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靜心態,對於穩定大局和安定人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吳三桂開始打了一些勝仗,但康熙帝並沒有被嚇倒,而是首先確定正確策略,認為“三藩”之亂以吳三桂為首,其餘多是脅從,若能擊敗吳三桂,其餘叛軍不難攻破或是收服。於是一麵調兵遣將,集中兵力討伐吳二桂;一麵停止撤銷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稱號,把他們穩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勢對吳三桂不利,又投降了。因此,清兵越來越多,越打越強,吳三桂的力量漸漸削弱,被分化瓦解,困在了湖南,處境十分孤立。
第六部分: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崇禎
光照日月的康熙大帝(4)
1678年,康熙收複了瀏陽等湘地的許多城池,吳三桂知形勢不好,想趕快過一過皇帝癮,就馬上撕下“複明”的假麵具,於三月二十三日在衡山祭天,自稱皇帝,改元昭武,改衡州為定天府。
同年八月,吳三桂連悔帶恨,生了一場大病斷氣身亡。隨後,其孫吳世璠即位,退據雲南。1681年,清軍分三路攻進雲南昆明,吳世璠服毒自殺,其頭顱被割下送往京城,吳三桂被掘墳折骨。耿精忠、尚可信等人也早已被殺,川陝等地也已平定。這樣,亂了八年之久,折騰了十多個省份的“三藩”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了。
群臣請上尊號,康熙帝嚴辭拒絕。他認為,八年戰火,生民塗炭,應該務實,切戒虛名。
在平亂之中,康熙的英勇睿智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堅決平叛,臨亂不驚;二是方針正確,先攻吳三桂,分化收服其餘;三是調兵遣將,指揮得當。平叛過後,這位少年天子已經二十八歲了,到這時,他已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了。
隨後,他開始著手統一台灣。明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人侵占台灣。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成功收複台灣後不久病逝。其子鄭經繼位,繼續治理台灣,與大陸上的清王朝分庭抗禮。康熙帝多次招撫不成,便下決心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1681年鄭經突然病故,他的兒子鄭克塽繼任王位,台灣內部發生內訌,康熙帝決定起用施琅攻台。施琅原為鄭成功的得意愛將,後來背鄭降清。1663年,康熙帝曾命其出任福建水師提督,征討台灣。他兩次出海,均遇台風,無功而返。朝內一些大臣對他產生懷疑,但康熙帝力排眾議,仍然對施琅委以軍政全權。施琅於1683年取得海戰大捷,台灣收歸清朝。
康熙設台灣府,隸屬於福建。台灣府下設三縣——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派總兵官一員、率官兵八千,駐防台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穩定下來了。但是,還有一點叫康熙帝不大放心,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來的文人心裏不服。於是,他采用了一個辦法:開“博學鴻詞科”,命令各地官員和朝廷大臣,把有學問的文人推薦給朝廷,馬上封他做官。這一招果然很靈,不少全國著名的學者、文人應召到京城,做起官來了。
雅克薩的勝利
正在朝廷慶祝平定叛亂勝利的時候,在我國東北邊境又傳來沙皇俄國侵犯邊境的消息,這就使康熙帝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北方邊境上麵去。
沙皇俄國是怎樣侵略我國東北的呢?原來在明朝末年,清朝正忙著進關,把北方邊境的防備放鬆了。沙皇俄國趁機向我國黑龍江地區進犯。他們在我國掠奪財物,殺害人民,遭到我國各族居民的反抗。清朝進關後,派兵打擊沙俄侵略軍,收複了被俄國占領的黑龍江北岸的雅克薩(在今黑龍江呼瑪西北,漠河以東的黑龍江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