歌》(朱敦儒)、《稼軒詞》(辛棄疾)、《後村詞》(劉克莊)、《石道人歌曲》(薑夔)、《碧山詞》(王沂孫)、《夢窗詞》(吳文英)以上宋人詞集。

《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門所列書,專資學者課餘諷誦,陶寫情趣之用。既非為文學專家說法,尤非為治文學史者說法,故不曰文學類,而曰韻文類。文學範圍,最少應包含古文(駢散文)及小說,吾以為苟非欲作文學專家,則無專讀小說之必要。至於古文,本不必別學,吾輩總須讀周秦諸子、《左傳》、《國策》、四史、《通鑒》及其關於思想、關於記載之著作,苟能多讀,自能屬文,何必格外標舉一種,名曰古文耶?故專以文鳴之文集不複錄(其餘學問有關係之文集,散見各門)。《文選》及韓柳王集聊附見耳。學者如必欲就文求文,無已,則姚鼐之《古文辭類纂》、李兆洛之《駢體文鈔》、曾國藩之《經史百家雜鈔》可用也。

清人不以韻文見長,故除曲本數部外,其餘詩詞皆不複列舉。無已,則於最初期與最末期各舉詩詞家一人:吳偉業之《梅村詩集》與黃遵憲之《人境廬詩草》,成德之《飲水詞》與文焯之《樵風樂府》也。

(丁)小學書及文法書類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著

《說文通訓定聲》朱駿聲著

《說文釋例》王筠著

段著為《說文》正著,朱注明音與義之關係,王著為《說文》通釋,讀此三書,略可通《說文》矣。

《經傳釋詞》王引之著

《古書疑義舉例》俞樾著

《文通》馬建忠著

讀此三書可知古人語法文法。

《經籍籑詁》阮元書

此書彙集各字之義訓,宜置備檢查。

文字音韻,為清儒最擅之學,佳書林立。此僅舉入門最要之數種,若非有誌研究斯學者,並此諸書不讀亦無妨耳。

(戊)隨意涉覽書類

學問固貴專精,又須博涉以輔之。況學者讀書尚少時,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為何,隨意涉覽。初時並無目的,不期而引起問題,發生趣味,從此向某方麵深造研究,遂成絕業者,往往而有也。吾因雜舉有用或有趣之各書,供學者自由翻閱之娛樂。

讀此者不必順頁次,亦不必求終卷者(各書亦隨憶想所及雜舉,無複詮次)。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乾隆間四庫館,董其事者皆一時大學者。故所作提要,最稱精審,讀之可略見各書內容(中多偏至語亦不能免)。宜先讀各部類之敘錄,其各書條下則隨意抽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