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戰敗了,來了鬼畜占領軍,聽起來似乎是在刺刀下生存,但在日本官僚的回憶中,那卻是他們真正的黃金時代。_思_兔_在_線_閱_讀_

和已經完全消失了的德意誌納粹帝國不一樣,美國占領軍在日本實行的是間接統治。日本始終存在著一個自己的政府,美國人是通過這個日本政府去統治日本,美國人並不直接和日本國民打交道。從表麵上看來,GHQ有個民政部(civilian department),這個部門向日本政府發出一係列的指示,然後由日本政府去執行這些指示,但實際上民政部在發號施令之前都要和日本政府官員商量著辦,因為民政部的職業軍人或者穿著軍裝的年輕學者們都沒有主管行政的現實經驗,在他們和舊日本帝國的高級文官打交道之後立即認識到了那不是一幫笨蛋,而是一群很聰明而又有實踐經驗的人,因而無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就從提出指導意見的地位走向了僅僅是聽取彙報的地位。

美國從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就開始了走向超級大國之路,但美國真正成為了公認的超級大國還是在二戰之後。對日委員會的澳大利亞代表麥克馬洪·波爾在日本觀察了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對日本人的態度之後說美國人天生具有超級大國的國民意識。他在日本很驚異地發現美國士兵們很隨意地和日本民眾混雜在一起,沒有絲毫那種剛剛經過死戰之後的仇恨憎惡的表現,而同時進駐日本的澳大利亞軍士兵們從感情上就拒絕和日本人往來。波爾說這就是超級大國的國民意識。就是這種超級大國的國民意識使得占領軍民政部並不排斥戰敗國民的意見,反而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對日本官僚們的意見言聽計從。

這些昔日的帝國高等文官們曾經是“天皇的官吏”,現在據說是“公仆”,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領導他們的都是一些穿軍服的丘八,隻不過從日本丘八換成了美國丘八。但有一個重大的區別,就是美國丘八從不拄著軍刀,在地板上跺著軍靴,還動不動扇你一巴掌。美國丘八是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連話都不會說,沒了這些帝國高等文官的幫忙真的是一籌莫展。

當時日本有一個這樣的名詞:“翻譯政治”,就是說日本的政治其實既不是掌握在占領軍手裏,也不是在日本的議會,政黨或者內閣閣僚手裏,而是在那些在占領軍和日本議會,政黨以及閣僚之間傳達意見的官僚翻譯手裏。要知道利用丘八對日本的官僚來說是傳家的手藝,當年他們就能利用軍部的權威把大臣像木偶一樣的操縱,現在隻不過是把日本軍部換成了占領軍總部GHQ而已。

“翻譯政治”再進一步發展就成了“官僚獨裁”,當時的日本官僚能夠隨心所欲,隻需要告訴日本人一句“這是占領軍的意思”,然後再找個適當的理由忽悠完美國人就行了,什麼內閣大臣根本就不在他們眼裏。運輸次官佐藤榮作在記者招待會上回答記者有關國鐵的貸款問題時居然公開說:“一個做肥料的怎麼會了解國有企業的財務問題呢”,而這個“做肥料的”指的是運輸大臣苫米地義三,因為他當過日產化學的社長。

三十三.不準赤化搞罷工

陸軍省海軍省沒了,內務省被拆散了,新出來了人事院,勞動省,建設省,經濟企畫廳,行政管理廳等聽上