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康熙帝為了平定三藩,把大批兵力調到西南去的時候,有個俄國逃犯帶了八十四名匪徒竄到我國雅克薩,在那裏築起堡壘,四出搶掠。他們把搶來的貂皮獻給沙皇。沙皇不但赦免了逃犯的罪,還派他當了雅克薩長官,想永遠霸占我國土地。

康熙帝剛剛平定了三藩之亂,聽到東北邊境遭到侵犯,怎麼不氣憤?為了弄清敵情,他親自到盛京,一麵派將軍彭春、郎談借打獵為名到邊境偵察;一麵要當地官員修造戰船,建立城堡,準備征討敵人。

康熙帝作好一切準備之後,派人送信給雅克薩的俄軍頭目,命令他趁早退出雅克薩,沙俄軍不但不肯退出,反而向雅克薩增兵,跟清朝對抗。眼看和平解決已經不可能了,康熙帝就發布進軍的命令。

1685年,康熙帝派彭春為都統,率領陸軍水軍一萬五千人,浩浩蕩蕩開到雅克薩城下,把雅克薩圍了起來。

沙俄軍隊經過幾年的準備,把城堡修得十分牢固。彭春觀察了地形之後,在城南築起土山,讓兵士站在土山上往城裏放弩箭。城裏的俄軍以為清兵要在城南進攻,就把兵力拉到城南。哪兒知道清軍卻在城北隱蔽地方放了火炮,乘城北敵人防守空虛,突然轟起炮來。炮彈在城頭呼嘯著飛向城裏,敵人的城樓被炮彈擊中了,熊熊燃燒起來。

天色漸漸發白,清軍又在城下堆起柴草,準備放火燒城。俄軍頭目這才嚇慌了神,在城頭上扯起白旗投降。

按照康熙帝的事前囑咐,彭春把投降的俄軍全部釋放,勒令他們撤回本土。俄軍頭目托爾布津哭喪著臉,帶著殘兵敗將走了。

俄軍撤走後,彭春命令兵士把雅克薩城堡全部拆毀,讓百姓耕種;接著,帶著軍隊回到璦琿城。但是,遭到慘敗的俄軍頭目並沒有死心,他們打聽到清軍撤出的消息,過了不久,又帶兵溜回雅克薩,把城堡修築得更加堅固。

邊境的警報傳到了北京,康熙帝決定把侵略軍徹底消滅。第二年夏天,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再一次進軍雅克薩。清軍將士想到從他們手裏放走的敵人又來了,恨不得馬上把他們消滅。這一次,清軍的炮火更加猛烈,俄兵幾次出城反撲,都被清軍打了回去。守城頭目托爾布津中彈死去;留下一批侵略軍不得不躲到處窖裏,但是沒幾天,病的病,死的死,最後隻剩下了一百五十個人。

沙俄政府慌忙派使者趕到北京,要求談判。康熙帝這才下令停止攻城。

1689年,中國政府派出代表索額圖,沙俄政府也派出戈洛文做代表,在尼布楚舉行和談,規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劃定了以額爾古納河、格爾畢齊河和外興安嶺為界,整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的領土。這就是著名的《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曆史上同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表明康熙帝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

第六部分: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崇禎

光照日月的康熙大帝(5)

三征噶爾丹⊥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沙俄政府在雅克薩失敗以後,並不甘心,就在尼布楚條約簽訂的第二年,又唆使準噶爾部(蒙古族的一支)的首領噶爾丹進攻漠北蒙古。

那時候,蒙古族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個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歸屬清朝外,其他兩部也都臣服了清朝。準噶爾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來在伊犁一帶過遊牧生活。自從噶爾丹統治準噶爾部以後,他野心勃勃,先兼並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東進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一陣失敗了,幾十萬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請求清朝政府保護。康熙帝派使者到噶爾丹那裏,叫他把侵占的地方還給漠北蒙古。噶爾丹自以為有沙俄撐腰,十分驕橫,不但不肯退兵,還以追擊漠北蒙古為名,大舉進犯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